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敏 王福賢 王洋
【摘 要】院前急救作為搶救患者第一環節尤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稍有不慎則極易造成醫療糾紛和事故。通過對本院2016-2018年院前急救患者5719例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分析了引起院前急救安全隱患的因素,提出了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期進一步提高院前急救護理質量。
【關鍵詞】院前急救;醫療隱患;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139-02
院前急救是指專業急救機構醫護人員在院外對患者實施的現場搶救和途中監護,是搶救工作的首要環節,在急救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由于院前急救中多為危重患者,病情急、變化快,加之救治條件差,故對急救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高。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院前急救存在較多的護理安全隱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院前急救的安全和效率。現將本院120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現的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120接診的院前急救5719人次,年齡在3~81歲,平均年齡(39.54±7.22)歲,院外猝死216人,送往其他附近醫院81人。車禍外傷患者占36%,內科其他患者占64%。其中投訴急救車找不到具體位置2例,出診時間長2例,物品準備不足2例,轉運途中溝通告知不到位1例,靜脈穿刺不成功1例。
2 護理行為所致的安全隱患
2.1違反操作規程、各項規章制度
在院前急救中,護士是醫療活動的直接實施者,也是護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集中體現者,應盡力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如果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未能認真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如:在護理操作中護士未戴口罩,違反無菌操作原則;護理交接班制度執行不到位,急救箱中用過的各種急救藥品及物品未及時補充,各種器械設備未處于備用狀態,如氧氣袋氧氣不足,心電圖機未充電,手電筒電源不足等都直接影響搶救的質量和效果;未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如有口頭醫囑時就易造成用錯藥,給患者造成生命安全隱患,這些都會導致醫療糾紛和差錯事故的發生。
2.2專業知識缺乏、急救技能不佳
由于急救護理專業理論知識涉及面廣,護理操作技術復雜,標準要求高,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急救護士需要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及各種過硬的急救操作搶救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綜合分析判斷病情的能力及果斷采取相應處理措施的應變能力。但120急救中心一般年輕護士多,低年資,工作時間短,經驗又少,專科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掌握不熟練,對現存的或潛在的護理安全問題認識不夠,容易造成護理安全隱患。
2.3護患溝通不良、缺乏有效溝通
在院前急救中,多數患者發病突然、病情急、危重、變化快,患者與家屬焦急,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搶救的危急時刻,家屬與護士來不及過多溝通,或護士態度淡漠,語氣生硬,溝通解釋不到位,很容易因為與患者和家屬缺乏有效溝通而發生醫療護理糾紛。
2.4患者轉運途中措施不當
轉運途中病情觀察不仔細,路途顛簸導致監護設備性能不穩定,傷者有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延誤搶救時機。轉運途中未有效落實監護及搶救措施,存在心電監護儀電極片脫落,輸液及引流管路脫落、移位等現象。運送時防跌倒措施落實不到位,對意識不清、躁動、不合作者未使用約束帶等安全防范措施,導致患者跌倒。轉運途中醫護人員未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等醫院感染相關制度,忙于搶救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及手衛生規范等,導致投訴。
3 院前急救安全防范措施
3.1加強專業化、規范化的培訓
加強急救專科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對院前急救護士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培訓。組織有計劃地學習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各種危重病人的搶救程序,并組織和實施考核。積極參加醫院及護理部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和操作培訓,遇到疑難危重病人組織討論學習,鍛煉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高年資護士做好傳幫帶工作,護士長督促低年資護士加強專業理論和基礎知識方面的學習,要求他們苦練基本功,不斷組織護士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同時,通過選派護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進修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專業理論水平。
3.2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
在院前急救中,患者病情變化快,護士要尊重患者的權利,根據不同文化層次用患者和家屬易懂的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學會換位思考,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安撫,疏導緊張急躁的情緒,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盡可能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護理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注意事項、及處理方法,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主動承擔風險,就此減少醫患的矛盾,避免醫療糾紛,做好告知。轉運患者時應充分評估患者途中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并與患者或家屬做好有效的溝通,讓醫護人員與家屬共同承擔途中轉運的風險,如一旦發生狀況醫務人員必須采取果斷有效的搶救措施等,減少醫患糾紛。
3.3注重轉運途中的監護治療
急救醫護出車接診病人,重要任務是如何安全、快捷的把病人轉送至醫院搶救,但“越快越好”的倉促轉運并不適合轉運危重病人,需采取現場初步救治,待病情相對緩解后,才可將病人安全轉運而不致引起疾病惡化。轉運病人前應向家屬告知病情危重性并征求家屬的同意,應有1名主要的病人家屬陪同,以便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同時給病人安全感,開車前應詳細檢查輸液、氧氣通路等治療措施是否順暢,因為轉運途中為了醫務人員和病人的人身安全,此時對病人進行干預性治療有一定困難,轉運途中要嚴密監測病人的呼吸、血壓、心率變化等,轉運時應平穩進行,而不應只求速度。病人轉運途中,不管病人輕重,醫師和護士都要仔細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如遇病情嚴重惡化者,立即實行搶救措施,同時做好病人及家屬心理安慰及鼓勵工作,解除他們的焦慮恐懼。
4 結束語
院前急救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的職業,存在相應的護理安全問題,只有不斷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不斷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急救技能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養和責任心,提高急診急救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加強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隱患,避免醫療糾紛,及時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保障醫療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 雷艷.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6)
[2] 李進.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