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敏 成工 王曉燕
摘 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類社會文明的程度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在促進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同時.也大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本文以社交生活為例,在肯定計算機網絡帶給我們巨大的便利下,也簡單提出它所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要正確認識計算機網絡。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社交;影響
引言
根據《大西洋月刊》的報道,在1950年,獨居的美國人不到10%;到2010年,有27%的美國人選擇獨居;在1985年,一個人的平均“密友”數量是2.94個,只有10%的人報告稱自己沒有能夠談心的朋友;而到了2004年,一個人的平均“密友”數量是2.08個,25%的人稱自己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在這20年間,最大的變化是互聯網的出現。那么互聯網究竟讓我們的生活更熱鬧還是更孤獨?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結合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計算機網絡對社交生活的正面影響分析:
(一)增強溝通時效性
網絡社會正在崛起,并重構人們社會交往的各個層面。社會學家都會承認,互聯網的“虛擬”也是一種真實、一種社會的實存,網絡交往必然要導致真實人際關系的改變。比如,藉由社交網絡聊天、發表狀態、Po圖、表達意見等“自我展露”行為,人們可以穩固真實社會關系,建立信任,提高人際關系的質量。自我展露即向他人分享關于自己的信息、感受、狀態或者過去的經歷、未來的規劃。社會資本理論假定:一般說來,我們同其他人的聯系越多,我們越信任他們,反過來也一樣。我們對他人越坦誠,與他人交往就越容易,并越能維持持久的關系。這首先是一種排解孤獨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自我展露意味著信任,將會加深真實社交網絡中朋友、同學之間的友誼,原有的社會關系網絡可以得到鞏固和拓展。
(二)改善社會不平等度
網絡社交平臺為人與人之間構建了一種平等性的對話條件,尤其是長輩和晚輩的人際交往,打破了物理空間中淺層的不平等雖然在網絡社交平臺中,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仍然存在,但是更多情況下,雙方具備了平等交流的機會。因此,網絡社交相當于擴大了基礎社交面,為跨、跨專業的人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機遇,為師生之間構建了良好的溝通橋梁。在本次調查中發現,85.26% 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社交平臺與教師進行交流,其人際關系的平等性更為突出,更加能夠發自內心地去溝通交流,真正達到了傾訴心理作用。故而,可以發現網絡社交平臺對補充社交平等度具有正面的影響作用。
二、計算機網絡對社交生活的負面影響分析
(一)出現群體性孤獨
隨著我們在社交網絡上投入的事件越來越多,同學朋友間會出現一些現象,如:大家喜歡在微博、朋友圈點贊發表言論,但是現實生活中的聚會冷冷清清,甚至很多人還會拿著手機刷來刷去,仿佛在跟手機聚會。我想越來越多的人也感受到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
(二)現實交際能力的退化
人們使用網絡社交平臺,日均在線時間幾乎超過了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形成了一種極為普遍的信息化社交方式。在長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之后,人們的面對面交流能力有所下滑。日均在線時間 2 小時以內的人( 65.25% ) ,交際語言能力尚未蛻化,顧及對話者心理感受,傾向于雙向思維的社交感知。日均在線時間超過 2 小時以上的( 34.75% ) ,交際語言能力有所弱化,人際交往中更加關注自身想法,顧及對方感受較少,傾向于單方面表達,很少形成雙向社交感知。
(三)自卑感的體現
社交網絡上別人的生活看起來總是很精彩,而自己則是一個“盧瑟”。總是試圖想更高人一等的人更容易受傷。也就是說,你看到了太多太多他人的精彩,并且你還放大了他們的精彩。人們并沒有仔細去辨別這些精彩是否經過了別人的加工,大家只是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如意,通過與別人生活的對比,僅僅感受到了自己的失敗。
三、借助網絡增強社交生活的積極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網絡負面影響,雖然有其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一些人對是非、善惡的辨別能力不強是一個重要的內因。要利用高校思想教育陣地,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對網絡道德的正確認識,增強道德判斷力,學會選擇、識別良莠。
(二)時刻把握網絡社交的界限
如果時間和其他條件都許可,上網聊天可以交友,可以寄托精神,也至少可以作為一種別致的休閑活動。網絡聊天具有快捷、及時、平等、自由的特點,通過網絡聊天可以和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切不可沉迷與網絡虛擬的感情中。
(三)進行科學健康的網絡社交學習
使用網絡做作業、學外語、了解課外知識,同時要針對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在網上進行討論、講解或開展健康的網絡比賽,將注意力引到健康的網絡軌道上來。
四、結語
虛擬的世界,真實的感情。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縱觀歷史,從來沒有一種通訊工具像網絡社交這樣為人們提供廣泛的聯系。所以社交網絡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有利有弊,關鍵在于你怎么去使用社交網絡,怎么在社交網絡中把握好自己,這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受益無窮給人帶來很多樂趣,反之也容易使人在社交網絡中浪費過多的時間,過度沉迷在虛擬的網絡中甚至導致一些嚴重的后果。所以,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網絡社交,正確利用社交軟件進行網上交友,做到不沉迷虛擬網絡,讓網絡社交真正成為我們增進人際交往關系的紐帶。
參考文獻:
[1]魏少華. 對話理論視域下的中國社交媒體“話題”功能研究. 2017-05-01
[2]郭瑞娜. 移動互聯網社交功能對社交生活的影響分析. 2015-05-01
[3] 李桐,羅重一. 互聯網社交對傳統人際交往秩序的影響及規范[J]. 學習與實踐,2018( 11) : 109 -113.
[4]彭珍珍. 網社交絡對青少年人際交往的不良影響[J]. 農家參謀,2018( 23) : 161.
[5]周靜.人類基本心理需要的現代心理學研究——在社交網環境中驗證心理需要滿足的過程模型. 2014-05-01
本文為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浮想映畫影視傳媒工作室(項目編號:S201913324008X)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毛曉敏,女,本科,山東協和數字媒體技術2017級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
成工,男,本科,山東協和數字媒體技術2017級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影視編導、攝影攝像.
王曉燕,女,碩士,副教授,指導教師,山東協和學院數字媒體教研室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技術、三維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