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
【摘? 要】目的:分析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方法:本次研究將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行全身麻醉腹部手術的60例患者作為分析對象,采用偶數分組法進行分組,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分別有30例患者,給予對照組患者臨床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同對照組患者數據相比,麻醉后觀察組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均較好,且術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也較少,兩組之間數據差異經計算后發現(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結論: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采取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血壓與心率發生波動現象,降低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
【關鍵詞】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254-02
全身麻醉是臨床針對腹部手術中常采取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下手術會使患者失去痛覺和意識,從而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但由于全麻術后蘇醒期易出現定向能力障礙、興奮及語無倫次等躁動情況,加之術后患者感受到疼痛的刺激反應,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異常反應,致使易對手術后康復效果受到影響[1]。所以及時給予全身麻醉腹部手術患者麻醉蘇醒護理干預,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是減少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發生及確保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關鍵。為此,本次研究詳細分析了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現將詳細情況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現將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行全身麻醉腹部手術患者進行分組護理,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中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4.0±3.1)歲;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4.5±3.2)歲。組間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術前指導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告知患者手術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發放健康手冊,根據手術要求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及脈搏,采取10小時禁食禁水,進入手術室后給予面罩吸氧,并對生命體征進行監測,5分鐘后實施麻醉處理,術中及術后給予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術前:做好手術所需的各項準備工作,將患者的心理和情緒變化進行了解掌握,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增強患者身心舒適度。同時為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和安全性,減輕患者對手術的過度緊張情緒,從而增強患者對護理治療的依從性;術中: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將手術室環境及醫生權威性介紹給患者,在實施麻醉過程中,巡回護士要給予患者鼓勵安慰,減輕患者過度緊張情緒及應激反應,并要確保手術室內溫度、患者體溫及私密保護,加強手術各環節的配合,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術后:將患者皮膚清潔干凈,幫助患者去枕平臥,將頭偏向一側,避免壓迫大血管及神經,及時幫助患者清理呼吸道,保證患者呼吸通暢。患者清醒后及時給予鼓勵安慰,告知手術成功效果,并了解患者情緒的變化,溫柔鼓勵安慰患者積極配合術后康復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松緊適度的肢體約束避免發生墜床。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適當鎮靜及鎮痛藥物,減少躁動發生機率。
1.3觀察標準
監測記錄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心率、血壓、呼吸頻率及蘇醒期躁動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并且通過()描述兩組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使用n(%)來描述兩組計數數據,行x?檢驗,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上顯著,P<0.05。
2 結果
2.1兩組計量資料數據對比
記錄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同對照組患者數據相比均較好,兩組之間數據差異經統計學計算后發現(P<0.05),見表1。
2.2組間計數資料對比
同對照組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的26.7%(8/30)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較低,其數據結果僅為6.7%(2/30),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x?=4.3200,P<0.05)。
3 討論
臨床針對腹部手術患者主要采用全身麻醉,達到消除患者意識和痛覺的目的,使患者的應激反應降到最低,從而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及安全性[2]。但全身麻醉患者術后極易出現躁動情況,不僅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若護理監護不當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危險事件,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降低全麻腹部手術患者的麻醉蘇醒躁動的發生,已成為臨床相關學者重點研究討論的話題。據臨床相關學者研究表明,針對全麻腹部手術患者采取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減少患者術后麻醉蘇醒躁動的發生[3]。
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主要是通過術前及時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增強患者對疾病、手術及麻醉等相關知識的正確認知,從而減輕患者對手術過度恐慌,改善患者焦慮情緒,增強患者對護理治療的依從性。并加強了術中的護理干預,在實施麻醉過程中,巡回護士要給予患者鼓勵安慰,減輕患者過度緊張情緒及應激反應。術后通過加強患者的體位護理、呼吸道護理、情緒掌控、肢體約束、鎮靜及鎮痛等護理干預,從而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及情緒穩定,并減少患者墜床事件發生,最終有效降低了患者麻醉蘇醒躁動發生幾率。
這在本次研究結果中也再次證明,同采用常規護理后的對照組患者數據相比,采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后的觀察組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均較好,且術后麻醉蘇醒躁動發生率也較少。
綜上所述,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效果較高,對確保患者術后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及減少術后麻醉蘇醒躁動發生起著重要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盧春麗.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效果探討[J].臨床醫學工程,2017,8(4):571-572.
[2]?? 年美麗.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6):650-651.
[3]?? 梅利平.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影響探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5):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