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華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具有民主、平等、主體性、完整性等特點;其價值在于優化教育模式,啟迪和制約人的思想,從而豐富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特點和價值,才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重要的保障和前提。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特征;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生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境,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發展的國家因素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有效途徑構成的有機系統。教育,體現了生命的價值和現實意義;體現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生態結構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生存和發展的一種社會生態環境,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體現。現實中的諸多世俗矛盾和沖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內在關聯性、和諧共生性、視角融合性、多樣性和滲透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包括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后勤人員、維護高校工作人員秩序和基礎設施、高校環境、文化氛圍等因素。在新的時代,一些新的媒體體育平臺也被加入進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目標是傳播先進的文化知識,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的活動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著力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過程育人,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此外,重點是基礎設施、學校環境、文化氛圍要功能化、人文化、創新化、創造化,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學習氛圍以及居住環境,實現環境與人的高度協調,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新媒體體育平臺要結合青年學生的素質,采取青年人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具有民主平等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平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也是民主平等的,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坦誠相待、平等相待。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打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界限,從而鼓勵和激勵教育者進行自我訓練。摒棄一些人總是對別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另一些人總是被別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這不僅打消了某些教育工作者的優越性,而且通過自己的感受和思想,鼓勵學生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
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也應該民主化,以民主為實踐,以教育為實踐,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是獨立的、有價值標準的主體,同時,受教育者也有“自律”,而不是隨意的自由,我們應該理解不同的教育制度之間是有區別的,每個學科都是同時呈現的,各個主體之間都是存在差異的,所以更應該平等,相互尊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民主關懷,不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同時還應該完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這種平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間的平等,如平等的話語權、人格和價值取向。新時期體現民主平等的有效途徑是利用新的媒體平臺,無論是傳統的基于客戶的網絡通信還是現在廣泛使用的移動網絡。消費者溝通是體現民主平等最合適的陣地,培訓師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鼓勵學生合法的把自己的特長以及自己的觀點合規合法的向教師傳遞,這種方法,不僅有效直接,而且有避免了有些學生羞于面對面交流的困難和無奈。害怕面對面交流的學生。同時,培訓師也可以借此機會,更加全面、直接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思想,從而采用更加切合實際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具有主體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體與客體是永遠不可分割的基本范疇。關于主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定義,有以教育者為主體的個別主體理論和以受教育者為客體的個別主題理論。其中,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為主體的雙主體理論,其主要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學科理論,還有很多類似的論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無論是受教育的還是受教育的,都應該能夠承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因此,本文更加傾向于兩課理論,但這仍然是一個沒有確切答案的開放領域。教育的出發點和目的也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應該是以人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中,人作為主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中主體,任何因素都應該發揮其本身的作用。因此,必須由人來實施或改變,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發點和基礎,是高校的宗旨和根本任務,是高校的生命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高校生活的時間里,學校的一些領導人員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們的實踐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和道德素質。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依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之間的互相聯系,必須自上而下遵循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不能脫離群眾的需要和理想。除了要保留教師的權威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尊重培養過程和培養目標,既要尊重教育者的形式和方法,特別是受教育者的個性,使他們感到平等,又要充分尊重教育目的的合理性。同時,要以教育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基礎和歸宿,逐步審視因材施教的機制和方法,從而建立個人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機制,努力樹立工作觀念,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現實價值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優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設計,可以參照生物生態系統,從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也可以相應地劃分,通過對生態環境的形態和結構的認識,我們應該注意教育環境的變化、教育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能力的變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格局等方面。參照政治教育與整個生態系統的縱橫結構,從而應該創造一個適合當前形勢的結構和教育模式,了解經濟結構就是意味著教育內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緊密結合。人和教育環境是兩種功能單位,教育者就是生產者,而受教育者就是消費者,他們之間相互影響,互相聯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成功構建,當然會促進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還能夠引發教育動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來源于他們內心的想法,只有將外界引入的思想轉化為內部知識,才能啟動思想政治教育。
(二)對受教育者的思想熏陶和約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生物生態系統的“退化”和“能量流”可以與受教育者的思想建設和局限性相比較,包括有機物質逐漸退化的“退化”,這是生態系統中一個重要的過程。能量是生態系統的基礎,所有生命都有能量的流動和轉化,“能量流”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而培訓者必須通過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這能夠引起與學生之間的化學反應,特別是結合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思想特點,以創造意識,使師生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各司其職,共同收獲同時。在這一體系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一個整體,并且是不斷變化的,體系的不同部分會相互影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為將會受到無形的約束,改變一個要素和一個環節,就會導致整個體系的變化。如果一個元素或環節不符合標準,那么,整個系統就會出現偏差。
參考文獻:
[1]姜明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生態環境建設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8,26(03):119-122.
[2]曹娜.構建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3):32-35.
[3]李嬋.淺析網絡環境的特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的關聯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7(0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