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相對較晚,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時機,在借鑒國外優秀的教育理論、教育理念、教育體系之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出行動導向課程和工作本位學習等新型課程體系,為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的發展奠定了的基礎。從目前的中職學校項目化課程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學項目任務不切實際,并不是來源于企業生產線的真實項目;《藥物分析技術》課程是藥學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 校企合作項目化教學模式是其有效開展的途徑之一。實施該模式時, 要注意開展案例式理論教學過程、實施基于校企合作的項目化實踐教學環節、制定符合教學特點的課程考核體系三個方面。
關鍵詞:校企合作;項目化; 教學模式
隨著中國醫藥行業的迅速發展,藥學相關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多,人們對食品藥品安全的關注也是逐漸增加,藥企在對產品生產安全及藥品安全方面投入也是逐年增加。企業質量管理部門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加。《藥物分析技術》是藥學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當前教學模式是以理論+實驗教學為中心, 學生的能力培養也是實驗的基本操作。學生學完之后往往只知道某個藥品的單項檢測, 而對藥品質量控制仍然不知道如何設計方案和實施。筆者結合實際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把實踐教學和項目開發相結合,并對該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探討[1,2]。
一、以學生為主體,開發案例式理論教學過程
《藥物分析技術》是藥學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基于企業QC和QA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設置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由于藥品種類繁多,檢驗方法多樣,因此不同的教材中都不可能針對特定的某一種藥品詳述其檢驗方案設計和實施,而是按著容量分析法、光譜法、色譜法、生物檢定、藥品常規檢定這幾大模塊來講述的。而這幾大方法原理復雜、操作較難, 因而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大打折扣。鑒于此,筆者認為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點對所講授的內容作必要的補充和刪減,例如,將光譜法、色譜法等儀器測量原理基本理論內容刪減,補充色譜法特別是高效液相色譜的實際案例[3]。
授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項目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制定不同的項目。教師以一特定藥品作為一個完整的項目案例貫穿于整個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則去理解講授內容、思考本組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優化設計方案[4]。案例選擇時應是校企合作共同開發,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實際操作視頻和大量的場景、設備等。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 也將生產實際、專業規范、專業發展前沿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校企合作開發項目,實現驅動式實踐教學
首先,緊扣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藥企的需求,制訂可行的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設立的化學檢驗部和生物檢驗部。產品主要有鹽酸葡萄糖片、正大素克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清開靈滴丸、心痛康片、六甲蜜胺片等。教師為每個小組下達不同的項目設計任務,即制訂不同的藥品檢驗項目及實施方法。其次,根據所選定項目,學生帶著問題對藥品檢驗項目和實施方案,依次在實驗室實施藥品的內外包裝檢查、外觀檢查、雜質檢測、含量檢測、藥品常規檢測等[5]。
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探索,教師指導研討并點評以幫助學生修改和完善項目方案。這樣,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技術論證能力、理論分析能力、實操動手能力、團結合作能力、檢驗報告書寫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同時熟悉了藥品生產企業的標準和規范。而企業從學生設計中評選出最優方案, 并加以優化實施, 該項目的成功運作也解決了其實際問題, 達到校企深度合作、互利雙贏[6]。
三、優化考核體系,滿足教學目標
課程考核應該和課程的教學特點相適應,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對自己藥品檢驗方案及實施情況進行展示, 點評總結。第一步是由學生總結自己理論及操作上的不足, 以及在項目活動實施過程的最大收獲與體會。第二步是教師進行檢測方案選擇的教學討論和工程設計出錯的原因剖析, 加深學生對分析技術的理解, 選擇適宜的分析方法。第三步是進行項目完成后的綜合評定,實施由教師、企業、學生等多主體參與互動式的立體化評價。評價時把學生的態度、知識和技能表現等納人評價范圍。企業反饋意見的權重為50%, 課程考核重視項目的實用性, 以體現校企深度合作。學習態度10%,以督促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任務,培養刻苦學習鉆研的精神。理論考試20%,以強化學生對于課程重要知識點的記憶和應用。實踐評價20%,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職業院校是為培養為現實生產服務的高技術、高素質的人才,《藥物分析技術》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使教學諸要素與企業質量控制部門運行有效結合,實現資源互用、利益共享,通過藥品檢驗方案的設計和實操,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與檢測方案設計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模式是高職院校利用企業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以培養企業需要的、滿足崗位能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為根本目的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探索可以把這種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深化,并形成成果推廣。校企合作是雙贏合作。首先,職業院校在發展和競爭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專業技術教師不足、實訓場所和設備不足、經費不足等問題。 通過校企合作,利用企業的生產場地、設備和技術等優勢資源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對產場地、設備和技術等優勢資源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對職業院校的教學和發展是有利的。其次,校企共建合作對企業來說也是有利的,可以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給企業培訓技術工人,參與企業的生產和技術攻關,為企業輸送符合生產需要的技術人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發展。校企共建合作是長效機制。在校企合作的實踐中,通常做得較多的是學校安排學生到企業參加階段性實習,校企之間進行某項合作活動等。我院的校企共建合作,建立了利益共享的持續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是長久的,而且可以不斷創新,不斷完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培養生產、建設。
參考文獻:
[1]沈紅旗, 閆鳳美, 裴青藍. 食品分析課程項目化教學探討[J].天中學刊,2019,5:154-156.
[2]丁麗麗, 汪順波, 洪朋輝. 高職教學改革實踐中“項目化教學”的應用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224-225.
[3]陳健敏, 何金蓮, 方巧媛. 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藥物分析課程的實證研究[J].基礎醫學教育,2016,01:36-38.
[4]李明娟, 朱琪, 呂立華.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高專藥物分析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12):1671-1672.
[5]劉婷婷, 陳志, 毛小明. 以就業為導向的藥物分析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7,21:47-48.
[6]李百裕, 周君, 黃艷芳. 藥物分析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 南通職業大學校報,2017,04:53-56.
[7]李明月. 高職藥學分析化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衛生職業教育. 2015(16).
作者簡介:
馬宇春(1987.02),女,漢族,江蘇淮安人,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專業 碩士,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講師,主要從事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