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獎勵和懲罰,是根據人的物質、精神需要,從正負兩個方面對官兵進行教育、激勵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獎懲是一門藝術,只有運用得當,方能起到積極的激勵和鞭策作用,運用不當,則可能失去應有的教育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關鍵詞:管理;獎勵;懲罰;藝術
獎懲是促進基層管理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那么該怎樣獎懲、獎懲的時機是什么、獎懲的分寸尺度如何等問題都值得我們探討。可以說,獎懲是一門藝術,只有運用得當,才能起到激勵和鞭策的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氛圍。
一、賞罰要以獎為主、以懲為輔,注重獎懲的教育作用
每個人都有獲得社會的支持、贊賞和尊重的心理需要,獎勵和懲罰的根本目的,在于調動人的積極性,宣揚正能量,鼓勵先進,懲治壞現象,鞭策落后。多數基層官兵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都希望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體受到表揚和獎勵,而不愿意接受批評和懲戒。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1,過多地突破這個比例就不恰當了。管理者要多看到官兵的進步和優點,善于發現工作、生活中的典型,及時予以肯定的評價。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應盡可能地多用獎勵性的正激勵的方法,少用懲罰性、否定性的負激勵方法。另外,在獎懲之后,被獎懲者思想、情緒會有波動,管理者要和及時和他們溝通,對于獲獎者,要進一步激發其進取心,對于受罰者,要積極疏導和安撫,消除其心理壓力和逆反心理,鼓勵其不斷改進,向榜樣看齊。
二、賞罰要有理有據,嚴格貫徹條令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獎勵和懲罰必須有法可依,在軍隊基層管理過程中,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就是法,是我軍管理部隊,生活、訓練的依據,也是廣大官兵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基層管理就是要用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來規范官兵的各項行動,依法嚴格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基層管理中,要把條令條例所規定的獎懲內容、標準、條件作為實施獎勵與懲罰的基本依據,嚴格按照權限和程序進行獎懲,做到有功則賞,有過必罰。要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官兵的意見,讓其積極參與評功論罰,既要“官評兵”,又要“兵評官”“兵評兵”,互相監督,防止和糾正不正之風,把民主管理落到實處。切不可以言代法,不可擅自出臺“土政策”,不能隨意設定懲罰的標準,否則,會影響獎懲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不僅起不到激勵和鞭策的作用,還會產生不好的負面影響。
三、賞罰要公正嚴明,做到紀律面前人人平等
古代軍事家說“善治軍者,賞罰有信。賞不避小,罰不避大。”不感情用事,不因人而異。沒有親疏之分,愛惡之別。賞罰分明就是要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不虛施,罰不妄加,如果濫施獎勵,則往往適得其反。賞罰公正嚴明就是要堅持依法治軍,堅持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公平、公正,要以條令條例制度為準繩,不能憑管理者的意志隨意獎懲。實施獎勵和懲罰,要加強民主監督,做到公道正派,使獎勵和懲罰在陽光下進行,真正達到激勵官兵的目的。古代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曹操割發代首。近代,在審理戰功赫赫的黃克功一案中,面對很多人刀下留人的請求,毛澤東堅定的說:“共產黨與紅軍對于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黃克功最后被判處死刑。古今中外的軍隊建設實踐證明,要建設好軍隊,要提高戰斗力,必須堅持依法從嚴,對成績顯著的有功人員要及時獎勵,對各種違反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行為要進行處罰,獎得在理、罰得合理,才能保持部隊的高度純潔和統一。
四、賞罰要適當合理,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獎勵與懲罰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實施獎懲,一是要實事求是,論功行賞、依過懲罰。要把握好二者的度,搞清事實,既不夸大、不拔高,也不能全盤否定、有意打壓,既不能重罰輕獎,也不能重獎輕罰。二是要嚴格依照條令條例規定的標準和權限進行獎懲。三是要把握好獎懲的時機,該獎的時候獎,該罰的時候罰,獎懲不及時,就會降低獎懲的教育效果,很難起到強化和激勵的作用。四是要把握獎懲的人員范圍,在什么范圍內進行表揚和批評、獎勵與懲罰,應根據事情的性質、影響程度,以及本人的動機、態度和教育效果而定。五是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于受處罰的同志,要注重說服教育,注重提高思想覺悟,要尊重士兵的人格,不可對人格進行攻擊,如使用羞辱侮辱性語言,打罵體罰士兵。
五、獎懲不可過于頻繁和重復
過于頻繁和重復的賞罰,其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產生負效應。第一,過多獎勵會讓官兵對獎勵產生依賴心理,會泯滅官兵的自我創新能力和自我激勵能力。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羅爾·德韋克和她的團隊,曾針對紐約20所和400名學生做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證明,長期被表揚的孩子為了獲得更多的表揚,會更樂于選擇簡單的任務,一旦遭遇高難度任務失敗后,挫敗感增多,往往會有很大的心理落差。應用到基層管理中也是同樣的道理。第二,過度表揚會產生“超限效應”。心理學認為,同樣的刺激在持續一定時間后,對刺激對象的影響不會增強,反而逐漸減弱。從基層官兵的角度來說,過度的表揚,他們總希望得到更多的表揚,因此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隨之而來,事事都渴望得到表揚,一旦未及時表揚,會有失落感和挫敗感,喪失工作的積極性,這就是“超限效應”。同樣,懲罰也不可過多過濫,懲罰的目的是為了糾正不良行為,為了教育本人和其他同志,起到治病救人、懲前毖后的效果。過濫的懲罰,會讓被管理者對批評懲罰產生“免疫力”,而使批評懲罰失去其應有的教育效果。
六、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感染力大,號召性強,能激發一般人的上進心。榜樣是一面旗幟,具有具體、鮮明的特點,他能使人產生羨慕與敬仰的感情,進而激發人們學習和模仿的動機,對于被表揚者來說,在受到鼓勵的同時,也會感到有一種心理壓力,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我,將優點發揚光大,更上一層樓;對于一些后進戰士,則是一種批評和鞭策。因此,管理者一方面要善于發現和發揮榜樣的作用,另一方而也要教育被樹為榜樣者保持光榮、發揚光榮。
作者簡介:
李靈芝(1979-),女,含,山東安丘人,火箭軍士官學校副教授,碩士,訓練與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