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蘊瑜
【摘 要】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在治療上多采取中醫辯證法,即通過合理利用中藥湯劑、中醫針灸等對患者脾胃進行和胃止痛、溫中補虛,且臨床效果顯著。本文主要將近幾年中醫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綜述,同時分析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病理病因,希望能達及并之本源。
【關鍵詞】中醫辨證治療;脾胃虛寒型;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63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94-01
脾胃虛寒型是胃脘痛常見的病癥病型,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胃痛、遇饑寒痛感加重、進食緩慢且喜暖等。就目前來說,臨床應用西醫治療胃脘痛有較多不良反應,且效果不夠理想,而中醫辯證干預技術作為傳統醫療方法,通過結合各種中醫治療方案,治療效果相對顯著,不良反應情況少。現具體將中醫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研究綜述如下。
1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病理
1.1飲食不節
患者出現飲食不節、五志過極、外感邪氣均有可能引發脾胃氣機受阻、失調導致胃脘痛發生。如今,在環境污染日益加重,人們飲食習慣變化、壓力劇增背景下,胃脘痛疾病發生率也越來越高,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2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疾病主要病因為:患者脾胃氣機受阻、升降失常,脾氣不通。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樞紐,且為后天之本,若其氣機升降失調,就會導致胃痛。而脾胃虛寒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胃脘痛疾病類型之一,追求根本病因是現代患者喜冷食而致,脾胃遇寒則痛,反復則引發脾胃虛寒型胃脘痛。
3 中醫治療方法綜述
3.1中藥湯劑治療
3.1.1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相關醫學研究證明,香砂六君子湯藥劑應用于小鼠胃中,能有效減緩胃排空,促進胃液分泌,可抑制小鼠小腸正常推進運動,從而保護胃黏膜,并對其損傷進行有效修復。
3.1.2小建中湯加減治療。醫學研究者萬毓華[1]等在相關研究中指出:西藥結合小建中湯加減西藥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臨床效果顯著,且結合治療的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但無法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該中藥湯劑有著和里緩急、溫中補虛的功效,與西藥結合應用,對治療虛勞腹痛有較優作用,并能有效抑制患者胃酸分泌,從而達到保護胃黏膜的治療作用。
3.1.3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該中藥湯劑主要在小建中湯劑上加入黃芪,醫學研究指出:中藥黃芪有著擴展血管、恢復受損肌細胞的治療作用。在醫學研究者王六群[2]文獻綜述中表明:應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效果顯著,到目前仍未發現任何副作用,這就證明了該中藥湯劑的安全、有效性。
3.2穴位貼敷治療
中醫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其主要方法是將相關中藥藥方研磨至細粉狀,并添加適量賦形劑,將中藥調和成糊狀,應用于患者經穴或腹胃處。該中藥穴位貼膜治療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散寒溫里等效果。穴位貼敷與口服藥物相比,治療效果更為直接,用藥安全,方法簡單,容易被多數胃脘痛患者接受。現代臨床動物實驗結果顯示:中藥穴位貼敷可以有效調節大鼠血漿胃動素水平,促使大鼠血清胃泌素分泌和胃排空,對改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清除胃粘膜屏障損傷物有著較好效果。醫學研究者蘆志娟[3]等研究報道指出:應用胃樞寧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共50例,總治療效果高達96.0%;陳慧等[4]在文獻中提出:采用自制加熱的十香止痛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胃炎患者4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2.5%,且所有癥狀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通對穴位貼敷進行加熱,能提高中藥溫散性,加快人體藥物吸收,并循經運行,深入臟腑,提高治療效果。
3.3中醫藥物結合非藥物方法治療
劉靜凌[5]等在相關研究中表明:黃芪建中湯劑結合食療方法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能加快患者病情愈合速度,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梁燕妮[6]等則提出:應用中醫艾灸(雙足三里穴、中脘穴、取神厥穴和雙公孫穴)聯合黃芪建中湯劑治療胃脘痛患者,效果明顯優于單一中藥湯劑治療;羅青峰[7]等認為:黃芪建中湯劑結合熱敏針灸(選取患者足三里穴、天樞、關元等熱敏部位進行懸灸)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周錦德等認為:黃芪建中湯劑聯合穴位貼敷(貼敷藥膏:公丁香、大茴香、藥用干姜、花椒、五味子、肉桂、補骨脂、豆蔻等),將其貼于患者中脘、雙足三里穴或雙脾俞穴處,能顯著降低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胃痛發生率,且效果顯著。
3.4艾灸聯合中醫護理治療
3.4.1隔姜灸聯合紅外線照射技術
中醫艾灸治療法主要借助艾草燃燒過程中釋放的溫熱與中藥藥力,并熏灼和刺激患者穴位,達到通暢氣血、疏通經絡、溫經驅寒等作用。湯萬好[8]等在醫學研究文獻中提出:將100例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對照組應用口服制酸藥治療,干預組在此基礎上聯合隔姜灸配合紅外線照射技術,取患者氣海、下中脘以及神闕等穴位,發揮生姜止痛、祛寒藥性,再通過針灸刺激經絡之氣,最后聯合紅外線將藥效深入滲透到機體皮膚表層、血管、神經系統內,從而最大程度提高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4.2艾灸聯合穴位按摩
艾灸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其主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通過刺激人體穴位,達到激活經絡之氣、祛邪扶正的治療效果。儲士娟等學者在研究艾灸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胃脘痛患者時,將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應用艾灸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單一艾灸治療,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結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其技術多樣、易操作、不良反應情況少、治療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治療效果顯著可靠。因此,在多種中醫治療護理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法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從而最大限度上提高臨場效果,是今后需要深入進行研究綜述的熱點。
參考文獻
[1] 萬毓華,付勇.小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34):155-156.
[2] 王六群.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 58 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3,10:725.
[3] 蘆志娟,劉敏.胃樞寧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50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河北中醫,2012,3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