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摘? 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診斷中生化檢驗與常規檢驗的應用價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9年2月接診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并將之利用電腦隨機雙盲法分成實驗和對照兩組(n=60)。當中,實驗組進行生化檢驗,對照組進行常規檢驗。分析兩組的檢驗結果,并對各組的診斷準確率作出比較。結果: 實驗組的診斷準確率為96.67%,比對照組的68.33%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于糖尿病診斷中運用生化檢驗法,可取得比常規檢驗更為顯著的成效,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建議臨床推廣。
【關鍵詞】生化檢驗;糖尿病;常規檢驗;診斷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259-02
現階段,糖尿病在我國臨床上具有比較高的發病率,為慢性內分泌系統疾病[1],特別是在近幾年當中,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我國罹患糖尿病的老年人明顯增加。而胰島素分泌缺陷則是本病的一個重要病理改變,且患者在發病后通常會表現出血壓增高、食欲不振與消瘦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或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將會加重病情,累及其它器官[2]。故,早期的正確診斷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此研究,筆者將以120例糖尿病患者(接診于2017年8月-2019年2月)為對象,著重分析生化檢驗與常規檢驗在糖尿病中的診斷價值,現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8月-2019年2月接診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電腦隨機雙盲法將之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當中,實驗組的男女性構成比例為33:27,年齡介于42-78歲,平均(61.34±5.28)歲;病程介于0.5-17年,平均(5.12±1.79)年;Ⅰ型糖尿病者2例,Ⅱ型糖尿病者58例。對照組的男女性構成比例為34:26,年齡介于43-79歲之間,平均(61.89±5.16)歲;病程介于0.5-18年之間,平均(5.63±1.41)年;Ⅰ型糖尿病者3例,Ⅱ型糖尿病者57例。患者病歷信息完整,能配合完成檢查。研究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及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前提下進行,比較兩組的病程與男女性構成比例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3]
(1)病歷信息缺失者。(2)妊娠或哺乳期女性。(3)嚴重血液疾病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5)惡性腫瘤者。(6)依從性較差者。(7)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方法
實驗組接受生化檢驗,詳細如下:采集受檢者的空腹靜脈血約3ml,然后再利用Dimension X pandPlus型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同時按照相關說明書中的內容完成血糖的檢測工作,其檢測指標主要有糖耐量與糖化血紅蛋白等。
對照組接受常規檢驗,詳細如下:采集受檢者的尿液約5ml,檢測時,選擇使用S-200型的尿分析儀。需將尿液標本置于儀器中,然后再進行檢測。
1.4 評價指標
綜合分析兩組的檢驗結果,并對各組的診斷準確率作出比較。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用SPSS 20.0軟件,t和χ2分別檢驗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n(%)],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的診斷準確率為96.67%,比對照組的68.33%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如表1。
3 討論
現階段,糖尿病作為一種內分泌代謝紊亂類疾病,除了發病率高外,還具有并發癥多與病程長等特點,可由多種因素所引發,比如:機體免疫力降低、環境因素、肥胖、遺傳因素和年齡等[4]。若患者在發病后不能及時、有效的控制血糖,將極有可能會引發微血管病變與大血管病變,進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不利影響。一直以來,藥物治療都是糖尿病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患者需要長期用藥,以將血糖水平控制在臨床正常值的范圍之內,如此,方可有效減輕其它臟器損傷的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梢?,早期正確的診斷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過去,臨床醫師通常會采取常規檢驗法來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雖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診斷準確率較低,且此法的操作也比較繁瑣,檢驗耗時長,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近幾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生化檢驗技術被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了疾病的診治工作中,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效。相關資料中提及,生化檢驗具有操作簡便、檢驗效率高與檢查耗時短等特點,將之積極用于糖尿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診斷的準確率,讓患者能夠及早接受對癥治療。此研究中,實驗組的診斷準確率比對照組高,P<0.05。提示通過生化檢驗對糖尿病進行診斷,能夠取得比常規檢驗更為顯著的成效。在生化檢驗的過程當中,需要采集受檢者的清晨空腹靜脈血,并利用專門的檢測儀器,對受檢者的糖尿量、空腹血糖說、糖化血紅蛋白與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標進行檢測,然后再根據檢測結果,從多方面入手對患者的病情作出評估,以有效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另外,在患者接受對癥治療的過程當中,臨床醫師還可根據生化檢驗的結果,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亦或者是對治療方案作出適當的調整,以進一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為此,臨床醫師可將生化檢驗作為糖尿病的一種首選診斷方式。
綜上所述,利用生化檢驗或者常規檢驗法,都能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斷,但生化檢驗的診斷準確率更高,并且,此法還具有操作簡便與檢驗耗時短等優勢,建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鄒建學.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0):118.
[2]?? 霍美英.臨床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3.
[3]?? 丁建娥.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在臨床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0):4701-4702.
[4]?? 林婉媚,彭成豐,曾彩云等.糖尿病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與常規檢驗效果差異[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3):139-1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