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云
摘 要:中學語文教學不再只是簡單的背誦和閱讀,教師把傳統教學轉化為朗讀教學彰顯語文語言藝術。新課改以后語文教學目標更加突出情感的領悟,朗讀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情感。教師充分備課,挖掘每一堂課中的朗讀教學,讓學生品悟情感,學會領悟語言的魅力所在。本文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語言藝術。
關鍵詞:中學語文;朗讀教學;語言藝術;課堂
引言:
朗讀是初中師生常見的教學形式,教師通過朗讀感染學生,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情感。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巧妙利用朗讀教學,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朗讀可以同時培養學生讀說能力,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文章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形成他們自身的思想情感理解。
一、便于思想表達
朗讀教學有利于學生表達它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多次朗讀,既可以讓學生明確難點字詞的讀音,也可以讓學生培養語感。學生反復朗讀可以體會到文章的精妙之處,發表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思想。以《再別康橋》為例,《再別康橋》是初一語文開篇第一單元中的篇目,教師要通過朗讀教學,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現代詩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并系統掌握現代詩歌的鑒賞方法。教師還要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現代詩歌的獨特之美,豐富的情感,優美的語言,奇妙的想象;進而明白藝術源于生活,同時又啟發生活,激發學生與詩人共同的情感體驗,深入到詩中感受詩人的情思。
二、提升審美和開拓思維
朗讀教學還可以提神學生的審美能力,開拓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朗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把握語句的節奏感,什么時候停頓,什么時候加快,從語句的節奏感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朗讀教學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把全身都投入到課文朗讀中去,通過閱讀的過程加以思考,理解主人公在不同時期的情感,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因此提升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整體理解能力。以《紀念劉和珍君》為例,舉例:“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教師應指導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進行不同的閱讀嘗試,理解這一段文字應以何種方式進行朗讀,也可以通過自身的演示,用憤慨激昂的語氣進行朗誦,再讓學生進行練習。而后再讓學生對這段文字進行解析:劉和珍君只是前赴后繼的偉大革命家們的一個縮影,但她的犧牲對于其他的革命者而言卻是極大激勵。這樣的內容只有讀出來才能讓文字原有的情感表達得更強烈。學生朗讀以后可以更好地體會文章,對革命戰士的義舉和犧牲懷著巨大的悲憫和稱贊,繼續整體文章的學習和閱讀。
三、升華情感
朗讀教學化無聲為有聲,化靜態為動態,從而讓師生在朗讀環節都得到感情渲染,情感得到升華。以《老人與海》為例,由于故事本身相較于其他題材的文章來說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此時稍加引導就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深入挖掘文中深意,產生自己的思考。如文中這些對白,“星鯊,來吧,星鯊”,“我要跟它們斗到死”。學生用堅定的語氣讀出了挑戰的意味?!翱墒且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就是打不敗他?!睂W生大聲地誦讀可以讀出的老人自信、堅強。回環迭起的誦讀讓學生們體會到,雖然老人最后一無所有,但依舊是一名成功者。通過朗讀,學生得到了情感的感悟和升華:很多時候,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并不是物質上的所得或者一個空名,而是在遭遇挫折時永不言敗的精神力量!
四、激發想象力
初中語文課本選取的都是經典文章,朗讀可以讓學生品讀經典語句和詞語,學生僅僅默讀或者抄寫是領悟不到其中的內涵的。學生要通過朗讀發揮自身想象力,營造置身其中的情景,充分想象文章或者詩中的情景。以《故都的秋》為例,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秋的渲染,為學生展現了一幅美景圖。教師可在教學中進行問題設置:文章中對于秋的描寫有哪些?共展現了幾幅畫面?而后以“文眼”──“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句話作為突破口,通過師生互動以及聯想朗讀等方法對文章的景色進行賞析。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教學,激發學生對古都秋的想象力,感悟作者對秋天的感受。
五、培養道德情操
朗讀可以最大程度挖掘學生的情操,學會做人做事的準則,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教學中對于精彩語段教師可以讓全班一起讀,提升全體學生的道德情操。朗讀以后教師可以開展全體評價,正面道德,通過朗讀可以加強學生的積極情感;反面道德,可以強化學生對它的認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情操。以《赤壁賦》為例,本文既擁有詩句的特征,同時又有散文的描述手法,文章整體深致情韻,又有自己獨特的理念,特別宜于誦讀,并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了韻文的長處。教師實施朗讀教學,第一,注重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品味語言入手,去解讀全篇。體現了語文的語言性。第二,注重了誦讀教學,通過誦讀加深對語言的感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身品味語言的精妙。通過全班整體朗讀,思考針對“客”所發出的人生悲嘆,蘇子是如何說服“客”的?以此讓學生感悟樂觀曠達的人生觀。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在語言藝術層面具有重要價值作用。教學中教師通過朗讀教學,讓學生利于思想表達,提升學生審美和開拓學生思維,塑造情感,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朗讀教學可推動一節好的語文課實現,提高初中語言藝術及其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利利,朗讀,精彩我的課堂 ——淺談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的有效性[J]. 課外語文,2018(4):19-19.
[2]柳紅玲,春風十里,不如讀你——淺談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 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0-11.
[3]黃友芹,觸摸文字里的力量——初中語文講演類課文的教學策略[J]. 教育:周刊,2017(49):62-63.
[4]馮春霞,古詩朗讀教學"三重奏"例談——以陶淵明《飲酒》(其五)為例[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