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摘 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在這一時代,培養優秀開放型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而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將起到較重的作用。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高校已開設此門課程,這類課程有著授課自由度高、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的特點,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所學專業有初步認識。而為了提升人才的質量,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各高校也開展此專業,一般安排16-18學時,本文對在新時代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知識體系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期在實際教學中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體系;經濟學
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知識體系有助于幫助深入了解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現象及國際分工。而國際經濟與貿易作為入門性的知識,其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梳理課程體系等方面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從哪些方面向學生傳授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知識進行探討,選取合適的方法,并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學習的框架和線索,從而使得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素養與學習理念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由“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這兩個術語組成的,而國際經濟除了國際貿易外,還包含國際經濟合作,國際金融經濟、跨國公司運營等內容。國際經濟與貿易在授課的時候,需要學生明確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素養,從而形成學習理念。
(1)專業素養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需要學生具有優秀的外語水平、開放的情懷、清晰的邏輯推理能力及理性的預測能力,學生面對問題時應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問題。以從事外貿活動為例,常見的兩類問題有:①如何把產品賣到美國去?②請把這批產品賣到美國去。前者通常是由業務員完成的操作型問題,過程看起來較為復雜,在處理業務的時候需要消耗不少的時間和經歷,并且其中牽涉較多業務流程。后者是由領導做出來的決策型問題,過程看似簡單,但要形成決策能力,這就對領導者提出較高的要求。就兩者的重要性而言,“決策”比“操作”更重要。為了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不僅能勝任“操作型”的工作,也能勝任“決策型”的工作。所以在日常學習中,應該系統地學習經濟學理論知識和相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事前預測、事中應變以及事后處理的能力,為其日后成長為高級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掌握國際經濟學與經濟學相關的知識,其中包括其基本思維方法、分析工具及經濟理念,同時也應了解經濟學的前沿與熱點,擁有戰略經濟眼光,而其也應具有經營管理方面的分析、預測及決策能力,從而更好地用經濟學理念去處理管理中的事物及相關業務工作。
(2)學習理念
在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習的時候,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享受閱讀,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快樂學習、終身受用的學習態度,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同時通過向同學學習、向老師學習、向圖書館學習以及向社會學習四種學習途徑進行有效的學習,同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應教會學生形成自學治學、學思結合、知行合一以及收放自如的學習方法,在這樣的學習理念下,教學將開展地更加順利。
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
當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的時候,了解學生的技能和能力之后,構建知識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如圖1)所示,通過構建知識體系,課程開展地將更加順利,同時也可按照結構要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實踐內容。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育體系實施策略
(1)貫徹教育觀念
在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的時候,應從教育最初就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靠平時積累。而人文社科實踐則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在入學教育、社會實踐、人文講座、畢業教育等環節都是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和綜合素養的有效教學手段。道德素養和綜合素養的提高也是技術技能和綜合能力形成的基礎所在。對于人們社科實踐而言,不僅要堅持教學傳統,也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對教學形式不斷創新,從而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充實。
(2)從基礎抓起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常用的技能就是閱讀計算寫作技能,這種技能的形成應貫穿在人們社會實踐和自然科學實踐環節中。在自然科學教學與實踐中,應適當增加教學難度,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教學中越來越多地應用計算機技術,所以在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的時候應強化電腦訓練,從而為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礎。
(3)注重實踐環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至今在專業實踐環節與專業綜合實踐環節都做過有益的工作和創新,但在現今的教學中,在實踐環節由于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對學生商務談判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形成都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缺乏實踐環節,不僅使學生缺少綜合練習和運用的平臺,也降低了我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特色和競爭力,這將對我國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技術和能力的培養在內容上應結合外貿業務,而實踐環節也應遵循這一思路。在國際貿易模擬實踐環節的建設與實施有多方面的作用,不僅可以緩解國際經濟與貿易體系內容多、學制短的矛盾,也可以結合地方風土人情。另外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彌補校外實習的不足,便于學生運用知識,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動手能力。而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也應順應學校的發展思路,從中確定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方向,加強學校的專業性及特色建設,保證教學手法和手段。
在進行國際貿易實踐的時候,不僅可以利用成熟的經驗,也可以整合本校的“電子信息”資源,這樣學生在實踐環節也能對業務產生真實感受,仿佛置身在國際商務環境中,從而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礎。
(4)理論聯系實際
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效率就應與市場需求相吻合,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關注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知識結構,使得教學環節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另外也應讓學生接觸社會和市場,將學生的畢業設計和畢業時間延長,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時間,從而更好的進行市場對接。但是在進行調整的時候,應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4.總結
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而該工程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體系,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使得學生國際經濟與貿易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采用逐層深入和“抽絲剝繭”的講授方式,在此基礎上構建新時代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體系,而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也將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打開一扇窗戶,從而使得課程開展地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張東芳.地方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整建議——基于中美課程設置的對比[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