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效龍
摘? ?要: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臨夏縣經濟的快速發展,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臨夏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此,如何使經濟發展與林業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使得二者達到平衡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之后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是人們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自然資源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穩定發展,標志著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時期。由此可見,根據生態文明理念建設林業生態環境,就是對現階段的自然環境進行還原,從而使得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發展。因此,對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林業生態建設路徑進行改進與創新是建立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內容。
1? ?林業資源的發展現狀
目前,雖然國家對林業的發展極為重視,積極開展林業的相關工作,但是經濟發展和林業發展始終不能平衡。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林業資源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土壤資源稀缺、水土流失嚴重、亂砍濫伐現象頻頻出現,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大部分遭到破壞的地區即使修復也不能回到以前的樣貌,一些地方甚至不能修復[1]。
2? ?林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2.1? ?改善生態環境建設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大氣中的CO2含量就一直增長,到20世紀60年代,CO2含量增加了15%左右,導致全球的溫度呈現上升的趨勢,如果不對此情況給予高度的重視,那么大約到21世紀末期,海平面將會上升0.5m左右,從而導致人們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差。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對森林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經濟發展與林業發展出現了不平衡的情況。因此,控制并且改善這一情況,不僅需要林業部門的支持與配合,而且需要全人類的努力。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對林業建設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采用科學的方法保護森林資源[2]。
2.2? ?具有涵養水源、維持水土平衡的作用
在生活的大環境中,水源和土壤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森林環境都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水源和土壤也在逐漸減少,如果人們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拯救與控制,那么人們的生存空間會變得更小,最終造成地球的毀滅。“林水一家,有水才有林,有林則有水”這句話證明了林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根據相關實驗數據可以得出:一棵30年的天然樹木1h內能夠吸收150mm的水分,一棵26年的人工水源林樹木1h能夠吸收330mm的水分,但是裸露地區上的樹木1h內只能吸收5mm的水分。由此可見,與裸地相比較,林地吸收水分的能力要強。除此之外,林地內有1cm厚的枯枝落葉層,能夠讓泥沙流失量降低90%左右。在降水量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林地的土壤沖刷量也比裸地要少很多。因此,林業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3]。
2.3? ?具有防風固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作用
森林不僅具有減小風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等重要作用,而且還有利于農業的生產。除此之外,森林還可以為不同的生物種群提供一個棲息、繁衍的地方,有利于生態環境的長期、穩定發展。
人們都想生活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在藍天白云下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霧霾天氣、沙塵暴經常發生,由此可見,如果再盲目發展經濟,而忽略林業的發展,賴以生存的環境會變得更加糟糕。現階段,我國的林業取得了一些進步發展,確立了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完善了以森林植被為主的生態安全系統,開展了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濕地保護工程,從而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系統和環境安全,同時保護了物種的安全性與多樣性。在2009年召開的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中,不僅明確了林業具有的重要地位,而且也確定了林業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要職責。加強和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應對天氣變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證西部大開發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在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結語
總之,林業不僅是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林產品的供應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職責。因此,要不斷加強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力度,從事林業生態建設的工作人員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保證臨夏縣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人們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 1 ] 劉燕.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5):136-137.
[ 2 ] 牛美玲.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8):262.
[ 3 ] 趙秀軍,吳松.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問題分析[J].農家參謀,2017(24):111.
(收稿日期: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