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霞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內外合治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的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意見。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肺炎患兒2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以西醫對癥治療為主,研究組予以中醫內外合治,包括中藥內服和穴位敷貼。比較組間差異。結果:研究組患兒中,退熱時間為(1.33±0.41)d、啰音消失時間為(5.37±1.22)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分別為9.593、7.4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患兒中,僅出現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X2為4.1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內外合治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表現,加快康復速度,且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藥;穴位敷貼;小兒肺炎
【中圖分類號】R725. 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4-0047-01
肺炎是兒科常見疾病之一,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以嬰幼兒多見,若處理不當,可嚴重威脅兒童健康[1]。在中醫理論中,小兒肺炎咳喘與外邪侵肺有關,其中,以痰熱閉肺證最為多見。痰熱閉肺證屬小兒肺炎極期階段,可演變為心陽虛衰等,甚至是導致生命危險[2]。因此,應積極尋找合理有效治療手段,以改善患兒臨床表現。本文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患兒200例為研究對象,以評估中醫內外合治臨床價值。現將詳細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患兒2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齡(3.67±1.19)歲,平均病程(5.17±4.23)d;對照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齡(3.62±1.20)歲,平均病程(5.12±4.15)d。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納入標準[3]:(1)均符合兒科常見疾病診斷標準;(2)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先天性心臟病或其他惡性疾病患者;(2)臨床資料不齊全或配合度較低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完善檢查基礎上,予以鹽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每次,每日1次,靜脈滴注。其中,支原體肺炎予以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1次,靜滴;非支原體肺炎予以頭孢曲松鈉100mg/kg.d,每日1次,靜滴,療程5-7天。
1.2.2 研究組:中藥內服:予以麻杏石甘湯合小陷胸湯加減,炙麻黃5g,生石膏20g,杏仁8g,魚腥草10g,桑白皮8g,蘇子8g,葶藶子6g,甘草6g。隨證加減,例如:發熱嚴重加黃芩、梔子,大便秘結加大黃、玄參等中藥,水煎每次100ml,一日2次口服。中醫外治:用穴位貼敷貼E型(津械注準20172260214),取雙側肺腧、定喘、膻中為主穴,貼敷時間為2-4小時,療程5-7天。
1.3 判斷標準[4]
比較組間臨床表現差異,并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皮疹、靜脈炎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表現比較
由表1可知,研究組患兒中,退熱時間為(1.33±0.41)d、啰音消失時間為(5.37±1.22)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分別為9.593、7.4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由表2可知,研究組患兒中,僅出現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X2為4.1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小兒肺炎以支原體肺炎多見,治療以抗生素為主。但是,肺炎支原體對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不敏感,多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為主。而紅霉素等傳統大環內酯類藥物雖療效較好,但存在用藥時間長、療效欠穩定等問題。而阿奇霉素由于組織滲透能力更好,具有更好臨床表現,但是仍有一定比例不良反應發生,治療依從性較差[5-7]。因此,應進一步尋找更合理治療方案。
本文所選用中醫內外合治法中,麻杏石甘湯中麻黃可宣肺泄熱,石膏可清瀉肺胃之火,杏仁則可與麻黃發揮協同作用,再輔以葶藶子等藥物,共奏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之功。另外,通過穴位敷貼可有效加強局部組織代謝、增強白細胞吞噬作用,還有助于局部耐受性和機體抵抗力提高,對防治疾病具有積極意義。俞細有[8]研究指出,中醫內外合治應用于小兒肺炎中,總有效率高達98%,且癥狀消失更快。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中,退熱時間為(1.33±0.41)d、啰音消失時間為(5.37±1.22)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分別為9.593、7.4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中醫內外合治臨床表現更好,這可能與二者可發揮協同作用相關。另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患兒中,僅出現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X2為4.1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醫療法安全性更高。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吻合。
綜上所述,中醫內外合治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表現,加快康復速度,且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力寧,王雪峰,原曉風,等.中醫藥治療小兒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臨床驗證方案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5):386-391.
[2]????? 曹松霞,田志偉.中醫辨證分期內外合治小兒肺炎喘嗽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6):207-209.
[3]????? 余勇,馬碧岷,馬五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風熱閉肺證及痰熱閉肺證的臨床療效觀察[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S1):306-309.
[4]????? 郝歐美,王雪峰,魏巍,等.中醫內外合治綜合方案改善小兒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候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11):5216-5220.
[5]????? 黃琳.紅霉素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與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科學,2014,10(12):356-358.
[6]????? 白凌軍,邊遜.溫肺化痰方貼敷治療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60例療效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15(6):358-360.
[7]????? 方艷麗,李思,王建玲,等.中藥內服外敷佐治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臨床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2017,52(1):412-413.
[8]????? 俞細有.中醫內外合治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