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可彬
摘 要: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突飛猛進。行為金融學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打破了傳統的金融模式的統治地位,并有逐步取代傳統金融理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基于行為金融學;投資行為;研究
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金融行業逐漸成為投資者和金融人才主要從事的熱門行業。對于投資行為的核心研究主要來自于以研究投資者的決策過程為基本核心,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是投資者最終形成的研究結論與現實情況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造成這類問題的核心原因主要體現在相關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并沒有完全站在相對客觀和全面的角度進行判斷,沒有對投資基本認知情況有一個全方位的細致了解,所以很多人的投資行為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和不足。
1概述
1.1傳統金融理論關于人的行為假設
傳統金融理論認為人們的決策是建立在理性預期(RationalExpectation、風險回避(RiskAver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機抉擇等假設基礎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實際投資決策并非如此。比如,人們總是過分相信自己的判斷,人們往往是根據自己對決策結果的盈虧狀況的主觀判斷進行決策的等等。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個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
1.2金融投資的市場競爭
對于市場競爭的理念,我們隨著時代的變化,頭腦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金融理論認為,在投資過程中,是“理性”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誰是理性的投資者,誰就能把握商機,可以預先獲得新形勢的決策權。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并不是這么一回事,大量“反?,F象”使得傳統金融理論無法應對。市場并非像理論描述得那么規矩完整,傳統的理論只是在教育我們該怎么做”,讓我們知道“應該發生什么”,但現實生活往往發生的又是另一個樣子,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可能是這種觀念阻礙了我們視線,有些學者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開創了獨特的行為金融學,它具體研究的是人的非理性行為在經濟系統中發揮的不容忽視的作用,它更適用于投資市場的社會現實,也為現今的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建議,比起傳統的金融觀念更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
2傳統金融學理論的缺點
傳統的金融學理論將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假設為理性的,認為投資者可以對已知的信息估價證券,并具有定價的能力。但是,通過大量實踐經驗證明,人們往往不按照理性預期行事,比如如何回避風險,怎么解讀已知信息等。在傳統金融學理論中,大部分經濟學家未重視心理學,對理性和主觀預期效用也時有誤用和混淆。因為投資者的選擇往往是多方面的,對變化是具有開放性的,但這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決策期間。另外,決策的環境和性質也影響著決策的過程和技術選擇。投資者在決策時,還喜歡尋求滿意的而并不是最優的決策方法。另外,有效市場假說中的“資產價格是由理性投資者決定”,這一觀點也在實踐過程中受到了挑戰。一些情況下,理性投資者對比非理性投資者的收益反倒較低。非理性投資到理性投資這一過程是漫長的,因此非理性投資者可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影響證券價格。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人們通常不會按照經濟學所假定的模式進行活動,這種情況必然對金融投資行為產生著影響,并反映到資產價格上。因此,如何正確地研究人的行為成了現代金融學的基礎。資本定價模型是早在1977年就被發現是不完善的。通過研究表明,股票收益容易產生泡沫,極易產生波動。通過研究表明,金融資本定價根本無法用經典模型加以解釋。它所表現出的是一種相對復雜的而且是非線性的定價過程。有研究者認為股票價格與收益具備周期性特征,在短期內很難加以預測。而本文認為,在長期內更加無法預測。因為這種非線性的情況與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依據反饋信息去調整自身的投資行為有關。通過對個體經濟的決策程序進行研究發現,在決策過程中的自然特征和資產市場上的資產定價以及正面的反饋信息有著密切的關系。
3行為金融的興起
3.1行為金融現實應用
行為金融往往是通過較為微觀的方式進行投資者行為的科學性分析,特別是對于投資者產生投資意向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行為金融將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認定為是一種特點環境下的心理反應,所以通過心理的角度出發對于投資者進行客觀的分析往往會帶來非常好的投資效果。行為金融基礎應用目前在我國仍然出于開發階段,相信今后行為金融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其的應用也會變得越發的廣泛。
3.2行為金融的優化
行為金融只是簡單地提示出了很多投資者在失敗投資是展現的心理狀況,但是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解決當這種情況來臨之時應該做出怎么樣的應對方法。其實這可以借鑒我國的古文化來進行深入結合,我國的哲學和文化當中都很好地描述了當面對困境所產生的心理反應時應該如何正確地化解,從而更好地回歸到最佳的狀態。因為往往很多時候一個投資者的心理狀態決定了其最終做出決策的客觀性和正確性,所以通過暗示等方法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助,可以更好地調整其整體的投資心態,從而更好地保證投資者在困境之中仍然保持著相對冷靜的頭腦,從而有效地審時度勢,做出當前狀況下的最佳決策。行為金融學通過相對微觀的個體行為對于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心理進行深入地檢測,從而更好地對于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提供者專業的技術導向。相信隨著行為金融不斷深化研究與發展,我國的金融行業會帶來全新的繁榮發展,從而進一步地提升整個金融業的整體環境與實力,讓我國的金融業得到全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投資者的行為是造成市場異?,F象的原因,投資者要想獲取超額收益,就必須要完善自己的決策能力,例如檢討自己是否過于自信,對表現差的股票持有時間過長或者忽視了對自己投資不利的負面信息等,盡可能不犯其他人已經犯過的錯誤。因此,要求投資者要控制情緒波動,并盡力消除自己的行為偏差。另外,除投資策略外,證券市場的人才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當代社會,人們對于投資的觀念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會將股票期貨看作是自己資產增值的重要經濟手段。但是人們對證券投資方面的知識較為匱乏,急需要有關方面的專業人士給予咨詢或幫助。因此,證券投資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培養金融投資高級人才對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重要作用,也能解決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4結語
行為金融學有兩個基本的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是有效的。也就是所謂的無效市場模型,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以及行為金融學意義上的資產組合和定價問題。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也就是所謂的“投資者心態”模型,主要探討現實世界中的投資者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圍繞著這兩個主題,行為金融學研究金融市場中投資者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和探討在引入心理和行為因素后,傳統金融學理論和模型如何修正和改造,以使其更加符合實際和更具有解釋力。行為金融學最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于,它為金融市場的運行和金融主體的活動提供了內在的心理和行為機制的說明,也就是說使得金融學的理論體系具備了一個合理和完善的微觀基礎,可以解釋和說明現實金融運行中出現的所謂“異?!爆F象如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紅利之謎、期權之謎等。
參考文獻:
[1]毛嘉誠.證券投資基金的業績特征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7.
[2]金星.證券投資基金持股期限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