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菊柳 杜賢民
古丈縣第一中學是古丈縣唯一的完全中學,是湘西自治州首批掛牌的示范性學校。學校分為高、初中部兩個校區,現有教學班級64個,在籍學生3546人,在職教職工280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59人,一級教師109人,研究生學歷10人。
學校主校區位于縣城西邊杉樹坪,背倚莽蒼群山,俯臨熙攘街市,儼然海濱之半島,校園建筑倚勢而建,呈梯級分布。校園內綠蔭成線,花木競秀,空氣清新,兼有亭閣噴泉、雕塑石刻點綴其間,成為茶鄉古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篳路藍縷——沿革篇
學校成立于1943年3月,時值內憂外患的多事之秋,日寇的鐵蹄肆虐我中華大地,抗戰的烽火遍起長城內外,湘川公路兩邊大批大中學校西移南遷。縣內有識之士雙景五、田海樓等有感于時勢之艱危,毅然決然首倡義舉,采用募捐等形式興辦學校,由此也開啟了學校篳路藍縷、艱苦辦學的辦學歷程。
學校曾五易其名,三遷其址,三擴其容。學校首名“古丈縣立初級中學”, 先后更名為“湖南省古丈初級中學”“湖南省古丈中學”“湖南省古丈第一中學”,直至1978年才定名為“湖南省古丈縣第一中學”,并確立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點中學。校址始設于縣城國民兵營房(舊武官衙門),后自舊武官衙門遷至后街楊家大院,又至城西杉樹坪縣政府大樓(現址)。成立之初,僅有教師14人,學生百余,可謂星星之火。其后,隨著局勢的動蕩,學校屢有變遷,有如風雨之中飄搖之舟。1958年秋始設高中部。
學校先后于1999年、2008年、2012年三次擴容,規模得以空前擴大。自1996年來,學校受益于國家教育扶貧政策,先后得到省教育廳、常德市政府、常德市一中等單位的大力援助,加之縣委縣政府的扶持,學校發展由此揭開了嶄新的一頁,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滋蘭樹蕙——育人篇
幾代宗師,嘔心瀝血;歷屆同仁,奮發圖強。七十多年來薪火相傳,學校緊緊圍繞黨的教育方針,始終緊扣教育教學這兩條主線,以規矩定方圓,以改革謀新生,以創新求發展,積極探索自身發展之路。
一所學校的靈魂是校長和班子團隊,有什么樣的優秀團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發展的上限。2017年8月,中共古丈縣委、縣政府根據學校發展需要,重組了學校領導班子。他們深知教書育人是學校的根,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于是,他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著力打造“四大工程”。
實施德育工作創新工程。堅持德育為先,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時代特點、學校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傳統美德、行為習慣養成、誠信與感恩等教育為重點,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彰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創新德育模式,在強調課堂為德育的主陣地的同時,以主題教育、專題活動、體驗教育為載體,用文化節、體育節、主題班會、黑板報、社團活動、研學旅行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學校德育氛圍。拓寬德育渠道,密切家校聯系,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特別是學校自2019年4月起,全面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通過前期的宣傳發動,與家長充分的溝通交流,打消了部分家長的疑慮。現在,校園清凈了,學生在校園里玩手機的現象消失了,上課的精力也集中了,晚上休息也好了。
實施教學質量提升工程。以新高考改革為動力,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注重過程考核。認真制訂教務處、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工作計劃,落實一日教學常規,加大對教學各個環節的監督和調控。學校以“推門聽課”活動為抓手,加大對課堂巡查力度,通過多種途徑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實施隊伍優化工程。教育質量的提升,關鍵靠人才,有什么樣的管理隊伍,有什么樣的教師群體,就會創造什么樣的教育質量。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政治學習制度,進一步完善學校民主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校務公開制度的規定,規范財經紀律,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校長室在決策過程中,做到“事前周密咨詢、事中集體充分討論、事后保障監督”。同時,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在教育、教學、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積極發揮表率作用。工作中求真務實、雷厲風行、講究效益,班子的工作情況得到了師生的認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和教學風氣。學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不僅邀請了校內外教育教學專家來校做講座,還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充分發揮工會的職能,組織開展各種群體活動,讓教職工既鍛煉了身體、愉悅了心情,又激發了他們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奮發有為的團隊進取精神。深入了解不同年齡層次教職工的需求,想方設法解決老師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積極探索教師激勵機制,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
實施扶貧惠民工程。古丈縣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學校學生80%以上來自農村貧困家庭或城鎮困難家庭,留守、失依、單親家庭青少年居多。為此,學校積極開展了教育扶貧、幫困助學活動。據近三年的統計,學校通過社會捐助形式救助困難學生1482人次,資金236.6萬元,爭取國家助學金1171人次,資金178萬元,學校獎勵減免685人次,資金達140余萬元。
近3年的奮斗過程中,古丈一中人沒有辜負領導的厚望和家長的期望,2017年以來,學校高考成績“三年兩北大,一年一臺階”。這一成績在教育大縣強縣確實算不了什么,可在國家級貧困縣古丈這樣的小縣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春華秋實——收獲篇
誰持彩練當空舞,春風化雨百年虹。先進的教學理念,精湛的師資團隊,科學人性的學校管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特色的校園文化孕育出了豐碩的教育成果。學校先后榮獲了“省級文明單位”“省級優秀高考考點”“省級文明衛生單位”“省級園林式單位”“湖南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學校”“省級綠色學校”“省安全文明校園”“省五四紅旗團委”“省民族團結先進模范集體”“教育部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州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州示范性高中督導評估優秀學校”“州教學常規優秀學校”“州德育優秀學校”“州衛生工作先進學校”“州學習型學校”“州平安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
古丈曾走出過全國資深新聞記者、散文家蕭離,譽滿中外的著名歌唱家何紀光、宋祖英,“扶貧司令”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彭楚政將軍,湖南省武裝警察原總隊長張顯柏將軍,黨的“十四大”代表楊玖華老師,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作家彭學明等著名校友;培育了全州高考文科狀元胡嵐,圓夢清北的翟民、羅玥沁、向宇航等,還有古丈歷史上首位空軍飛行員李杰……
建校70余年來,學校為各級高校輸送了近萬名優秀畢業生,多年來共有6個國家級子課題、近50個縣級以上課題立項、結題或獲獎。學校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素質教育成效顯著。一年一度的新春藝術節、體育節、班級籃球賽等活動的定期開展,促成了藝體人才不斷涌現:學校男女籃球隊曾在全州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中先后獲得冠軍,女子足球隊曾在全州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第三名;近千名學生先后參加了《血色湘西》《湘西喋血記》等電視劇的拍攝,獲得廣泛好評。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古丈一中人,一群理想的跋涉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將以更開放的視野審視教育,以更大的勇氣推進改革,以更加扎實的工作迎接挑戰,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和諧育人的征途上不斷追求卓越,奮力讓古丈一中成為積淀深厚、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教育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