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瓊
【摘 ?要】目的:分析呼吸功能鍛煉對肺癌根治術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2月~2018年7月,醫院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根治術患者48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24例,分別采用常規護理以及呼吸功能鍛煉強化護理。結果:觀察組吸氧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1周FEV1/FVC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呼吸功能鍛煉對肺癌根治術后康復有積極意義,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關鍵詞】肺癌;肺癌根治術;呼吸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014-01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因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煙草的泛濫、室內以及室外空氣質量的惡化等原因,我國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1]。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是治療肺癌的首選方法,近年來隨著肺癌發生率以及早期檢出率上升,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開展例數顯著增長[2]。肺癌根治術對患者的肺功能影響較大,盡管肺保護通氣策略得到廣泛應用,但因手術、麻醉等原因,患者術前肺功能仍然明顯減退。呼吸功能訓練是肺癌根治術后基本護理內容,但是實際落實質量并不理想。為進一步提升肺癌根治術康復質量,醫院嘗試強化呼吸功能鍛煉管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7月,醫院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根治術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原發性肺癌;②初次手術;③肺癌根治術;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拒絕參與研究;②醫療衛生工作者。入選對象48例,其中男40例、女8例,年齡(58.2±7.8)歲。病變的部位:左上肺15例、左下肺9例、右上肺12例、右中肺10例、右下肺2例。手術類型:肺段切除術32例,其他16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24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病變部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圍術期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后疼痛管理、術后呼吸道管理、機械通氣管理、營養支持、霧化吸入護理等,術后常規呼吸功能鍛煉,病情穩定24h后進行縮唇訓練,可以下床活動后,增加訓練強度,進行腹式呼吸訓練。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呼吸功能鍛煉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訓練準備:①完善評估,及早開展。醫護一體化評估呼吸功能訓練的條件,對于伴有支氣管痙攣、氣胸、顱內高壓、不穩定血流動力學等對象,應禁止停止訓練,餐后2h內也不應訓練。堅持醫護一體化,將呼吸功能訓練與氣道管理、呼吸機監護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不是盲目開展,動態評估康復訓練的條件。②術前健康教育,需要針對呼吸功能訓練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認識到訓練的必要性,術前開展適應性訓練,讓患者掌握基本的訓練方法、配合方法,利于術后及早開展康復訓練[3]。
(2)呼吸訓練的實施:①堅持個體化、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吹氣法、腹式呼吸、縮唇訓練等方法,堅持醫護一體化原則,設計個體化的訓練方案;②訓練時,患者應處于半坐臥位,以促膈肌下降、擴大胸腔容積;③患者可以下床活動時,若體能狀態較好,可以進行呼吸肌訓練、有氧訓練;④對于那些條件不足對象(主要為自主呼吸能力較弱者),可以由護士進行環狀軟骨按壓等練刺激增強患者自主呼吸,該訓練需要在醫師監護下開展。
(3)訓練質量控制:①訓練時需要預防胃食管反流、氣道梗阻,早期訓練需要在監護下開展;②配合營養支持,以滿足訓練產生消耗;③肥胖的對象可以墊高懸空腹部減輕腹主動脈回流障礙;④將康復訓練納入到交接班內容之中;⑤督促家屬做好訓練的監督,掌握腹式呼吸輔助方法。
1.3 觀察指標
兩組對象的吸氧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前、術后1周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兩組對象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以及WPS表格進行統計學處理,吸氧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服從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康復情況
觀察組吸氧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1周FEV1/FVC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根治術對患者的肺功能影響較大,本次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對照組術后FEV1/FVC相較于術前顯著下降(P<0.05),下降水平在5~6%之間,這會直接增加患者肺內并發癥發生風險,延長機械通氣、吸氧時間,損害患者的康復信心[4]。過去對于肺癌根治術患者呼吸功能訓練存在明顯不足,訓練開展時間晚,訓練的內容簡單、個體化不足,完成率低,導致訓練常常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5]。為此,醫院嘗試加強呼吸功能康復訓練,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象明顯獲益,并發癥特別是肺內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下降,與此同時康復更快速,肺功能得到一定的程度改善,超過接近術前水平,這有助于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
4 小結:
呼吸功能鍛煉對肺癌根治術后康復有積極意義,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高婷,李超,梁鋅,等.中國癌癥流行的國際比較[J].中國腫瘤,2016,25(6):409-411.
[2] 張皓,齊海,王磊,李元明,等.電視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隨機對照研究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5,22(12):1087-1094.
[3] 練銀霞,陳振強,葉生愛.心胸外科手術患者呼吸訓練器呼吸功能鍛煉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7,32(08):40-41+47.
[4] 張媛媛.術前呼吸操訓練對胸部手術患者肺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09):39.
[5] 邢益輝.自我效能干預結合肺功能保護訓練對肺癌根治術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