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連爽
摘要:建筑學的發展是一個復雜且豐富的過程,其不但融合了多門學科的基礎知識與內涵,更是融入了豐富的人文文化氣息與歷史文化特征。立足于研究現狀,文章首先探討了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定義與內涵,其次對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簡單闡述,最后則對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應用水平,為實現建筑設計學科的進步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當代建筑學;設計研究方法學;發展
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在我國建筑設計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該學科的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所以無論是在設計實務還是在理論研究層面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我國的建筑設計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所以在學科研究與內容融合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與價值。為了進一步探討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趨勢,現就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定義與內涵簡單介紹如下。
一、當代建筑學中的設計研究方法學概述
縱觀歷史,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最早出現于西方國家,特別是在十八世紀的前中期,這個時期的建筑設計融入了大量的經驗主義與美學特征,這與現代建筑設計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個時期的設計者往往更加關注空間與內容的表達,這種趨向在十八世紀的中期開始向著科學化、工程技術要素方向上轉變,這個時期的設計者也不再是單純的藝術美學設計主義,而是向著土木工程技術領域上發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土木工程學史》,該書籍當中涉及到了嚴格意義上的工程科學,同時介紹了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雛形,隨后經過德國的研究者進行模型規劃,實現了技術上的協調統一,使得理論體系得以金華,這也使得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學科得以建制并發展。經歷西方工業技術革命的洗禮,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其在現代建筑學科的應用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在20世紀的50年代,隨著設計、研究以及其他相關領域得到整合,至此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得以形成新的模式與研究體系,并于上個世紀末傳入我國,與我國的建筑學研究理論融合并發展至今。
二、當代建筑學中的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歷程
(一)萌芽階段
早在上個世紀的中期,就出現了一系列的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方法體系。其中,英國多次在1960年開設建筑師、規劃師以及工程師的方法研討活動,同時主要以各種科學技術因素與方法來引導學科的進步與發展,從而建立一定程度上的程序化語言。隨著建筑理論學家瓊斯出版設計方法討論相關書籍,開始集中討論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基礎方法與內容,并著重從設計的形式、內涵以及設計關系與條件等角度上進行了探討,該理論一直沿用至今。在1970年,瓊斯還出版了有關于設計法-人類建筑學種子的書籍,在書籍當中就設計創作的模式與方法進行了探討與評價,同時也對建筑學設計方法的發展進行了較為完整的總結,隨著近些年來國際會議的召開,開始有更多的論著面世,其中就包括各種方法體系與規則,面對理性、邏輯的追求,其具有顯著的時代體系特征。
(二)擴張階段
在上個世紀的70~80年代,這個時期受到工業社會的發展經濟陷入蕭條的影響和束縛,開始出現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危機意識,這個意識主要包括有現象學、結構主義以及其他類型學科,受到其影響與限制,建筑學領域當中的設計方法與批判也開始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同時也催生出設計方法論的新體系、新觀點,實現了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學科的成長。在1972年,美國著名的設計研究團體在會議當中通過了反推理、反邏輯的批判體系,同時引入了第一代方法論的反思,實現了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除此之外,在克羅斯的文章當中,提到了設計過程組織與結構程序理論,同時也試著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對設計方法哲學、歷史等內容進行了探討,這個過程中結合了自身的研究,給出了新的思路和見解。
(三)發展階段
進入到21世紀,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開始進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相比于前兩個階段,這個階段開始向著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走環保,但是其并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設計方法理論體系,從理論發展角度上來看依然主要沿用了前兩種體系與理論成果模式。作為建筑領域的設計,學科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相比設計本身,研究往往具有難度高、任務重的特征,同時在研究過程中如何處理成果與技術應用的關系也是一個較為困難的部分。在理論研究界進行的介入與學習當中,建筑的設計與研究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與理論支撐,同時做好信息、優化、控制以及離散理論等多個方面的引導,做好啟蒙管理,同時也要做好設計與創造關系的處理,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這個階段的研究者眾多,國內有李貴軒、張玲玲以及劉先覺等人,都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的建筑學科進步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當代建筑學中的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也進入到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不再是以個人修養、手工操作作為設計的主要模式,而是需要借助于龐大復雜的設計體系、理論科學來滿足設計對象的個性化的需求,這個過程中除了自我調整與革新,還需要進行系統的發展與內容學習,這樣才能夠迎合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從哲學、思想理論方法體系角度上來看,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發展更是社會發展需求的一種映射。實際上,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包括的思想不僅僅是建筑學,其正在想著哲學、思想主義學科等角度進行發展,通過批判與反思,可以形成相對的控制體系,從而實現內容上的發展與銜接,這也為后續建筑設計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準備,同樣也包括一些新理念、新觀點的融入。在這樣的基礎上,當代建筑學的創作才不會一成不變,而是不斷的在個性化發展的道路上前行,成為現代建筑學創作的起點,同時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這必將會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效果,同時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在現代建筑領域當中具有十分豐富的功能與價值,但是其同樣也需要面對設計過程、設計方法等多個領域的優化、質疑甚至是挑戰。為了實現最為先進的設計,最為人性化的設計,就必須要做好當代建筑學中設計研究方法學的基礎研究工作,以此來實現自我認識上的革新,滿足不斷發展的客觀需要,為促進建筑學設計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張振輝. 從概念到建成:建筑設計思維的連貫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
[2]沈俊峰. 淺議現代建筑學中的設計研究方法的發展[A]. 科技與企業雜志社、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技與企業——企業科技創新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科技與企業雜志社、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技與企業》編輯部,2016:1.
[3]王睿,李衛兵.當代建筑學中的設計研究方法學發展探析[J].山西建筑,2013,39(27):17-19.
[4]梁曉慧. 建筑設計與設計方法學的關系及應用[A]. 《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2年5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