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英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我國和世界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尤其是金融行業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隨著金融的迅速發展,部分國家的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開始出現了分離的情況,嚴重阻礙了全球經濟的發展。雖說金融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進步,但是如果兩者長期處于分離的狀態,實體經濟必然會遭受到重大的影響。本文就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特征進行簡單的闡述,剖析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幾點原因,在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解決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分離的問題,促進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問題;策略
近幾年來,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金融領域發展迅速,也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經濟現象,具體表現是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開始分離,這種現象也是導致全球出現金融危機的導火線之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長期的分離,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極其不利,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有很多學家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現象依舊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在現如今時代的背景之下,去研究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分離的問題,有利于維持世界經濟的穩定,保證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具體特征
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出現分離的現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堆積而成的,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真正分離的時候,金融危機就可能會出現。在上世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征兆。兩者之間出現不平衡時,就是兩者分離的導火線,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本來應該相互發展,共同促進。利用金融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才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的繁榮發展,但是隨著金融部門的迅速發展,金融的主體地位日漸凸顯。金融不再服務于實體經濟,甚至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般來說,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具有以下這三個特征。
(一)兼并行為
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就意味著中國改革進入了另一個的發展方向,國際之間的貿易來往越來越密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國家經濟的發展迎來了生機。與此同時,市場經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各個中小企業之間的問題開始顯現,金融經濟成為市場經濟中的重要部分之一,金融機構自身擁有強大的資源。一些實力不夠強大的機構在這樣一個狀態下難以生存,也出現大批小機構被傳統大型金融機構兼并的現象,金融機構的規模進一步的增加,這種兼并行為無疑沖擊了實體的經濟,影響了整個經濟的發展。有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因自身的規模大、影響高,在市場經濟中占據了主導的地位,經常開展風險較大的項目以及活動。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1]。
(二)金融經濟中衍生出較多的經濟活動
現如今的社會結構中,金融占據結構的大部分,且呈現出極大的優勢,金融行業無論是在資金規模還是實力上,都比實體經濟擁有更多的優勢,在這種經濟背景之下,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出現了相分離的現象。其次,金融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后,也開始出現經濟活動,這種行為必然會打壓到實體經濟,嚴重的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現如今的實體經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國家再不控制金融經濟開展經濟活動,就會導致金融經濟徹底獨立,實體經濟在未來的社會中無法生存,這種狀態持續發展,會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危機。
(三)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比例失衡
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之所以會出現相互分離的現象,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因為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發展的比例不平衡。造成兩者比例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樣性的,不僅僅是包括金融經濟的不斷強大,還存在一些實體經濟內部發展,不夠健全等因素。一般來說,社會上存在的很多產品的價格指數都需要通過實體經濟來展現。但是由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渺茫,根本無法在運行的過程中反映真實情況;其次,大量的資本開始融入金融經濟,實體經濟難以發展壯大,這種現象嚴重阻礙了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具體原因
金融經濟的發展本就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兩者應該共同發展,但是現如今卻出現了相分離的現象,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規模、數量以及地位都開始逐步擴大,甚至遠遠的超過了實體經濟。這種差距使得兩種出現了分離,長期如此會對世界經濟造成阻礙。因此,必須分析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分離的原因,對癥下藥,改變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現如今的不良現狀。
(一)金融資產的迅速增加
實體經濟比金融經濟出現的時間要早,而且實體經濟一直是在推動金融經濟的發展的。換一種說法,實體經濟只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夠推動金融經濟的發展,兩者本應該是相互生存,相互依賴,共同發展。但是在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金融經濟發展隨之加快,甚至在世界經濟中的比例也開始逐步增加,金融經濟發展的速度直接超過了實體經濟,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拉開了巨大的差距,最終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從貢獻程度方面來看,實體經濟的貢獻度是遠遠超過金融經濟的,金融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也是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之上的。而正是因為金融資產的增加,使得其開始獨立,甚至直接跳過了實體經濟,導致兩者出現分離[2]。
(二)金融管制不嚴格
全球經濟的發展相對而言是比較開放的,經濟市場也有自身的發展特征,金融經濟在市場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家對于金融經濟的限制不多,管制也比較自由,甚至并沒有結合市場的經濟實際情況來制定出合理的金融經濟相關體系,導致金融行業出現了自由化的趨勢。金融管制出現自由化的具體特征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全球的大部分國家都先后解除了對金融經濟的相關制度限制,這一個政策的變化也導致國際金融之間的資金交流越來越密切,金融資本和貿易的數量逐步增加,大量的國外資金涌入,金融經濟在此狀態之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次,金融經濟剛開始發展時,我國對金融的管制很寬松,國內金融機構在這種狀態之下也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的擴張,很多金融機構為了在市場中獲得大量的份額,開始打價格戰,甚至出售一些比較優惠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這種方式也大大提高了金融的貿易量,促進了金融的發展。最后一點原因,國際匯率在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之后,先后被解除,匯率不再像以往一樣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定區間上進行浮動。這也就促使企業和企業之間商品交易貿易數量在一定時間內的不斷攀升。
(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科技實力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也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在現如今的社會中,信息技術成為當時代的主流,也是現如今發展最快的。信息時代的到來,為金融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是金融經濟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其使得金融經濟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擺脫了對實體經濟的依賴,最終造成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相分離的現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國家經濟的發展也開始受到技術創新的影響,金融經濟的類型逐步增加,領域不斷在拓展,金融經濟通過科學技術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資產的比例逐步在提升,金融經濟開始在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
三、防止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策略
(一)控制好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
不論是哪一個國家想要促進自身經濟的穩定發展,就必須要保證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兩者之間的協調,世界的發展和金融的經濟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的發展也必須依托實體經濟,兩者相互依存,脫離了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存在。金融危機看似只發生在金融領域,但究其本質,是和實體經濟脫不了干系,出現的原因也是因為金融經濟發展過快,失去了實體經濟的支撐,所造成的經濟泡沫。因此,為了防止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出現分離,首要策略就是控制好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政府要在兩者之間扮演好重要的角色,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將金融經濟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的目標,控制好金融經濟的發展,發揮出實體經濟自身的作用,解決兩者存在的分離問題。
(二)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在社會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兩者都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如果兩者出現分離,市場經濟就會遭到破壞,因此,必須大力的發展實體經濟。在現如今的狀態之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必須明確的定位金融經濟,在發展實體經濟的過程中,充分的凸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其次,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來保證實體經濟更好的發展,比如,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來促進人民創業,發揮出實體經濟的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讓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兩者能夠共同發展[3]。
(三)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考慮金融經濟的相對自由化
自由發展的金融經濟具有超高的吸引力,儲存利率高,也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成本,對于發展實體經濟而言也擁有很大的優勢。首先,使得融資渠道更加的豐富且多樣化;其次,金融經濟發展不會受到政府的干預,也可以通過市場進行自我調節,合理地實現資本的配置。同時,金融經濟的自由發展也能夠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促進整個實體經濟效率和服務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我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實體經濟服務于金融經濟,金融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為了促進兩者更好的發展,就應該協調好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發展的速度,大力的發展實體經濟,快速的解決兩者之間出現分離的現狀,促進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磊.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問題及策略分析[J]財經界,2019(06):66.
[2] 張敏.簡述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J]中國商論,2018(11):29.
[3] 張卓姁.淺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7(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