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祎祎
2008年《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考核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對構建我國種子質量控制體系、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已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近400個,為凈化種子市場、推動種子質量提升、促進種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特別是一批分子檢測技術和方法的應用,為打假維權、保護企業合法利益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隨著新《種子法》的頒布實施和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原辦法管得過多、門檻過高等問題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種子質量檢驗體系活力釋放,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當前種業行業發展和政府管理服務改革的趨勢。
為全面落實新種子法的規定和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有關要求,下放考核層級、降低準入門檻、鼓勵社會主體參與,并將管理重心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會同法規司修訂了《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考核管理辦法》。
據悉,新《辦法》堅持以新種子法為依據,以促進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新《辦法》增加7條,共41條,內容分為總則、申請與受理、考核、審查與決定、變更與延續、監督管理和附則。
新《辦法》主要修改內容包括:在機構考核工作中,積極推動簡政放權,下放考核權限以及能力驗證組織工作至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取消檢驗員考核、放開對第三方機構的考核,取消考核合格機構備案要求,不再對申報主體提出限制要求,各級政府依法設置的檢驗機構、企業或社會團體建立的檢驗機構均可申請考核。
按照農業農村部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提出的“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的“三減”要求,減掉法人資格證明等證明材料,減少對人員數量、辦公場所面積、申報材料種類、儀器數量等要求,減去前置文件審查環節,取消不必要的考核內容,同時壓減考核時限。
為進一步優化考核服務,新《辦法》推行網絡化辦公,實行申報、受理、結果公示等一站式服務,將證書有效期延長至6年,同時新增快速補正、一次告知等工作要求。
同時,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實行全國統一網絡辦公和信息公開制度,督促各地公平公開開展考核,在實行年度能力驗證的同時,增加了現場檢查手段,確保考核通過機構具備應有的檢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