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蓓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受到重視度越來越高,作為一項今后長期發展的重要工作任務,如何確保緊隨時代節奏,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關鍵內容,也是本文主要探討的方向。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工作;發展策略
1 新形勢下搞好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1.1 推進現代化社會發展建設
我國經濟發展有了長足進步的同時,對于現代化社會建設也提出更加全面的發展要求,不僅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發展,也要推動社會文化建設的不斷完善。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不僅能夠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的信心,也能促進群眾道德文化素質的提升,促使社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營造積極的社會發展氛圍,對于各項社會建設工作高效進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四個現代化社會有重要推動作用[1]。
1.2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
物質文明發展已經取得良好成績,所以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就越來越明顯,群眾文化工作正是解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矛盾的重要方法。社會主義建設中同樣提出相關的要求,社會主義社會發展不僅是要讓群眾物質文明得到滿足,精神文明建設也不能滯后。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在為人民服務的基礎理念上,結合群眾切實文化需要,融合社會發展時代元素,并通過對人民群眾的正確引導,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和文化團體順利進行并不斷完善,不僅提供更多優質文化服務,也能滿足群眾日益增多的文化需求。
2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發展困境
2.1 重視程度不夠
群眾文化工作上重視程度不夠主要發生在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不僅存在經濟資金、設備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因為實際工作中受群眾觀念限制而難以推進。很多小城市中群眾對于群眾文化工作的認知不夠,認為這些工作可有可無,一些落后封建思想對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出現明顯的排斥,不僅阻礙了群眾工作的推行,也會直接打擊到工作者的建設熱情,使相關部門的重視度也逐漸降低,資金投入以及相關支持也隨之削減,導致工作更加難以推行。
2.2 新時代文化的沖擊
隨著社會發展加快,各種新鮮事物對于傳統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各種游戲廳、網吧、歌舞廳等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多元化的娛樂形式使人們的文化消費選擇更具多樣性,而且群眾文化工作很多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內容枯燥單一,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尤其是年輕群體,追逐高科技等新鮮事物,群眾文化喪失參與主體。再加上當今社會中人們思維獨立性和意識自主性也促使文化選擇更加豐富,對于很多文化有各自獨特的解讀文化接受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也同樣對群眾文化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3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發展推進策略
3.1 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的主體作用
作為群眾文化的參與主體,群眾本身需要受到重視,不僅在群眾文化活動設計上還在文化活動內容表達上。一方面推進對群眾文化需要的理解和深入,需要工作者對本地精神文化發展內容有詳細的了解,走進群眾中去,提高認知理解;另一方面在于鼓勵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借助文化館、社會組織等推進群眾社團建設、文化活動能力提升。在宣城市群眾文化發展中需要提高對群眾參與的引導,加強宣傳教育,如可以以文化館為基礎,以社會組織為推動,以各類文化社團為動力,共同增進對群眾參與的鼓勵支持。提升群眾參與必須要增強與群眾間的聯系,借助信息技術,建立本地群眾文化活動交流平臺,并以各類型文化團體為單位,打造更加廣泛的互動模式。
3.2 結合群眾需要發展特色文化建設
群眾文化工作服務群眾,也必須立足群眾基礎,將文化建設與群眾實際文化需要相結合。不同的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需求,也具備不同的文化認知和發展模式,所以文化工作者要首先確定當地的群眾文化需要以及經濟實力,將經濟效益與文化發展結合起來。地域性文化差異存在明顯,群眾工作必然深受其影響,就更需要將因地制宜發展放在工作中的關鍵位置上。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人文條件、文化發展水平,多方面考慮區域文化發展方案。宣城市經濟水平在快速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更好的發展,近年來文化生活需求有了更多要求,所以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當地文化需求的提升,加大對文化發展的投入,并結合當地一些優秀傳統文化類型,發展具備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動,比如一直深受關注的地域文化:皖南花鼓、曲藝、書畫文化等各種內容,發展地區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并結合新時代下各種信息技術應用,推動新形式轉變發展,比如網絡文學社、廣場歌舞藝術團等各種新類型新特色,對宣城市本地特色進行更多層面發揮,既滿足群眾的新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促進更多人了解地方城市文化[2]。
3.3 推動地方群眾文化館的建設
群眾文化館是群眾文化工作推進的重要基地,本身服務能力的提升對于群眾文化活動推行,如團隊建設、活動開展、技能培訓等都有積極促進作用,為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了更多幫助。所以在群眾文化工作中必須要將文化館的建設作為重要發展內容。一方面需要提高專業管理人員的能力建設,為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發展培訓機會,并結合完善的管理機制促進人才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要對文化館的基礎建設進行完善,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設施不僅需要按照當地文化需求特點進行配置,還要科學管理,避免出現資源浪費情況;再者對于基礎設施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新發展,比如融合宣城市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墻,借助信息技術打造地方文化館服務互動平臺等,為群眾營造更加深厚的文化參與氛圍。最后,要做好群眾文化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群眾積極向上、客觀進取的生活理念,幫助群眾樹立良好的文化追求,以自身先進性帶動群眾精神文化建設[3]。
4 結語
總之,在新時代社會大發展的背景下,搞好群眾文化工作不僅需要立足地方文化館,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提高自身文化服務能力,同時也要多走進群眾中,了解群眾文化需要,結合時代發展內容,發展地方文化特色,在滿足群眾文化需要的基礎上保證群眾文化認知和選取的正確性,以促進群眾文化工作效果更好發揮。
參考文獻
[1]常玉琴.淺談新形勢下如何搞好群眾文化工作[J].藝術科技,2015,28(03):66+86.
[2]史維靜.新形勢下如何搞好群眾文化工作[J].大眾文藝,2015(03):10.
[3]王文紅.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分析[J].漢字文化,2019(1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