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


【摘 要】目的:研究觀察優質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A組41例與B組41例,B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A組采用優質護理進行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中各維度評分結果。結果:護理后A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A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優質護理;子宮肌瘤;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73 a【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21-02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疾病,該病臨床中主要依靠手術進行治療。護理在該病患者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優質護理在臨床中運用較為廣泛,其依靠系統全面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同時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現今,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的富足,思想的進步,公眾對于醫療護理的認知與需求得到了顯著提升。本文主要對優質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旨在為臨床中患者的護理提供相關的數據理論支持,現將具體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A、B兩組,各組患者41例,A組患者年齡26~32歲,平均年齡(29.31±3.08)歲,子宮肌瘤直徑(3.84±1.29)cm,B組患者年齡25~33歲,平均年齡(28.87±3.66)歲,子宮肌瘤直徑(4.02±1.22)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子宮肌瘤患者;②患者或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②患有精神抑郁類疾病,或長期服用抗精神抑郁類藥物;③患者存在溝通障礙,無法與醫護人員進行流暢交談。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主要包括常規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心理疏導與健康宣教等。
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操作如下:(1)營造舒適環境:保證病房內衛生干凈整潔,病房內設施齊全,讓患者將自己熟悉的東西擺放于床頭柜處,讓其感受到溫馨舒適。(2)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因患者疾病程度不同與性格不同,護理人員需要基礎工作效果;清晨與晚間時分,主要病房通風與溫差,預防患者著涼,保持患者床單清潔干燥,隨時進行整理與清潔。對病房進行主動巡視,對患者輸液用藥做到記錄準確,心中有數。(3)飲食護理:根據醫生醫囑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告知其該如何進食,何種食物多食,何種食物禁食均需要明確告知。(4)心理護理:患者因疾病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負面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要隨時關注患者狀態,如若患者出現負面情緒表現需要及時進行干預,必要時讓患者家屬參與到護理中來,要求家屬一同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給予患者鼓勵與幫助,讓其感受家庭溫暖,以更加正確健康心態面對疾病治療與護理。(5)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加強對患者的引導,對患者病情掌握充分后,采用多渠道方式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宣教,讓對疾病有錯誤認知的患者對疾病知識有充分的改觀,對于對疾病知識有一定了解的患者讓其充分深入了解。
1.4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護理前后SAS與SDS評分進行觀察記錄,得分越高證明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采用GQOL-74量表[2]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該量表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四個項目單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證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5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SAS、SDS平分與生活質量評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結果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前后兩組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相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A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中各維度指標相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A組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子宮肌瘤屬于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其主要在生育齡婦女中較為常見,該人群發病率為20%~50%,一旦發生該病,易導致其出現不孕癥、流產、還存在一定癌變風險。手術治療是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手段,但臨床中治療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子宮肌瘤在治療期間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為保證治療效果需要采取一定護理措施。優質護理概念主要是由護理管理發展而來,優質護理充分將該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對護理患者的有效性進行提高,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3]。
本文中A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顯著低于B組患者,這應該是優質護理中的心理護理患者起到的作用。研究結果也曾報道,優質化護理本著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創新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緩解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本文中A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也顯著高于B組患者,這表明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生活質量的改善,表明患者護理效果的突出性。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一直是影響患者的重要因素,如若患者心理狀態一直處于負面狀態,對治療與預后都將造成顯著影響[4]。而本文中A組患者對其進行了針對性健康教育,讓患者更了解疾病的多面知識,患者疾病認知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其他護理與治療的開展。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具有顯著效果,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盧妙珍. 優質護理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5):169-169.
[2] 劉紅菊,姚彩鳳. 需要層次護理在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隨機對照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150-152.
[3] 周雯霞,趙美琴. 標準化護理與優質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效果對比[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0):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