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凱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鄉村旅游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和抓手。本文希望通過深入的理論思考和嚴謹的實證研究,在對萬盛經開區鄉村旅游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 ; 鄉村旅游;? 路徑
一、鄉村旅游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理論架構
(一)鄉村旅游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耦合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生思想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對不斷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旅游是涉及鄉村發展的多個方面的綠色生態產業,是鄉村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目標存在較強的一致性,因此,鄉村旅游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
(二)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
一是鄉村旅游發展進入重要機遇期。鄉村旅游的興起是國家政策助力和產業擴容升級的必然趨勢。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鄉村旅游的發展進入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的重要機遇期。
二是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路徑支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解決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和路徑,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和抓手。
(三)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經驗啟示
利用鄉村旅游推動鄉村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先進國家與地區的發展實踐與經驗,對萬盛推進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英國作為現代旅游產業的誕生地,注重旅游與文化結合的方式,打造出的許多富含傳統民俗文化的古村落、古鎮是英國旅游產業中的亮點和熱點;美國旅游憑借科技、業態的創新,將生態保育、旅游休閑、地方建設緊密關聯的制度創舉,都為我們在鄉村振興中如何利用鄉村旅游提供了實踐經驗。
浙江把習近平同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作為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行動指南。浙江鄉村旅游的橫向多元化融合和縱向深入化發展,成為我們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樣板。
二、萬盛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
(一)萬盛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戰略價值
萬盛位于重慶南部、渝黔交界,幅員面積566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2009年被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城市。旅游已成為地區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戰略方向。2018年旅游總收入增長41.9%,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0.2%。近年來,萬盛加快推進萬盛旅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旅游資源稟賦佳、人文底蘊深、發展基礎好等優勢,不斷鞏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大力探索推進全域旅游國家戰略和鄉村旅游的萬盛實踐。發展鄉村旅游,成為萬盛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選擇。
(二)萬盛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2015年制發《關于實施全域旅游戰略的意見》,推進萬盛旅游轉型升級,2016年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2017年成功入選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2018年制發《關于加快實施全域旅游戰略的決定》。自2015年起,累計投入超過150億元,建成白龍湖叢林菌谷鄉村旅游示范基地、涼風“夢鄉漁村”、金橋尚古村落等新景區,實現鄉村旅游“移步異景、處處是景”。大力實施全域旅游戰略,旅游發展取得豐碩成果。2018年本地農民旅游收入占純收入比重達24.4%,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成效初顯。
(? 三)萬盛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問題審視
一是對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認識不足。對鄉村旅游的內涵、特點和性質認識不足,把鄉村旅游等同于政府主導打造幾個景點,群眾參與舉辦幾個“農家樂”,對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利用和嫁接不夠,在豐富產品上有差距,鄉村旅游景區單品項目多,鄉村田園綜合體等復合型、產品還較缺乏,游客參與性、體驗性旅游項目還不夠豐富,景區品牌吸附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二是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關聯不足。全區在基礎配套上有差距。外聯交通條件還有待改善;星級酒店等旅游接待設施還較缺乏,特色民宿處于自發式緩慢發展狀態,旅游旺季時接待壓力較大;智慧旅游還處于初級階段,景區與配套的吃住購等產業關聯不夠。鄉村旅游的聚焦功能薄弱,對農村經濟社會相關產業的帶動性作用不明顯,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未形成疊加效應。
三是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足。由于農民在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過程中的主人翁作用發揮不足,萬盛鄉村旅游對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附加值利用不夠,鄉村旅游缺少鄉村味道。板遼湖、叢林菌谷和青山湖等景區與民俗傳統文化之間有效關聯不足,沒能有效帶動農業農村產業全面發展。
三、萬盛鄉村旅游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一)以戰略規劃為藍圖明確鄉村旅游航向
一是明確目標,編制專項規劃。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創新謀劃編制《萬盛鄉村旅游專項發展規劃》,從“吃住行游娛購”等旅游發展六要素的各個方面,全面提升萬盛鄉村旅游品質,不斷增加鄉村旅游的產出效益,推動鄉村振興。
二是理清思路,構建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按照“空間重塑、產品重組、時間重構”的發展思路,分別明確各鄉村開發定位,實現“村村有景區景點,處處有鄉土文化氣息”。推進“旅游+”,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以農旅融合帶動脫貧富民。努力尋求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三個方面的保護與開發的平衡點,最終形成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良好發展格局。
(二)以業態創新為載體拓展鄉村旅游內涵
一是提高鄉村旅游產品品質。國內外的經驗告訴我們,多元化、復合化、內涵化的鄉村旅游產品更能被接受和追捧。結合萬盛實際,豐富鄉村旅游產品種類,推動旅游產品開發從粗放型、單一性向資源整合和深度利用轉變,有效挖掘和利用具有民俗特色、富含文化氣息的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內涵,逐步構建具有萬盛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
二是加快旅游產業鏈條的完善。以“大旅游”為目標,加快旅游產品供給端的升級發展,促進“食住行游娛購”基礎鏈條的緊密聯系,推進旅游產業鏈條延伸。積極推動旅游產業上下鏈條之間的無縫整合,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產業對鄉村發展的帶動能力和滲透能力,探索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模式。
三是推動鄉村旅游產業智慧化發展。在“互聯網+”時代,推進全區統一的智慧旅游網絡建設,通過資源整合和板塊聯合,將鄉村旅游的產品供給有效有序呈現在供給側,為游客提供便捷實用的鄉村旅游產品產業鏈服務,促進智慧旅游網絡和鄉村旅游的聯動發展。
(三)以模式創新為核心提升鄉村旅游績效
一是拓展目標定位,擴大客源范圍是鄉村旅游模式創新的前提。“大旅游”時代的鄉村旅游應立足民生產業,擴大客源范圍,針對不同類型的目標游客,制定不同的優惠措施,采取不同的吸引方式,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
二是創新營銷模式,充分利用自媒體是鄉村旅游模式創新的重點。自媒體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我們要挖掘和創造數據,創新利用新媒體營銷,要制造萬盛鄉村旅游的網紅。
三是變革受益方式,倡導共享經濟是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鄉村旅游既要積極引導和組織本地農民參與,更要支持和服務本地農民獲得收益。要充分挖掘當地農民閑置的時間、空間、資產和技能,將其轉化為鄉村旅游的產品供給,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當游客深度體驗當地民俗和文化,鄉村旅游對于農民個體和整個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就會逐漸凸顯。
參考文獻:
[1]2015年中國旅游經濟運行分析和2016年發展預測[R],中國旅游研究院,2016-1-18。
[2]朱曉翔:《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年第5期。
[3]劉爽,王鏡涵:《多元化旅游模式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管理觀察》,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