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坤
摘 要:本文將根據鄭州市地鐵建設實際發展情況,分別從鄭州市地鐵建設的歷史背景、現狀分析及未來規劃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以便于幫助讀者充分地了解鄭州地鐵建設歷史、功能作用和文化特色。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鄭州市人口在2018年突破一千萬,在經濟高速發展和人口急劇膨脹下,鄭州市面臨嚴重的交通堵塞問題。擁堵的交通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市區間的聯系,為了解決較嚴峻的人口交通問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必不可少。地鐵是城市軌道交通的主要交通工具,鄭州地鐵是服務于鄭州市及鄭州大都市區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鄭州地鐵的發展建設雖然起點較低,但呈高速發展態勢。2018年,鄭州地鐵全年客運量達2.9147億人次,日均客運量為79.85萬人次。2019年9月30日,鄭州地鐵以1725999人次刷新了單日最高客運量。截止2019年9月19日,鄭州地鐵運營路線為5條,運營里程達144.4千米,車站數量達101座。在現如今鄭州市內,地鐵作為千萬鄭州市民出行的首選公共交通工具,幫助城市承擔相當大的交通壓力,有效地緩解城市擁堵問題。
一、鄭州市地鐵建設的歷史背景
2009年,鄭州市成為國內第16個獲準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與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相比,屬于鄭州市民的地鐵“遲到”幾十年。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鄭州市曾修建僅具人防功能的隧道,當時稱之為“7401工程”。到了九十年代初,鄭州市發展迅速,人口急劇增長,單憑滿載的公交車是滿足不了市民的出行需求,這便要求鄭州市必須擁有能夠有效地解決車流及人流的軌道交通系統。2000年,鄭州市正式開始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編制。2006年,鄭州市將原計劃的輕軌線改為地鐵線,并規劃了“三橫兩縱一環”的框架性方案。從2006年到2009年,鄭州市軌道交通規劃呈報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國家環保局等部委,并經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審批后呈報至國務院。地鐵建設絕非易事,需要長期規劃。為期九年的線路規劃,鄭州地鐵(1號線)于2009年6月開工建設。經過四年的修建,鄭州地鐵1號線于2013年12月28日開通試運營,鄭州市民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地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如今,鄭州市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省會城市一躍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地鐵從人們心中遙不可及的愿望成為現如今四通八達的首選交通工具,鄭州地鐵的建設史便是鄭州這座城市發展史的縮影。
二、鄭州市地鐵建設的現狀分析
截止2019年9月,鄭州市目前運營的地鐵線路有5條,分別是1號線、2號線、5號線、14號線和城郊線,呈“一橫兩縱一環”分布,這5條線路一共包括101座車站,總長共144.4千米。鄭州地鐵1號線開通最早,線路最長,是鄭州地鐵的“動脈線”。1號線西起河南工業大學站,其中經過鄭州高新科技園區、西郊老牌輕工業區、紫荊山、CBD、鄭州東站和龍子湖高校區,東至河南大學新校區,既延續鄭州老牌工業又是現代商業的見證者。鄭州地鐵2號線北起劉莊站,南至南四環站,途徑鄭州市動物園、萬達商業圈、商城遺址等多個景點和建筑。鄭州地鐵城郊線和2號線貫通運營,由南四環站為始,以新鄭機場站為終。2號線和城郊線的開通運營,與一號線交叉形成“十字”骨架,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鄭州地鐵5號線是鄭州地鐵運營和在建的眾多地鐵線路中唯一一個環形線路,連接著中原區、金水區、管城回族區和二七區,覆蓋主要城市功能區,緩解換乘壓力,沿路更有眾多公園、醫院,極大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鄭州地鐵具備世界先進的城軌車輛技術,其安全性、環保性、節能性均處于世界一流。車輛最大載客量為1870人,運行最高時速可達80千米。此外,鄭州地鐵在公共設施上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每條線路都設有安檢點。為了縮減乘客排隊時間,鄭州地鐵的進出站服務也在不斷完善。2017年1月,鄭州地鐵安裝“云匣機”手機掃碼進出站服務;2019年9月,鄭州地鐵刷臉乘車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可實現快速過匣,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更加智能化乘車體驗。
三、鄭州市地鐵建設的未來規劃
截止2019年9月,鄭州地鐵在建線路共有7條,分別為2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4號線、6號線、10號線和城郊線二期。2016年3月8日,《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2015-2050)》公示。根據規劃,到2050年,鄭州市將有地鐵線路21條,總里程達1050千米,車站560座,各地鐵線路將呈“米字+一環兩橫四縱”分布,覆蓋范圍涵蓋中心城區、航空港區、東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以及新鄭、新密兩座縣級市。目前,鄭州市正處于第三期的規劃建設,為把鄭州建設好國家中心城市,落實鄭州市及周圍市區的結構布局,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在2019年4月26日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在此規劃中包括3號線二期、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12號線一期、14號線一期共7個項目,共長159.6公里。在第三期規劃實施階段,將采用全自動化技術設備,優化車型和速度,提升關鍵技術保障能力。第三期規劃建成后,鄭州市將形成總長約326.54公里的地鐵交通網線。
鄭州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擁有五千年中華文化底蘊,而這些文化特色在鄭州地鐵上有著重要體現。在鄭州地鐵的LOGO上,以“中”為主題形象,寓意鄭州為華夏的“天地之中”,包含著鄭州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并以母親河黃河的金黃色為代表色,寓意黃河文明。在鄭州地鐵的1號線上,以“中國紅”為主題色,不僅具備文化特色更有古老中原的文化特征。主題色不僅在每個展廳、車廂上有體現,甚至包括驗票機、售票機和藝術主題墻上。在鄭州地鐵的2號線的六個重點站中,設計制作了展現陶、玉、漢字、石刻、青銅、瓷器等六種文化的主題墻,展現河南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也是對一個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的傳承起到積極作用。
鄭州地鐵建設目前已邁入快車道,呈現高質量、全方位的發展態勢。鄭州地鐵的快速成長不僅是鄭州市發展的需要,更是實施國家中心城市戰略關鍵所在。鄭州市正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鄭州地鐵的拓展將連接著老城區和新區,拉動經濟增長,強化老牌商圈催生新生商圈,并且帶動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進程中,鄭州地鐵的騰飛鄭州市民的福祉,更是鄭州實現國際一流大都市夢想的源泉和動力。
參考文獻:
[1]《鄭州地鐵進入“刷臉時代”》新華網2019-9-27
[2]《鄭州地鐵2019-2024規劃》國家發改委2019-04-27
[3]《我看鄭州十二五鄭州這五年之鄭州地鐵》鳳凰網2017-10-26
[4]《數說:鄭州地鐵這五年》大河網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