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華
【摘 要】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組高發病、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社會資源消耗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根據我區死因監測數據,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加強心腦血管疾病監測工作,對于掌握我區腦卒中、冠心病的發病、死亡流行趨勢,制定有效防治對策和評價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為切實做好腦卒中、冠心病疾病監測工作,特作嵐山區2018年心腦血管疾病監測析報告。
【關鍵詞】心腦血管疾病;監測;報告
【中圖分類號】R21.4【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1-0294-02
資料來源:
本報告所使用的數據均來源于2018年山東省心腦血管疾病登記報告信息系統嵐山區報告的全部病例。監測病種包括腦卒中和冠心病。其中腦卒中是指:(1)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分水嶺腦梗死;(2)腦出血;(3)蛛網膜下腔出血;(4)未分類腦卒中。冠心病是指:(1)急性心肌梗死;(2)缺血性心臟驟停(即冠心病猝死。
監測對象是全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診治的符合診斷標準的具有當地常住戶口的腦卒中和冠心病新發和死亡病例均為監測對象。具體內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職業等基本情況;腦卒中和冠心病診斷、診斷依據、發病日期、診斷日期、死亡日期等醫療信息。通過核對和審核,據數據庫信息確認為相同病例的,予以剔除。
1 監測結果
(一)嵐山區人口學特征
2018年全區腫心腦血管記報告登記處共監測人口435424人,男性221252人,女性214172人,性別比為1.03:1。
(二)腦卒中、冠心病發病情況
(1)2018年腦卒中、冠心病發病概況
2018年共報告我區戶籍腦卒中和冠心病患者1790例,發病率411.09 /10萬,其中男性994例,發病率為449.26/10萬,女性796例,發病率為371.66/10萬,男性腦卒中、冠心病發病率均高于女性。
(2)2018年腦卒中、冠心病發病性別分布
在所有腦卒中報告病例中腔隙性腦梗死發病率最高,為152.72/10萬;其次為腦出血,發病率為68.44/10萬。男性及女性均以腔隙性腦梗死發病率最高,分別為168.13/10萬、136.81/10萬。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率最低,發病率為5.97/10萬。
在冠心病報告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最高,為118.73/10萬。男性和女性冠心病報告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均高于冠心病猝死。
(3)2018年腦卒中、冠心病發病年齡分布
從腦卒中事件發病的年齡趨勢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發病情況基本一致,腦卒中事件發病率分為三個變化區段,小于50歲的人群腦卒中發病率低;50-80歲腦卒中事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呈現升高趨勢,年平均增長率為0.37%;80歲以上腦卒中事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呈現更快升高趨勢,年平均增長率為0.51%。2018年男性冠心病事件發病率為74.80/10萬,女性為66.21/10萬,男性高于女性。冠心病發病率分為三個變化區段,分別是小于40歲的人群,40-80歲人群、80歲以上人群。
2 存在的問題
(一)錄入及審核
(1)卡片錄入存在錯誤,應在保存之前檢查有無錄入錯誤,以便于卡片查重。
(2)卡片的審核問題,收到卡片后應及時審核,對可疑卡片進行核實,避免邏輯錯誤發生。
(3)各登記點均存在重卡現象,應定期進行數據查重刪除重復卡片。
(二)漏報
由于監測工作開展時間比較短,存在一定的漏報現象。在今后工作中,應繼續加強督導與質量控制,認真做好漏報調查工作,最大程度防止漏報發生。
(三)隨訪
部分心腦血管疾病登記處未能按要求開展腫瘤隨訪工作,心腦血管疾病隨訪率不高,死亡信息未能及時補充。
3 主要發現和建議
針對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采取健康促進綜合干預手段,開展居民健康檔案及高血壓患者系統化管理,提高人群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及高血壓病人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逐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水平,探索基層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防治模式。
在今后的健康管理中,將工作重點繼續放在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必須積極開展控制高血壓的干預活動,通過宣教,提高居民對自身血壓水平的知曉率,對血壓異常者要按時測血壓,規律服藥,減少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發生。
(一)危險因素控制
(1)制定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煙草控制、合理膳食、身體活動促進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并指導實施。
(2)組織實施相關政策宣傳、倡導、提案、議案和媒體深度報道。
(3)確定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設計并推廣宣傳資料,組織開展轄區大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4)組織制定相關技術文件,開發適宜工具和適宜技術,支持健康促進工作開展。
(5)指導開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創建工作,不斷擴大示范社區、示范單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廳等的覆蓋范圍。
(6)對相關部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技術培訓、業務指導和考核評價。
(二)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與管理
(1)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結合當地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水平、衛生資源投入情況組織確定本地標準。
(2)開發并推廣高危人群檢出、健康教育和強化生活方式干預適宜技術。
(3)聯合轄區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制定高危人群發現和管理工作方案和相關技術文件,并指導實施。
(4)開展群體水平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5)對各方相關工作進行考核評價。
(三)高血壓患者的早期發現與管理
(1)聯合專病防治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制定慢性病患者規范化管理信息標準;制定慢性病早期發現和規范化管理工作規范;編制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預和自我管理宣傳資料;制定有關工作考核評估標準。
(2)對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相關業務指導。
(3)組織實施轄區慢性病患者早期發現、規范化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考核評估;對慢性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考核評估,完成評估報告。
參考文獻
[1] 陳梅仙. 淺析心血管疾病的誘因與內科護理體會[J]. 中外醫療,2010,19:127.
[2] 王俊芝. 對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