李峰
摘 要:微課發展至今,其應用范圍已從傳統技能型較強的專業課程中,運用到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它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傳統以灌輸式為主教學模式的轉變,對促進信息化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將之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起來,能夠將枯燥的數學教學過程變得生動、直觀、富含趣味性,轉變以往課堂教學中課程氣氛沉悶、學生興趣缺失等不良現象,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改進和提升。基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在充分研究自身學科特征的基礎上,積極探究微課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期對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中學數學;微課;數學概念;典型習題;課后復習
微課,顧名思義,是一種依托信息技術制作設計完成的微型授課視頻,具有情境具象、主題突出、內容精簡且呈現方式和傳播路徑多樣化等特征。將之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起來,能夠極大地促進以往以灌輸式為主教學模式的轉變,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在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借助微課講解數學概念,為新知學習打好基礎
概念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理論知識,準確理解并牢固掌握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和前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由于不少學生存在理解能力差的問題,導致對抽象的數學概念難以做到深入的了解和認知。而借助微課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直觀展示,實現抽象數學理論知識的具象化轉化,從而解決概念難學的問題,為數學新知的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以“直線、射線、線段”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三種線的不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三種線的頂點個數、延伸方向等不同特征呈現出來,并利用學生熟知的孫悟空的金箍棒這一形象進行課堂展示,使學生借助這一形象化的事物來增強對三種不同線的認識,利用動畫演示的形式展示金箍棒的不同狀態,即在原地保持不動時是線段;向一端無限延伸時是射線;并兩端無限延展時是直線等等,從而增強學生對三個不同概念的認識。如此,便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了清晰、明了的認識,促進了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為數學新知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借助微課講解典型習題,增強學生解題能力
習題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講解并分析典型習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學生能夠憑借自身的知識遷移能力認識到更多類似習題的解題方法,在反復練習中實現自身解題能力的提升。這也是使得習題的選取和講解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借助微課則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來完善這一流程,從而達到節省課堂時間、精力的目標,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為例,勾股定理的驗證一直以來是數學教學中的典型習題。為了增強學生對勾股定理驗證過程的認識,同時對同類習題的解題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如何用面積法來驗證勾股定理,即首先任意確定兩條線段a、b,并以a、b為直角邊,畫8個直角三角形,斜邊設為c。之后,分別以a、b、c為邊長畫正方形,這樣得到8個直角三角形和3個正方形。將這些圖形通過拼接的形式構成兩個大正方形,并通過驗證正方形面積相等來判定勾股定理。借助微課將具體的解題過程和思路展現出來,使學生對同類習題的解題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如此,通過借助微課選取并講解習題的解題思路、方法,促進了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使數學教學效果得以優化和完善。
三、借助微課進行課后復習,有效鞏固總結知識
課后復習是進行課后總結與回顧的主要途徑和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復習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并且面臨反復講解的問題被教師視為教學難點所在。而借助微課則能達到化繁為簡的目的。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復習內容制作成微課,在復習時通過播放微課再給予適當的現場講解即可,從而優化學生的復習過程,便于學生更好地鞏固、吸收所學知識。
例如,完成“相交線與平行線”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后回顧與復習,我在復習環節將本章節主要內容制作成幾個不同的微課,首先是對本章節所學知識進行整體回顧的微課,在這一微課中,將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本章節包含的幾個小節、每個小節的主要內容呈現了出來,并在不同的微課中對每小節知識進行細化、分析。最后還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習題微課,讓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如此,便擺脫了以往圍繞課本展開的復習模式,使學生能夠領略到完美的復習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
總之,微課作為新型信息化教學產物,在彌補傳統教學不足、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在充分研究自身學科發展特征的基礎上,巧妙設置微課教學,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發展,實現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杜發明.淺談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7.
[2]彭偉堅.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數學研究(上半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