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詩清 郎曉倩
摘 ? 要:通過對豐都縣核桃造林成活率進行調查、對比、分析,總結影響該地區核桃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在造林中的一些錯誤做法,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避免今后再出現類似問題。
關鍵詞:豐都縣;核桃;造林成活率;因素;對策
近年來,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木本油料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其生產規模也隨之迅速發展壯大。豐都縣將木本油料作為林業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而核桃又是豐都縣木本油料產業的主栽樹種之一,但廣大農戶缺少科學的栽植技術,導致一部分地區造林成活率極低。為找準原因、分類施策解決好核桃造林成活問題,筆者對豐都縣核桃造林成活率85%以上(造林合格)地區和造林成活率85%以下(需補植或造林失敗)地區進行了調查對比,發現二者在核桃園選址、苗木質量選擇、栽植技術和栽植后期管護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為提高造林成活率,實現核桃產業化發展,現將影響該地區核桃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總結于下,供參考。
1 ? 核桃園地理位置因素影響及對策
從成活率不高的區域來看,在此次新建立的成片核桃園的地理位置選擇粗放、為單方面顧及面積規模而將綜合條件不良的地塊納入、影響各種管護措施的施行到位情況等影響了苗木成活率。
核桃是喜光樹種,需要足夠的光照條件,要求年平均溫度在90~160 ℃,海拔500~1 600 m,排水通暢的緩坡地,無直接的核桃病蟲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pH值7.0~8.2的中性微堿性土壤作為核桃園首選位置。同時核桃園要選擇在交通便利、利于勞動管理,同時又能有效避開散養的畜、禽對核桃樹產生破壞的位置。
2 ? 核桃苗木因素影響及對策
造林苗木質量的好壞通常會直接影響到造林的成活率。目前根據重慶市《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DB 50/T206-2005)標準的要求,可用于造林的合格核桃苗木規格為苗高>50 cm,地徑>1.2 cm,根系長度為25 cm以上,且一級側根數要求≥5 cm的不少于25根。同時要求主干充分木質化和頂芽飽滿。調查中發現,農戶所栽植苗木質量不高主要有以下情形:①部分苗木苗高或地徑達不到合格苗標準,木質化不充分。②圖苗木便宜購買了假嫁接苗、假品種苗。③苗木根系不發達、冠根比過大。④苗木根系或干、枝在起苗或運輸中受過機械損傷。⑤苗木出苗圃后到栽植前這一階段保濕、保水措施不力,運輸時間過長,苗木失水嚴重等。
選擇取得“苗木經營許可證”的正規苗木經營公司購苗,認真執行“一簽二證制度”,注意苗木形態外觀檢查,選擇符合標準要求、冠根比小的的苗木,切忌打折接收苗木。通過觀察檢測苗木活力情況,觀察苗木有無明顯干枯或萎蔫,有無顏色變暗等嚴重失水的情形;觀察根系或主干是否有受損或受損嚴重;觀察苗干木質化是否充分,頂芽是否受損或不飽滿。對苗高或地徑不達標、受過機械損傷、苗木失水嚴重等判定為不合格苗木不予接收,更不能栽植。
3 ? 栽植技術影響及對策
栽植技術不規范的情形有:一是未提前整地和打窩,未施基肥;二是不遵守最佳栽植季節、未按要求密度進行栽植;三是采取俗語說的“丫口窩”栽植,即在沒提前打窩的基礎上,在栽植位置挖上一鋤,用力掰開一個土壤如“丫”字的缺口,在缺口內放入苗木,取下鋤頭,還位土壤即算栽植一株的方法,未對苗木根須壓實,未澆定根水。
栽植前60 d要進行帶狀整地和打窩。整地條帶方向與等高線平行,寬度2 m。打窩規格為長、寬、深80c m×80 cm×60 cm。丘陵地區進行坡地栽植,挖大魚鱗坑,打好窩后,要及時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每窩20 kg。選擇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最佳的栽植季節,適合豐都縣的核桃栽植密度為33株/667 m2,即株行距為4 m×5 m。在海拔500~800 m的區域,以晚秋11月栽植成活率較好;而在海拔800~1 600 m的區域,則以春季3月中下旬栽植成活率高。裸根苗要嚴格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技術規程進行栽植,即栽植時總共有3次埋土、2次踩土、1次提苗的環節,依次順序為:先將核桃苗木放入種植穴中,用窩周邊的細土回填,覆蓋住全部樹根,然后用手握住苗干輕輕提核桃苗,以移動(提高)10 cm左右為宜,其主要目的是使放入苗木時有可能卷曲的根系在細土的摩擦阻力下舒展。然后將覆蓋的細土踩緊踩實,再次回填細土到滿窩,然后再踩實土壤,最后在核桃苗木周圍再覆蓋一層細土。栽植營養袋苗需去除根系外面包裹的營養袋,注意保護根須和自帶的土壤,放入窩中,覆土壓實。栽植不宜過深,保持苗木直立,栽好后要澆足定根水。
4 ? 栽植后期管護影響及對策
俗語說“三分栽,七分管”,后期管護對造林成活以及今后的豐產高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核桃栽植后期的管護內容包括中耕除草、澆水施肥、防止人畜破壞、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調查發現,在建園初期,由于農戶對未來的收益沒有信心,因而對管護投入的人力財力產生恐懼心理,不敢也不愿大膽投入;其次是對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管護缺少科學技術,還停留在純粗放的管理模式下。另一方面是錯誤的管護認識,片面相信化學產品代替一切,除草時整個果園打除草劑,有病蟲就打各種農藥,施肥就在果樹根邊施放化肥且裸露在土壤外,造成土壤污染和板結一年比一年嚴重,影響核桃苗木的成活與生長。調查還發現,人為破壞特別是以耕代撫(間作)時,不注意保護核桃苗,使用微型旋耕機造成苗木的損毀,占需補植補造面積的25%;放牧造成的苗木損毀,占需補植補造面積的15%;因蛀干害蟲(主要是云斑天牛)的為害,造成苗木在第3、4年死亡,占需補植補造面積的5%;因無管護或管護不力導致苗木失去生長競爭優勢而逐年死亡的占需補植補造面積的25%。總之,管護不力和管護不科學是造成成活率低下的重要的原因。
4.1 ? 及時中耕除草,合理澆水施肥
中耕松土與除草相結合,每年春、秋至少各1次,松土以10 cm左右為宜,所除草翻覆在土壤中,腐爛后作為有機肥料,盡可能不用除草劑。夏季高溫嚴重,不宜整片全面除草,除草雖然能減少營養競爭和蒸騰,但夏季地表反射的高溫對核桃樹的灼傷很大,只清除直接傷害核桃苗木的雜草。
干旱時期苗木脫水,需每天早、晚澆水1 次,以剛好濕透根須部土壤為準。施肥應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春、秋二季施有機肥,以草木灰、腐熟的人畜糞便為主,在樹冠下開深50 cm左右的溝,形狀可為環形、放射形或散點狀施入,施肥后覆蓋好土壤。在生長季節施化肥,以氮、磷、鉀肥為主,做到少施勤施,每年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上旬各施化肥1次,仍然在樹冠下開20 cm左右深的溝,形狀可為環形、放射形或散點狀施入,施入后澆水覆土。
4.2 ? 控制農耕放牧,防止人畜破壞
核桃園的以耕代撫可種植豆科植物,不宜種植高稈作物,間作時要留足核桃樹的生長空間,距離核桃苗50 cm以上。栽植初期要注意保護苗木,通過隔離防止人為活動和畜禽對核桃苗的直接損壞。
4.3 ? 注重整形修剪,嚴控化學農藥,綜合防治病蟲害
整形修剪以自然開心形,圓形、傘形為培育方向,除對后期產果有很大影響外,對初期成活率也有影響,初期修剪主要對象是枯、病、蟲枝,修剪的枯、病、蟲枝要清除到核桃園外進行焚燒和填埋處理,以防止二次感染。核桃園的病蟲害防治要以綜合防治為主,切忌濫用農藥。物理防治有修剪、處理枯、病、蟲枝;用生石灰樹干涂白;用燈光、引誘劑等誘殺害蟲,通過土壤耕作消滅地下害蟲等。通過增強樹勢,提高核桃園清潔衛生等來增強苗木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化學藥物防治是迫不得以最后一項選擇,使用時要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使用劑量要適當。
(收稿日期: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