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钡钦Z文教學課堂中,我們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大篇幅的語言文字訓練。因此,新課改下的一種語言訓練方式——課堂小練筆就顯得尤為重要。能錘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小練筆,是以課文內容為載體,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課文內容的閱讀理解有機結合起來。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中的訓練點,把握讀寫結合的時機,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巧妙地運用小練筆,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借此,我來談談如何通過小練筆使學生喜歡寫作。
一、為精煉小文添詞加句
小學生剛學習習作時,普遍對習作有畏懼心理。習作門檻設置的高低,對習作概念認識的深淺,決定著孩子們今后的寫作態度。為了培養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在這個初步階段,我充分利用課文的特點,捕捉課文的訓練點,有目的地進行引導,隨機設計小練筆,降低習作難度和門檻,讓學生在不經意間進行習作練習。例如,學完《南轅北轍》一課后,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在原文上添加一些描寫人物神態、語氣的詞語。有學生這樣寫道:(括號內是添加的詞語,原課文中沒有。)
他的朋友看見了,(連忙)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他(大聲)回答:“去楚國。”朋友很奇怪,(好心地)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他(得意洋洋地)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朋友(滿臉疑惑,十分驚訝地)說:“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更遠了嗎?”他(哈哈大笑,不以為然地)說:“沒關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迸笥眩嘈χ鴩@了口氣),搖搖頭說:“那你哪一天才能到達楚國呀?”
填寫完后,再與原文對比朗讀,交流感受。學生覺得這樣寫,文章更加貼近生活了。如此輕松有趣的小練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佳段精彩處仿寫
著名作家茅盾說過:“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闭Z文課本中入選的文章,都是名家的名篇佳作,語言規范,生動感人,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好范本。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發現“美”。文中寫得最精彩的佳段,引導學生讀懂“美”,當學生陶醉時,抓住時機讓他們仿寫。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時,我引導學生領略老舍筆下的草原風光后,分析了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接著,我以教室前面的小花園為視角讓學生進行仿寫。學生積極性很高,因而“仿寫”效果較好。有個學生這樣寫:“花壇也有美麗的景色。如果說花壇是一個‘景區,那么這條羊腸小道則是這‘景區游覽的‘黃金路線。漫步于這條小徑,低頭有磚瓦紋理的情趣、有綠草如茵的翠色欲滴;放眼望去,有柳樹的婀娜,樟樹的挺拔、槐樹的濃密、鳳尾竹的蒼翠;再仰起臉,幾只麻雀穿著樸素的衣裳,或自由地飛翔,或小憩在樹葉叢中,為花壇平添了一份生機。走在這花壇小道中,總有一種美,使我的童年更豐富?!边@樣的小練筆,學生愿寫、樂寫,容易寫出真情實感。
語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訓練學生練筆,比如,可以進行人物肖像、人物語言,文章開頭和結尾,人物的動作、神態等練筆。形式多樣靈活的仿寫訓練,可以為學生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三、故事結尾處續寫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課文,結尾含蓄,言有盡而意未窮,有象征意義,耐人尋味。教師應抓住這樣的結尾,引導學生深刻領會,明白含義。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大膽、合理想象,順著作者的思路續寫結尾。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寫了大雨過后村里什么都沒有留下,那些得以逃命的村民面對被洪水卷走的家園會想些什么,會做些什么?一個學生這樣寫道:“村民們很后悔自己破壞森林的行為,洪水過后,他們回到家鄉,就馬上上山勞動,植樹造林,還教育他們的孩子,要好好保護樹林,不再讓悲劇發生?!庇直热纭斗部ā芬晃牡慕Y尾非常含蓄,我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放手讓學生續寫。其中有名同學是這樣寫的:
凡卡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念著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突然,凡卡被老板的怒吼聲吵醒了,老板揪著他的頭發把他拎了起來,生氣地說:“好你個小兔崽子,你不干活反倒跑這來睡覺,你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看我不揍死你!”說著,老板拿起皮帶就往凡卡的身上狠狠地抽了幾下,凡卡疼得直打滾。
過了幾天后,郵差把那封寫著“不明地址”的信退了回來。老板看到信后大發雷霆,揪著凡卡的耳朵就把他拖到了院子里,對著凡卡拳打腳踢,凡卡的身上、臉上立刻變得白一塊、青一塊、紫一塊的了,打完之后老板還是不解氣,就到屋里取了一條皮鞭來抽打凡卡,抽得凡卡奄奄一息,這樣老板才停止了對凡卡的毆打,幾個伙計把凡卡拖到窗臺下,讓凡卡曬曬太陽。
凡卡無力地躺在窗臺下,對那些伙計說:“哥哥,我渴,我餓。”“唉!誰叫你偷偷地給你爺爺寫信了,餓死你也活該!”
凡卡一聽到“爺爺”,心里就酸酸的,心想:爺爺為什么不來接我,難道是他不要我了?不會的,爺爺不會不要我的。
但慢慢的,凡卡覺得身上一點也不疼了,也不渴不餓了,他忽然覺得好快樂,慢慢的,他帶著微笑睡著了?!?/p>
通過結尾處續寫小練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升華了文章的主旨。其次,根據小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二度創作,例如,學完《丑小鴨》一文,孩子們都為丑小鴨的命運巨變而興奮不已,我引導學生以《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后》為題,續寫故事。有個學生在片段中寫道:“自從丑小鴨在天鵝國生活后,時時刻刻不忘自己的爸爸媽媽。吃飯想,游泳想,連睡覺也想。于是他決定回家鄉去看看。他飛呀飛,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后,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綠綠的草地,高大的樹木,矮矮的房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鄉間小鎮上突然來了個這么尊貴美麗的客人,大家紛紛出來看熱鬧,爭著向丑小鴨問好,頓時把丑小鴨圍了個水泄不通......”
四、巧借空白,想象擴寫
“補白”是學生對“空白”的再創造。想象補白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調控語言的能力,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培養過程。我們教材中的一些課文,其中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沒有直接寫出文章的結果,而是制造懸念,讓人浮想聯翩,給人留下了延伸和拓展的空間。我們要鼓勵學生利用閱讀知識,展開想象的翅膀,或運用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閱讀中學習到的寫作技法,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所寫對象。如《唯一的聽眾》一文中,第十一自然段中寫妹妹告訴“我”真相后便以省略號結束了本段,我要求學生站在“我”的角度去想象:“我”得知真相后會有什么反應?有個學生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只覺得胸口和眼眶都熱熱的,別人說,男人有淚不輕彈,可我的眼淚卻不爭氣地掉落下來,我在心里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把琴練得更好,決不讓那個“聾子”失望。以后,我還是一如既往地給我唯一的聽眾演奏,我不愿去拆穿這個美麗的謊言。”還比如《荷花》一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闭n文語句描述很簡單,這些荷花到底美在哪兒,會有什么樣的姿態,我讓學生拓展思考,想象在陽光下、在細雨中、在微風中……池子里一朵朵白荷花還會有怎樣靜態或動態的美呢?小青蛙、小蝌蚪,小蜻蜓和小蜜蜂看見了荷花的美,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鼓勵孩子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來寫,有個孩子這樣寫道:“看看這一朵,花瓣展開了兩三片,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很美;看看那一朵,全開了,像伸出了纖纖細手,也很美。一陣微風吹過,池塘仿佛成了‘舞臺,那一朵朵荷花就像一位位美麗仙子在‘舞臺上翩翩起舞,迷人極了。風過了,小蜜蜂被美麗的荷花吸引,似乎在訴說著給人們釀蜜的幸福,小鳥也飛來了,告訴荷花它有了一個溫暖的新家……” “補白”在教學中相對容易捕捉,通過適時地引導學生,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更進一步的理解,豐富文章內容,在潛移默化中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進行適當巧妙的補白,才能捕捉到豐富多彩的生成資源,給語文課引進一溪活水,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達到讀寫有機結合。
五、結合體驗,創意改寫
習作教學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激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古詩詞中的名篇佳作為學生的自由想象提供了憑借。教學時,指導學生根據古詩詞的內容,想象詩詞中所描繪的情境,透過字里行間品味作者的情感,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把這些古詩詞改成別有情趣的現代文,既打通了古與今的通道,也找到了讀與寫的連接。五年級所教的古詩《秋思》是張籍的一首佳作,短短二十八個字,為我們講述了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濃厚的思鄉之情。學完詩文,在了解了大概意思之后,我主動追問:詩人為何會遠離家鄉?出門在外生活如何?寫家書時會寫下哪些內容?心中最大的牽掛是什么?他最想對誰說出他的心里話?“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再次提筆又會補充些什么內容?這樣的補寫是進行了一次,還是多次?……這樣追問與擴展,既加深了學生對詩歌本身的理解,也能很好地充實改寫的內容,讓改寫有血有肉,有據可依。有個學生寫下了片段:
洛陽城里,萬花凋謝,百草枯黃,昔日枝繁葉茂的樹木也只剩光禿禿的樹干,天空中一排人形的大雁正向南方飛去。瑟瑟的秋風仍舊“呼呼”地刮著,卷起地上枯黃的樹葉,掀起人們拖地的長袍。街上寥寥無幾的行人都行色匆匆,急忙向家中趕去。張籍不禁裹緊身上的衣服,輕嘆一聲,想念家的溫暖,想念自己的親人。
他想,自己離開家已經很久了,也很久沒給家里人寫信了。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屋里,拿起筆,鋪開紙,卻千言萬語,無從下筆。年邁的父母身體可還好,他們的腿腳是否還靈便,是不是要拄拐棍了,他們的頭發是不是都變得花白,牙齒還能嚼得動東西嗎;兩個孩子都該要讀書了,我不在家可有人管他們的學業,孩子調不調皮,妻子能否管得住他們,可不要太嬌慣他們;他更擔心和思念自己的妻子,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重擔都落在她身上,臉上是否添了皺紋,頭上是否有了銀絲。寄回去的錢是否收到,夠不夠一家老小開銷,家里每個人御寒的衣服可還夠……
張籍又想:我離家到洛陽為官已好幾年了,他們同樣也在思念著我,盼我早日回家吧!自己在這里的工作也是千頭萬緒,還有不少的煩心事,何時能和家里人團聚,能跟父母盡孝,和妻兒共享天倫之樂啊,但這一切又是那么遙遙無期,唉……想到這里,幾滴熱淚落到了信紙上。這一晚,張籍家的燈一直亮著……
第二天一早,張籍拿著書信便去找家鄉的信使,詳細詢問最快能到達的時間,囑咐他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忽地,想起信中忘記問:家鄉屋子的門時間久了是否堅固,家中周邊是否有偷搶,是否安寧……
便又從信使手中要回信,匆匆添了幾筆交還。信使翻身上馬,正欲告辭,張籍又說:“再等等。”拿回信,提起筆,卻欲言又止不知還要說些什么。
信使催促道:“天色已不早了,大人能否快些?我還要趕路。”張籍只好趕緊在信末加上幾句:我在這里一切安好,千萬勿念。
望著信使騎馬遠去的背影,張籍佇立風中,久久不愿離去……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小練筆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經常性的練習活動,它不僅能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和文本進行對話,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喚醒了他們沉睡的創造潛能,讓學生覺得習作有趣有味道,逐漸喜歡上了寫作,有效地實現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訓練效果。教師應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訓練點,結合重點訓練項目,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點撥、指導,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抓住時機,從而讓小練筆演繹寫作中的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