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韻爽
摘 要:“一帶一路”是政府制定的對外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效益的發揮,對經濟的發展具有著重要的意義,還可以推動全球經濟體制的完善和不斷的改革。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方案的實施,很多城市的經濟都發生了改變,產業結構也得到了完善。本文就一帶一路的基本內涵以及重要性進行分析,闡述了關于一帶一路經濟金融效應,為日后優化一帶一路戰略提供理論借鑒的依據。
關鍵詞:一帶一路;經濟金融;效應
“一帶一路”是海陸絲綢的總稱,即包括海上絲綢之路,路上絲綢之路,通過這種方式將世界各地的經濟連為一個整體,各國之間來往越來越密切,經濟實現了互通,不斷的優化了我國的產業結構。對于我國而言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正確的樹立相關的戰略目標,加快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促進我國全方面的發展,推進世界的前行。
一、“一帶一路”的基本內涵概述
經濟全球化是現如今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國家為了順應這種趨勢也提出了關于一帶一路的相關內容,其主要內容就是包含海上絲綢和陸上絲綢之路兩種,通過沿線的國家和相關區域共同的經營并參與,構成一種合作包容的經濟結構體,整個經濟活動是通過沿線地區為載體進行實施,以雙方的共同制度作為合作的基礎,本著各國之間政治文化的互惠互信的原則,創立一個經濟的共同體,推動各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帶一路”理論的提出,對于時代發展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意義,也沿用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相關理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的展現,其思想是偉大的。“一帶一路”所涵蓋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直接連通亞洲、非洲、歐洲三大路,依托于國際之間的通道。真正的搭建起了國際之間合作的橋梁,比如中俄蒙、亞歐等等,海上進行絲綢之路所產生的節點大多都是各個地區的港口,隨著各地區域設施不斷的完善,各國之間連通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密切。
二、“一帶一路”實施發展的重要性
(一)促進了我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互通
2014年我國與21個國家在北京簽訂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成立了AIIB。在后期我國開始加大對絲綢資金的投入,不斷的開發清潔能源等相關項目,這些行為均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政策的行為,這些行為促進了我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和聯系,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對外開放的政策,其符合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不僅能夠促進經濟和經濟之間的溝通,還能加強各國世界文化的互融互通,對于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樣也加強了我國和世界連通。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創設協調監管的體系,進一步提升歐亞合作的效率。我國改革開放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加強世界各國的合作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為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供了機會
一帶主要是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一路就是通過港口的城市進行各國之間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舉行文化節目,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各國與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實現各國之間經濟的互惠互利。舉辦電影節則是通過電影的文化,傳播各國文化以及風土人情,實現文化的相互的碰撞,產生共鳴。同時一帶一路的發展,也為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之間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一帶一路”,我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不斷的進行了改變和升級,國家經濟的效益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項政策,真正的推動了國家的產業的發展,比如鐵路、金融、文化等等。為提升我國產業的經濟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渠道[1]。
三、基于“一帶一路”的經濟金融效應分析
(一)加快了商業銀行的轉型
我國在推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之后,商業銀行得到了新的突破和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相關手段,更加快速的得到核心客戶的資料,通過客戶的資料來作為完善客戶服務的理論依據,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方案,大型國際企業也成為了大批金融進行服務的重要核心。通過“一帶一路”,商業銀行對于服務的對象可以逐步的進行轉化,比如中國鐵路、中國交通等等,通過我國對外政策的逐步開放與推行,進出口貿易結構的層層深化,業務結構得到了完善。貿易融資以及集資進行開放并調整,金融行業必須要進行創新服務,才能夠進一步的適應社會發展,并為我國“一帶一路”的政策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對自身內在的產業結構的優化非常的重視,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促進了資金之間的流通。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結合現如今社會對資金的需求。建立了絲綢之路資金,基礎設施資金,投資銀行資金等等,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國際銀行,來彌補國際經濟交流過程中所產生的經濟不足的情況,進一步的推動沿線貿易的經濟發展,通過足夠的資金來帶動經濟產業的升級,如進行產業之間的合作,基礎設施的建立等等。建立區域性多邊金融開發的結構,比如像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等,進一步的去完善周邊的貿易結構。亞洲的投資銀行也可以通過完善自身的法定資金,有效的整合外匯儲備。為我國的經濟貿易提供更方便且完善的服務。
(二)推動了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發展以及不斷深入,人民貨幣開始走向國際化的舞臺,首先“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促進了我國基礎的建設,提高了貿易投資的水平。在我國區域性內部進行貿易的過程中,開始增加了價格核算,資金支付等等功能。人民幣不再是屬于國內,開始進行了離岸的發展,人民幣的使用范圍開始拓寬。同時,“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國和很多的國家都確定了戰略合作,比如巴基斯坦,我國和邊境中央銀行也進行交流,以便雙方在合作時貨幣的問題,促進了貨幣的有效流通。現如今我國經濟市場架構在不斷的完善,也為我國金融交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加寬闊的平臺[2]。
人民幣在某些地區進行清算措施,也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的功能性,比如區域性計價,投融資所產生的貨幣等等,人民幣開始走向了國際。在人民幣進行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人民幣離岸之后的市場結構在發生改變,也衍生了人民幣清算支付的渠道、建立人民幣風險管理的平臺、人民幣流通之間的公平性等相關產業,在中國在和各國之間跨界貿易交易過程中,人民幣發揮著重要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民幣和國際貨幣之間仍然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比如投資結構不完善等等,都會阻礙著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三)優化發展對外的投資
2014年我國在對外貿易投資中投入了1400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的海外投資國,也加快了和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但是在我國不完善的對外貿易資金結構直接影響了投資的效益。
在我國對外貿易仍然還處于初級發展的階段,在跨界貿易方面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國的產業在轉移的過程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最終造成了產能過剩,影響經濟的良性發展。因此在“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之后,整合投資機構,同時優化和拓寬對外投資的規模是很有必要的。根據相關數據推測在2020年的時候,亞洲區域基礎建設的設施資金可能會達到7200億美元。在未來我國對“一帶一路”項目投資以及資金占比會持續升高,未來兩年內投資的數量可能達到1.8萬億美元,對外投資會逐步的增加。“一帶一路”戰略在發展中獲得了很充足的資金支持,也為外匯儲備提供了有效的依據,一帶一路的發展和我國的投資模式是密不可分的,投資模式的創新可以以此進行優化和轉型,以“一帶一路”作為優化過程的指導思想,和整個亞洲的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增加各國邊境的服務業務,提高貨物對外出口數量,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都可能為我國在對外投資中提供機遇。
隨著我國和東盟、非洲等國家貿易的不斷前行,我國的資金在迅速的擴張,沿線國家出口的貿易也在逐步的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指導之下,我國主要通過項目承包,同時進行資金投資以及公益設施管理,通過這些設施結合經濟發展的模式進行對外投資,一步步優化和改善投資的模式,為我國經濟的優化和產業的升級提供了重要的動力[3]。
(四)增加了我國的對外出口額
“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創新了我國出口的模式,也為其注入了新鮮的力量,促進了對外出口額增長。對外的出口額影響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部分國家在服務和貨品出口方面在世界上占據的總額較高,我國和這類國家建立合作伙伴的關系,就可以進行經濟之間的相互彌補,促進我國出口額的增長。在過去的幾年我國分別和俄羅斯、非洲等國家建立了雙邊貿易合作關系,加快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從如今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國是東盟國家中最大的合作伙伴。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時間的增長,雙邊貿易也會不斷的拓寬,交易額依舊呈現呈現上升的趨勢,“一帶一路”所涉及到的國家出口比重占世界總出口比重逐年增加,未來的幾年內,比重可能將近三分之一左右。在我國還應該加強和其他國家的技術方面的合作,比如在通訊、科技、交通等等領域,進一步拓寬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
現如今,“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其具有多元化且包容性的特征,在一帶一路思想的引導之下,我國的經濟體系在發生著變化,區域經濟效益逐年的增長,加速了我國金融業結構轉型,帶動了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此模式之下,一定要遵循開放性、公平性的原則,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在未來還應該將“一帶一路”引入到更深的層面,加強和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真正的實現經濟全球化。
參考文獻:
[1] 孫璐昕.試論基于“一帶一路”的經濟金融效應[J]現代營銷(經營版) 2019(09):175.
[2] 薛倩倩.“一帶一路”的經濟金融效應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7):25.
[3] 李延喜; 何超; 周依涵.金融合作提升“一帶一路”區域創新能力研究[J]科研管理,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