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龍
摘 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進步,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我國城鄉規劃發展以及智慧城市的形成,提供有利依據。本文將對大數據時代的城鄉規劃與智慧城市,進行一定分析探討,并結合實際對其做相應整理和總結。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智慧城市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方式,也對我國城鄉規劃與建設帶來了新的技術與理念。智慧城市是大數據發展的重要載體,而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是數據資源,兩者密不可分。城市大數據的分析將徹底改變傳統城鄉規劃的編制方式,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將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運行效率。
1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城鄉規劃應用
1.1 利用大數據進行城市問題分析
傳統的城市數據分析方法數據來源較為局限,一般為城市統計年鑒或政府各部門資料,統計口徑及時間往往不一致,造成城市數據與城市空間信息難以匹配。城市物聯網的完善以及網絡信息數據的增加與利用,將面對前所未有的豐富數據源,能夠直接獲取很多一手數據。利用這些隨時可獲取的數據,可以實時分析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運用衛星遙感數據進行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確定城市適宜開發建設區域及城市發展方向;運用車輛GPS數據進行城市交通量分析,優化城市交通網絡及城市擁堵問題;運用航班及鐵路人流數據進行區域城市關聯分析,研究城市群的發展問題;運用地鐵、出租車及公交數據進行職住通勤調查分析,優化城市用地空間布局等。信息化時代下的各種城市行為都會產生大量數據,為了充分挖掘和發揮數據價值,我們只需要將相關數據進行合理篩選,就可以從大數據分析中得出真實有效的信息。
1.2 利用GIS平臺進行城市空間規劃
傳統的城市規劃平臺為AutoCAD,它是一個優秀的繪圖平臺,具有強大的圖形編輯功能,但無法對繪制的點線面進行數據定義,不能進行與圖形對應的數據分析,數據與圖形對應關系需要利用其他軟件平臺進行二次表達。GIS平臺則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不僅能表達空間數據,也能表達屬性數據,二者相互關聯,一一對應。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強大的空間及數據分析能力,運用地理數據庫可以進行鄰近分析、網絡分析和柵格分析等。例如運用鄰近分析方法進行城市各類公共設施網點的服務半徑分析;運用網絡分析方法進行交通時間、成本、運輸路徑的優化;運用柵格分析的方法進行不同時段城市人口密度分布的變化等。可以說GIS平臺幾乎可以分析城市空間規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決了傳統城市規劃數據分析薄弱的病癥。未來城市空間規劃的編制也是基于GIS平臺進行實施的,不僅要編制空間地理圖形,還需形成與之相應的地理數據庫。
1.3 搭建城市空間規劃信息平臺
傳統規劃對于指導城市開發建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由于一直以來缺乏一個規劃整合平臺,也存在部分規劃之間相互“打架”的現象,為消除各政企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搭建一個數據資源融合共享的城市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就顯得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實現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各類專項規劃數據的整合,還可以真正意義上實現城市空間規劃在政府和公眾間共享共用“一張藍圖”的愿景。不僅如此,城市空間規劃信息平臺的搭建還可以有效促進審批制度的改革,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效率,促進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1.4 實現城鄉規劃數據源
大數據時代下的大數據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先進性較為明顯,大數據本身動態性以及價值性作用,從動態性角度出發在基于網絡信息技術視域下,其能夠高效的完成對應數據傳輸存儲作業,確保數據處理高效性,針對城鄉規劃設計中人口變化、經濟發展、土地開發等,結合數據可使其實時變化特性得到直觀呈現;從基準值性角度出發,大數據本身核心作用即通過對數據整合找出對應數據中規律,達到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目的,因此其能夠直接為成像規劃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保障,在實際實踐期間通過對區域以往歷史數據變化規律來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確保數據本身價值作用能夠得到充分顯現。
2 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發展要點分析
2.1 城市理論加速動態彈性規劃的形成
智慧城市本身發展模式與傳統城市發展模式存在一定差異性,智慧城市確保其規劃本身實時應標特性能夠完全得以體現,由此可見智慧城市發展主要是在城市理論基礎上加速動態彈性規劃的形成來體現,因此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本身所具有的動態性相對較為明顯。確保生態能源的可持續性循環使用,對城市居民實際需求、城市經濟健康度、城市綜合效益等城市規劃側重點更加重視,以此形成具備綜合統籌性質的智慧城市發展規劃體系。
2.2 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分析
2.2.1 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離不開大數據基礎設施,其是大數據覆蓋全城的關鍵;因此結合實際進行大數據基礎設施構建及覆蓋已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必要條件。無線網絡覆蓋為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奠定基礎,做好此類大數據基礎設施的覆蓋同時,還要注重對開放數據的構建,近年來部分國家已經將開放數據納入到法律中,數據開放使智能手機終端應用多元化得以體現,確保智慧城市數據信息的結構化、規范化完全得以體現,促進智慧城市全面發展。
2.2.2 構建城市開放信息平臺
智慧城市是以“以人為本”為基本原則,以“為民、便民、惠民”為導向進行創建的,這就離不開大數據平臺的構建。城市開放信息平臺的建設將實現數據共融共享,保障數據安全,提升網絡數據效率,從而及時應對城市系統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信息平臺將全方位整合金融、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旅游、交通等各種服務,支持電腦及手機APP多終端快速查詢及業務辦理,提升人民對城市公眾參與的積極性。隨著各行各業“互聯網+”戰略快速推進,互聯網應用更加豐富,公共服務更加多元,線上線下結合更加緊密,將為人們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優質、便捷的服務。
2.2.3 建立城市運行中心
智慧城市的良好運行離不開城市大腦的指揮,城市運行中心的建立將為智慧城市提供一個具有智能決策分析功能的城市大腦。這個統一的城市運行中心將實現城市各種數據資源的融合與共享,并與政府和企業進行跨部門的協調聯動,為城市高效運轉和政府精準管理提供有力支撐,從而更好地對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道路交通設施、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城市產業等城市運行情況全方位地進行系統有效的掌握和管理。
2.2.4 城市運行期間,大數據能夠有效反映出這個城市運行具體信息,進行智慧城市管理過程中,所獲取大數據手段主要是通過攝像頭所拍攝視頻及城市各種類傳感器所獲區域環境等信息來體現;同時區域內市民所使用各種終端刷卡、手機軟件應用數據等也是大數據一部分,集合實際對此類數據做好全方位的合理運用,能夠最大限度提升突發事件應對效率,增加公眾參與智能城市規劃建設積極性,確保智慧城市綜合發展能夠完全得到體現。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應用范圍廣,整合平臺能力強、數據挖掘可視化效果好等特性較為明顯,其可以對城鄉規劃編制以及決策工作提供有效依據;同時其農業是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必要因素。因此注重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技術合理運用是我國社會經濟能夠高效、穩定發展下去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付斯曼.基于大數據時代的城鄉規劃與智慧城市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09):182.
[2]溫振燕.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及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52):86-87.
[3]王筍,郝麗麗.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決策理念及應用途徑[J].智能城市.2018(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