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銳

【摘 要】目的:調查了解協同護理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骨科病人中隨機抽取了10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協同護理措施。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患者反饋滿意程度。結果:研究調查結束后,對于參與研究調查的患者恢復情況進行比較,發現協同護理的方式達到的效果遠遠優于傳統護理方式。結論:協同護理方式能在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過程中取得有效應用效果,是一種值得推崇的護理方式。
【關鍵詞】協同護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護理;護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31-01
在我國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各種人工假體置換手術也越來越發達,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利用人工髖關節假體代替,這種人體關節手術是由髖臼和人工股骨頭組成[1],相對于傳統的髖關節而言,這種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不僅能夠消除患髖的疼痛,同時還能為患者重新建造個功能較好的人工關節,是現階段針對治療晚期股骨頭無菌壞死、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治療方法。協同護理模式并不需要增加額外的護理人員,造成醫患雙方的負擔,而是引導以病人及家屬為護理中心的健康護理[2],不僅可以培養病患及家屬自身的健康護理能力,還能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護理活動之中,協同護理應用到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中究竟能不能達到預期成效呢,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調查共抽取了我院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骨科患者中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共10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50例。其中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均在32~78之間,平均年齡(52.8±4.7)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均在34~75之間,平均年齡(51.4±5.2)歲。兩組病人均采取自愿原則,在參與研究調查之前簽署知情承諾書,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差異。
排除標準:精神病患者、臥病在床無行動能力者、多種并發癥導致病情難以控制者、語言交流障礙患者。
1.3方法
兩組人工髖關節關節置換手術后患者均采取相應的護理方式,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協同護理的護理方式,完成調查研究后,通過對比兩組患者恢復情況評判本次研究成效。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的方式,包括對于患者治療的術前、術后干預。術后護理干預包括相應的心理指導、過程護理、營養指導、藥物治療、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以及出院后的康復鍛煉等。
觀察組采取協同護理這種新的護理方法,主要護理內容如下:
①術前護理:由于協同護理這種新的護理干預方法提倡在不增添醫療人員的基礎上,采用患者與患者家屬直接參與到護理過程中的方法,形成患者中心論,所以需要醫患之間更多的溝通,在手術前,醫護人員應該一一了解病患的具體情況,交談之后評估病患的病情,制定相應的術后護理計劃,并及時與病患家屬協商,向他們科普專業知識,講述清楚病患基本情況。②術后護理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心理方面的指導,由于這種病癥多發生于年齡偏大者[3],他們的相關知識不夠且對于治療信心不足,協同護理則是要為他們提供相關知識并給出正確的心理指導,最大程度上發動患者,形成病患高度配合局面。其后:飲食與恢復鍛煉方面:針對術后恢復食譜方面對患者進行科普,與病患及病患家屬一同制定科學飲食計劃,保證患者一日三餐科學供應。檢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及雙下肢運動感覺情
況[4],與病患家屬相配合,每天幫助病患做一些有助于術后行動能力恢復的恢復鍛煉。再后:注意觀察病人的體征情況,并且對病人進一步科普手術相關知識,即出現哪些情況屬于正常現象,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及時警醒,以免造成并發癥,在病人及病人家屬的配合之下,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病人體征變化。最后,用藥方面,由于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病患及家屬渴求快速康復心理研制假藥,導致市面上假藥橫行,術后護理中的用藥更需要醫患之間建立更多信任,引導病人形成出現任何情況想到第一時間與醫生溝通的心理。
1.4觀察指標
研究調查結束后,記錄患者恢復情況及對護理干預滿意程度。
1.5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兩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數據存有差異性。
2 結果
兩組病患恢復情況相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3 討論
現階段,我國醫療技術日新月異,術后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髖關節作為人體最大、最穩定的關節之一,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恢復護理即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環節。做得好可以保證人工髖關節保持關節穩定、緩解髖關節疼痛、關節功能活動,調整雙下肢長度[5]等。故而醫療界新推出協同護理的方式,參與到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護理中來,相對于傳統的護理手段而言,協同護理模式下的術后護理不再僅僅是醫護人員的事情,而是發動患者、患者家屬、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到護理環節中來,以保證帶給患者全方位、多角度的術后護理,讓患者能夠更快恢復,同時科普相關知識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危險情況防患于未然,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參與度、社會責任感、增進醫患人員之間的情感交流。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協同護理護理效果顯著,是一種值得大力推行的術后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 蔣靜靜,崔玉潔,段玉蓮,等.快速康復外科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17,3(5):513-515.
[2] 曾招麗.居家護理方案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飲食保健,2019,6(32):153-154.
[3] 熊羅樂.手術室護理配合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臨床研究[J].飲食保健,2019,6(23):196.
[4] 丁水平,曹春萍,李丹燕.全程式健康教育處方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1):88-89.
[5] 王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