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
摘 ? 要:馬鈴薯是世界第三大糧食作物,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優良品種是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基礎,闡述了馬鈴薯育種工作的現狀,分析了馬鈴薯品種資源、生產能力和育種方式,針對當前的馬鈴薯育種工作提出改良策略。
關鍵詞:馬鈴薯;育種工作;品種改良;策略
馬鈴薯在農業生產中占據極為關鍵的地位,其育種水平決定著馬鈴薯品種的優劣,對馬鈴薯的實際產量產生重要的影響?,F階段,我國馬鈴薯的單產水平相對有限,沒有達到高產的要求。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對馬鈴薯的抗病性和多用途類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了解我國馬鈴薯育種現狀的基礎上,對育種工作進行創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 馬鈴薯育種工作現狀
1.1 ? 馬鈴薯品種資源有限
我國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單產水平卻低于世界平均,由于品種不足、市場不規范、生產規模不大等,導致馬鈴薯難以適應多個區域的不同氣候和土壤條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鈴薯的產量。馬鈴薯育種工作需要對種子進行收集保存,而我國的馬鈴薯品種大多采取近源栽培雜交的方式進行培育,產生新的品種作為親本。在長期種植的情況下,多數馬鈴薯品種的親本間存在著極大的相似性,導致各個品種間性狀和產量等特點極為相似,難以通過雜交結合的方式培養出具有良好性狀的新品種。馬鈴薯近緣品種的長期種植導致其抗病蟲害能力進一步減弱,Y病毒、卷葉病毒等病毒長期積累,在蚜蟲等傳毒方式的協作下,馬鈴薯會出現退化現象,使得馬鈴薯的品質進一步弱化,全面降低馬鈴薯的產量。
1.2 ? 馬鈴薯生產能力較差
在馬鈴薯種植初期,我國對于馬鈴薯的育種研究與其他國家還存在著一定差距。部分育種單位通過引進國外優質馬鈴薯品種的方式,意圖快速提升馬鈴薯的育種效率。在馬鈴薯育種的初期多種多樣的優良品種被引進國內,為我國馬鈴薯品種帶來了大量的優良性狀。然而,盲目地引進優良品種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多數引進的馬鈴薯品種難以適應國內馬鈴薯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需要通過多代的篩選栽培工作,經過充分的鑒定后才能在種植區域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引進品種的選育過程中往往出現品種抗性弱、水肥依賴性強等現象,還有部分引入的品種在與當地品種混雜后產生不良的品種。
1.3 ? 馬鈴薯育種方式不完善
在馬鈴薯育種工作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部分育種人員缺乏育種工作經驗,工作效率不高,同時馬鈴薯親本材料相似性高,降低了育種工作效率;其次,我國馬鈴薯育種工作起步時間較晚,沒有建設起專業性強的高素質研究人才團隊,研究工作中缺乏先進的研究方法與科研設備,導致馬鈴薯育種工作的進展緩慢;最后,馬鈴薯育種的品種不足,導致育種工作難以全面有效實行,降低了育種工作的效率。如馬鈴薯育種中缺乏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質品種,導致馬鈴薯的種植頻繁受到病蟲害影響而減產,降低了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效益。
2 ? 馬鈴薯育種工作改良策略
2.1 ? 科學引入馬鈴薯品種
在馬鈴薯育種工作中,應結合我國種植區域的實際氣候和土壤條件,對國外的優質品種進行全面的篩選,從多個方面引進適合我國實際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優質品種,強化育種工作的效果,全面提升我國馬鈴薯品種的質量和產量。另外,在馬鈴薯引種過程中應遵循幾項易于引種的原則。如從高緯度、高海拔向低緯度、低海拔引種,在氣候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可以從日照較長的區域向日照較短的區域引種,由南方向北方引種,更容易獲得良好的引種效果。最后,在馬鈴薯引種過程中還應重視對脫毒種薯的引種,以提高其對病蟲害的抗性。當引入的馬鈴薯品種經多點試種后在當地取得良好的種植效果后,可以對其直接進行推廣種植。近年來,我國已在馬鈴薯雜交育種工作中培育出上百個新品種,通過利用國外的優質馬鈴薯品種創造出300多種具有不同特點的優良品系[1]。
2.2 ? 強化馬鈴薯育種能力
在進行馬鈴薯的育種工作中,政府部門應充分起到支持產業發展的作用,提高對于馬鈴薯種植工作的重視程度,鼓勵建設馬鈴薯育種基地,實現種薯的體系化、規?;a,全面落實對馬鈴薯的加工、銷售等相關產業的支持,將馬鈴薯的優質品種向市場快速推廣,充分發揮優質品種的價值,創造經濟效益。當前,育種單位往往存在著經費不足的問題,育種基地規模有限,難以獲得良好的育種成效。因此,育種基地應加強與各相關單位和部門間的合作,全面擴大育種工作的規模,切實獲得育種成果。育種人員在育種過程中還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氣候和土壤條件,充分選擇切合實際的育種方式,提高育種工作的效率。要嚴格根據檢測標準對馬鈴薯的生長過程進行全面的觀察,充分完善和更新育種工作體系,在雜交品種選擇、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等方面設立完善的工作體系,進一步強化馬鈴薯育種能力[2]。
2.3 ? 創新馬鈴薯育種方式
目前馬鈴薯的主要育種方法包括雜交育種、引種、自然變異育種等。育種過程中應充分引入優秀的品種,對二倍體馬鈴薯進行全面的深入研究,設立二倍體馬鈴薯的專用基因池。通過基因標記的方法對二倍體馬鈴薯的優質基因進行精確定位,節省品種篩選工作的時間,提高育種效率。還要將傳統育種方法與新型分子育種手段進行全面結合,選擇性狀互補的親本以獲得多種有利的性狀,或者使用基因型存在較大差異的親本進行雜合,充分采用改良措施提高優質基因的出現頻率,全方位增加馬鈴薯的優質性狀,充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綜上所述,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面臨著產量較低的情況,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加以解決。在馬鈴薯育種工作過程中應科學引入優質的外來品種,政府應配合建立良好的育種環境,提升馬鈴薯育種能力,積極創新馬鈴薯育種方式,從而提高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 1 ] 張姝鑫,王毅,景玉川,等.馬鈴薯育種現狀與改良方法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9):88-89.
[ 2 ] 徐學譜.馬鈴薯育種現狀及改良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12):69.
(收稿日期: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