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行為金融學首次被提出來,這一金融學概念是針對傳統理性模型不足提出的,基于全新視角來針對人類金融及相關經濟問題進行分析,這一理論的有限理論性假說,相對于標準金融理論的完全理性架設更具有市場適用性,能夠有效解釋很多標準金融理論所無法解釋的現象。可以說,行為金融學是對于傳統金融理論的一種顛覆,推動了標準金融學的變革和發展,本文就公司融資中行為金融學的應用進行探究,介紹國內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資方式,分析行為金融學的內涵和相關理論,并探究公司融資中行為金融學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公司;融資;行為金融學;應用
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各類大大小小的公司眾多,還有很多上市公司,更是行業的支柱部分,這些上市公司要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保持競爭優勢,持續的資金供應是必不可少的,而他們的資金來源除了自給自足外,很多時候還需要通過融資的方式來獲得資金。而就公司融資中的行為金融學來看,顯示了公司融資的必然性,也暴露了公司融資的一些行為特點,結合行為金融學在公司融資中的應用來分析,能夠更好的理解公司融資行為,以及在今后的公司融資中,做好相關工作。
1.國內上市公司融資方式簡介
就公司融資途徑來看,包括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前者還能夠分為顧全新以及債務性兩種不同的融資性質,基于相關融資理論分析來看,要確保股東財富最大化,上市公司必定會選擇可以促進其加權成本降低的融資方案。而債務融資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納稅行為的發生,能夠在公司的財務管理中發揮杠桿作用,因此,這類融資方式在上市公司中更被看重,應用也更為廣泛。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應該,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的時候往往會堅持“啄食順序理論”,按照順序,先會以來內部融資,最后才會求助于外部融資,而在外部融資中,企業又會將債務融資作為首選,而將股權融資放在最后考慮。這種融資模式在超級大國的美國也是一樣適應的。所以,綜合來看,股權融資在整體融資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上市公司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在近幾年時間內,股權融資模式在我國的發展迅速,相應的證券市場也在不斷完善,在融資方式的選擇上,上市公司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權,但是,這也和一些融資定律出現背離。
首先,就是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選擇中,更加偏重股權性融資方式;
其次,股權性融資偏好和公司實際發展規模之間呈反比例關系,和公司業績之間成正比例關系;
第三,公司流動負債水平較高,且整體的負債結構存在問題
2.行為金融學內涵以及相關理論
2.1內涵
行為金融學是綜合應用了心理學以及行為學的一種金融學理論,行為金融學融合了心理學、行為學和金融學,是金融學理論中的交叉學科,相對于傳統金融學來說,是對于金融學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具有一定的學科創新性。這一學科基于微觀個體行為及產生行為的心理動因探究,通過解釋和預測這一行為和心理機制,來對于金融市場的發展動向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估。相對來說,這一研究視角對于金融市場主體在市場行為中的偏差問題進行分析,以找到不同市場主體在差異化的環境中所堅持的經營理念以及決策行為特點,以此來建立一種能夠準確體現市場主體及其行為決策的模型,并對于市場運行的趨勢和狀況構建描述性模型。
這一學科嘗試通過對于金融市場運作中的規律進行挖掘,但是整體來看,這一學科不夠系統化,相關內容也不夠清楚,在構建的金融學模型中,真正成型的也只是少數,這一學科的研究重點依然是對于市場異常和認識偏差的定型描述以及歷史觀察中,用來對于市場行為有一定影響力的決策的性質進行鑒別。
行為金融學為上市公司的治理也提供了新的方向。
2.2相關理論
2.2.1期望理論
這一理論指出人們在同一情境中的反應是由他們在情境中是盈利還是虧損決定的,通常來說,在盈利和虧損額一定的時候,如果處于虧損狀態,人們的情緒會更加沮喪,在盈利時也沒有那么高興。也就是說人們在損失時產生的沮喪要比同等盈利時收獲的高興高多。甚至有研究發現,投資者虧損億美元產生的沮喪感要比他盈利一美元獲得的高興感高出兩倍。期望理論指出,投資者愿意冒險來規避風險,卻不愿冒險實現盈利的最大化。在有利潤可圖的時候,投資者更多的是對于風險的厭惡者。在虧損狀態時,更多的投資者成為風險承擔者。也就是說,在確定有盈利機會的時候,多數投資者厭惡風險,在確定要賠錢時,多數投資者則是承擔風險。
2.2.2后悔理論
這一理論指的是在投資中投資者自身對于投資的行為產生的后悔的心理。例如在出現股市的牛市行情時,很多投資觀望者會后悔自己沒有及時入股,或是后悔自己的股票拋得太早了。而在股市低迷的時候,也會因為自己沒有及時撤離而導致更大的虧損而后悔,在投資選股的時候,也會因為自己選擇的股票沒有太大的盈利,而朋友推薦的股票漲停而后悔,于是聽從朋友的推薦,賣掉自己的股票,選擇朋友推薦的股票后,發現之前那支股票大漲,而朋友推薦的股票開始暴跌,則更加后悔。這些都是投資者在投資時出現失誤,因此造成的損失會讓他們感到后悔。因此,要想避免這種后悔心態出現,在投資時會顯示出猶豫不決。
3.公司融資中行為金融學的具體應用和啟示
上市公司在融資中存在股權性融資的偏好,其次是進行債務融資,但是在債務融資中也更傾向于短期的債務融資,很少有長期的債務融資行為,針對上市公司的負債率低的的融資可以看做是財務過度保守,沒有充分利用財務的調節平衡作用,低負債率企業增發和配股也可能會被當成是過度的股權融資行為,表現出公司財務管理政策的不科學。對于這一現象,我國證監會也一直高度關注,制定相應的監管措施來約束一些不合理的融資行為,促進公司理性融資,避免造成市場的混亂。
在發達國家的融資行為中,很多融資方式都是相關融資企業根據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發展需要等要素來進行融資模式選擇,一般多選擇低負債率的股權融資產品,但是這種僅依據現有資產和業務狀況的融資行為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判斷不合理性,因此可以嘗試從企業動態競爭以及資本市場環境等角度來進行正確的融資方式選擇。
總結:就我國的上市公司的融資情況來看,公司治理問題導致的非商業競爭過度融資行為,加上相應的股權資本對于管理帶來的一定約束,就會引導上市公司出現這種過度投資行為發生,對于提升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是非常不利的。要是主營業務增長機會的潛力已經沒有了,收益穩定且有足夠的現金流的上市企業,如果申請配股,增加資本運作加大投資力度,這樣很容易導致投資虧損,所以,在企業融資的過程中,要基于行為金融學理論,把握企業自身的實際運營狀況以及市場行情,做好科學的融資管理工作,避免過度的融資行為,讓融資行為整整是處于企業的發展需要的行為,此外,針對融資行為的管理,也需要進一步強化監管措施應用,把握上市公司融資背后的動因,才能實現監管目標,減少過度融資行為發生。
參考文獻:
[1]楊靜修,唐秀梅.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視角[J].經營與管理,2019(05):15-18.
[2]李玫,侯曉莘.評《中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決策研究:基于行為金融視角》[J].統計與決策,2019,35(07):2+189.
[3]嚴浩坤,韓勇,杜克磊.基于行為金融學的互聯網金融融資行為原因分析——以余額寶和OFO為例[J].時代金融,2017(23):34+37.
[4]黃勃,劉俊岐.利率市場化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嗎——基于行為金融學視角的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7(01):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