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婷
【摘? 要】針刺傷是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當中,最容易發生的意外事件之一,帶血的銳器也可能因為攜帶了血源性的疾病因子而成為院內感染的潛在危險。由于經驗不足,更容易因缺乏個人防護而發生針刺傷。本文針對部分生發生針刺傷的相關原因及應對策略作相關說明。
【關鍵詞】護生;針刺傷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263-01
1 護生發生針刺傷的原因
1.1 針刺傷的發生現況
國內大量數據表明,護生在臨床操作過程中發生針刺傷的現狀值得引起人們的注意,在近幾年的文獻中,護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生針刺傷的比率是43.3%[1]、54.2%[2]、85.21%[3]、68.8%[4]、81%[5],可以從中看出,針刺傷在近幾年仍然是護生臨床工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潛在危險以及感染來源。
1.2 針刺傷的發生原因
1.2.1與針刺傷發生相關的操作因素
區海玲[6]的研究表明,護生突然面臨大量臨床患者及護理操作,加之在特殊的情況下,操作不熟練、緊張、環境陌生,容易出現銳器傷。主要見于:①發生在注射器用后毀棄時被針刺傷23.93%;②準備注射或抽血時被刺傷占15.34%;③在抽取藥液時被針刺傷12.58%;④回套針帽12.58%;⑤整理用物時12.27%;⑥在加藥時針刺傷11.65%;⑦在拔針后被針刺傷8.90%;⑧記不清的原因2.75%。這些情況表明護生針刺傷的發生原因多種多樣,需要加強其對針刺傷的學習研及自我防范、自我應對等措施的學習提升。
1.2.2與針刺傷發生相關的時間因素
趙秀玲[1]的研究還表明,發生針刺傷時護生戴手套8名,占15.38%;不戴手套44名,占84.60%。在52名護生發生意外針刺傷中,有38名(73.08%)發生在工作較忙的白班,集中在9am~3pm這一段時間;11名發生在小夜班;3名發生在大夜班。這些結果表明,護生針刺傷的發生可能與班次的忙碌程度相關,需要強化護生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的認真,小心的意識。
2 護生發生針刺傷后的處理
2.1護生發生針刺傷后的職業防護
2.1.1針刺傷發生后的常規處理
陳小華[6]的研究顯示護生發生針刺傷后的處理原則一般來說包括以下三點:①盡最大量擠出損傷處的血液;②用肥皂水或清水(流動水)沖洗傷口;③用碘酊消毒后用密封敷料包裹傷口。
2.1.3護生缺乏有關針刺傷的防護知識
劉蘭芬等[7]選擇2010年1-12月在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實習的護生151名進行問卷調查。數據表示,實習護生對于針刺傷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不理想,調查項目掌握程度為差者均達到60%左右,特別是針刺傷后處理的,掌握程度差者達70.1%。
2.2護生針刺傷的應對策略
2.2.1推進臨床帶教模式的改革
沙麗文[8]對陽江市中醫醫院2012 年188名護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4名,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觀察組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對兩組臨床護生針刺傷進行統計、分析對比。結果觀察組臨床護生針刺傷發生率[1.06%(1/94)]明 顯 低 于 對 照 組[6.38%(6/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7,P<0.05)。研究表明,新的帶教模式,包括多媒體教學、舉行不良事件分享會、確保臨床操作和理論考實行帶教雙向評估制度等方法,明顯減少了臨床針刺傷的發生,提高了臨床護理的質量。
2.2.2加強臨床高危環節的管理
徐海霞等[9]對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56名護生隨機分組,在常規崗前培訓前提下,實驗組單獨針對護生針刺傷危害性的教育以及傳授針刺傷高危環節預防針刺傷的技巧培訓學習,采用自行設置的“刺傷發生情況調查表”進行調查分析。研究表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針刺傷的危害性認識和發生率、銳器盒規范使用、高危環節戴手套的依從性、傷口規范處理及發生后上報率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P<0.05)。結果顯示,規范銳器盒的位置和使用、避免回套針帽或用手分離針頭等不規范措施以及發生針刺傷后的正確處理和上報方法等措施,均能提高護生對針刺傷危害性的認知,加強護生對護理操作規范的重視程度,從而減少針刺傷發生的概率。
2.2.3規范各項操作流程、加強環節的質控
數據顯示,在不斷提醒,糾正易引起職業暴露的不良的操作行為及操作習慣,禁止回套針頭,若實在要回套需單手回套。嚴格執行醫療垃圾分類管理制度,針頭應放入銳器盒內,避免二次接觸針頭,不徒手整理操作臺及分離針頭。因為抽血等有可能接觸到患者血液體液,應提醒需戴手套防護,細心做好事先預防,對確認是血源傳播疾病,且將進行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操作時戴雙層手套。認真做到防護用品的充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用一些有防護措施的醫療器材,保護操作者的安全性。
3 討論
對刺傷一直是醫療衛生行業中一大重要難關,尤其是對于第一次接觸臨床的護生。加強臨床干預,積極開展職業防護教育能有效減少護生針刺傷的發生。
3.1學校增加針刺傷防范課程或相關書本內容
據相關研究表明,一部分專職授課老師對標準預防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不多。少數臨床兼職護理教學的老師,雖能將醫院感染防控部分知識穿插在教學之中,但內容少之又少,且不能作重點講解,導致護生對防止針刺傷知識了解不夠,護生對注射器針冒不能回套知曉率僅為18%。在教材中增加防止針刺傷的相關法律法規、職業安全防護、手衛生、醫療廢物管理、環境衛生學監測等知識,加強護生的防止針刺傷意識。
3.4護生在臨床工作的過程當中,與其針刺傷的發生具有相關性的因素包括學校教育、醫院崗前培訓、臨床帶教的全面性、院內感控質控的規范化程度以及護生本身對針刺傷知識的了解程度等。個人認為,在上述相關因素以及其應對策略中,強化臨床帶教的規范以及護生自身加強對針刺傷的學習,對有效減少針刺傷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醫院還應該規范并落實針刺傷發生后的上報流程和血檢等措施。多方面了解并重視實習護生針刺傷的原因和解決措施,有效改善目前針刺傷的發生情況,大大提高實習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秀玲,實習護生針刺傷的調查分析及干預措施,當代護士中旬刊(學術版),2011,(1);
[2]?? 陳劍蘋,實習護生針刺傷傷口處理情況調查分析,醫藥前沿,2012,02(1);
[3]?? 劉雪娥,本科實習護生發生針刺傷情況的調查及預防措施,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2;
[4]?? 劉俊香,護生畢業實習中自身安全隱患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6);
[5]?? 李秀川, 239名實習護生針刺傷回顧性調查分析,淮海醫藥,2013,31(5);
[6]?? 陳小華,國內實習護生針刺傷的現狀及其防護對策,當代護士,2011,8;
[7]?? 劉蘭芬等,151名護生實習前針刺傷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1);
[8]?? 沙麗文,新帶教模式對減少臨床護生針刺傷的體會,當代醫藥衛生,2014,30(4);
[9]?? 徐海霞,加強臨床高危環節管理對實習護生針刺傷發生率的影響,中國醫藥臨床雜志,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