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中
摘 ? 要:以甘肅省甘谷縣為例,從林地資源保護利用現狀入手,探討了林地的開發與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如何進行林地的開發與保護,讓森林資源造福更多的人民群眾。
關鍵詞:林地;保護利用;問題;對策
森林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等作用,林地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林木生長的主要場所,不僅為社會建設提供大量的木材,還豐富了生物多樣性,發揮著良好的生態效益。黨的十八大對我國林地資源和林地保護提出了相關要求,嚴格控制森林資源使用開發強度,加強對林地資源的保護力度,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1 ? 林地資源保護利用現狀
據2012年林地落界成果顯示,甘谷縣的林地面積為42 246.99 hm2,森林覆蓋率11.62%;據2017年度林地變更調查成果,甘谷縣林地面積49 694.50 hm2,森林覆蓋率19.53%。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甘谷縣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顯著增加。近年來甘谷縣切實加大林地資源保護力度,嚴格實施項目工程,科學開展林地變更工作,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林地資源保護和利用取得可喜成效。
2 ? 林地開發與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看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林木質量不高、林地生產水平較低,即純林多、混交林少,單層林多、復層林少。因此,森林結構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具體問題如下。
首先是森林以及林木資源總量不高、分布不均。受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相較于甘谷縣南部地區,北部森林覆蓋率較低,不利于打造良好的生態體系,森林資源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其次是林種、樹種結構不合理。雖然當地對森林資源的利用程度不同,在合理規劃下,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結構也有所改善,然而森林群落結構簡單、林種結構單一,純林多,混交林少這樣的森林分布對森林病蟲害抵御能力弱,林地配套設施不健全,影響林木生長及防護,森林防滅火處置能力較差,對森林的健康生長存在隱患。
最后,森林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低。保護林地以及發展森林資源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需要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甘谷縣主要依靠國家補助進行林業建設,規模發展能力較弱,受自然條件限制部分造林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林地生產力低、林業產業發展滯后、未能充分帶動農民增收,所以整體上對經濟發展貢獻率較低。
3 ? 進行林地開發與保護的相關措施
3.1 ? 合理布局調整森林結構
通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依托林業工程,營造混交林,確保造一片成一片。條件適宜的地方,發展規模經濟林,增加林農產業收入,助推精準脫貧。配套相應林業基礎設施,提高林地管護、災害響應處置能力。
3.2 ? 實行用途管制
林地利用要嚴格遵循林地使用相關管理辦法,堅持用途管制,做到節約、集約使用林地。在開展林地資源管理的工作中,要統籌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對每年使用林地做出定額要求,加強用途管制,協調好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此外,要嚴格控制林地轉為建設用地,發展農業不得擠占林地。此外,在林地審批中林業相關部門需要嚴格控制林地使用面積及其使用量,依據國內每年林地使用控制標準實施審批,拒絕審批超出使用數量、范圍及其超限額、不合理林地使用申請。
3.3 ? 做到嚴格監管
加強管理是保證林地不被破壞和非法占用的關鍵,林業部門要嚴格執法,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提升追蹤問責力度,切實保護好林地資源。如果出現林地違法使用的重大案件要重點督辦。同時,需要建立監督舉報制度,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作用。林業、公安等部門也要加強配合,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并且構建一套有效的獎勵機制,積極鼓勵相關經營人員全面改造產量低及效率低林地,全面提升整個林地的利用率及其收益。
3.4 ? 保障生態安全
當地需要落實目標考核責任制,嚴厲打擊毀林開墾等行為,同時要加強對生態脆弱區域林地的保護和建設,通過林業工程實施,營造生態林、積極發展經濟林,增加森林面積,維護生態安全。
3.5 ?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
增加森林防滅火、病蟲害防治經費投入,提高公益林管護補償資金標準,加強宣傳工作,讓林農參與到林地保護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要提高林業工作者待遇,改善辦公環境,打造穩定的林業管理隊伍。
3.6 ? 保障重點項目用地
林地保護需要突出生態優先原則,對社會發展用地和生態建設用地進行統籌,保障生態建設和重大民生建設項目用地,以此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林地保護利用中,始終要把生態效益放在首位,加強制度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視人才建設,培育優勢林業資源,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統籌,這樣才能讓生態建設取得實效。
(收稿日期: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