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曉強
摘要:路基在公路工程中屬于主體內容,同時也是結合路線位置以及一定技術需要構建形成的帶狀構筑物,路基使用過程中,承受著路面荷載,如果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過程中遇到了軟土路基、黃土路基等,則需要進行科學處理,否則在道路后期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嚴重病害,影響道路正常運行,給車輛行駛安全性帶來影響。因此,針對施工技術在公路路基工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意義深遠。
關鍵詞: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質量控制技術
一、公路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是一項耗時長、耗資大、難度高的民生工程,其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公路的使用壽命、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了確保公路工程施工的質量,有效防范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在施工過程中,每一項技術在施工中都非常重要,是保證路基工程質量的基礎,是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內容。但是,在實際的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很多施工單位并沒有意識到施工質量的重要性,針對這種現狀,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公路路基的施工質量控制,提高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
二、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技術
(一)公路路基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
在公路路基施工以前,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1、通過施工現場調查、收集數據、試驗等前期工作確定公路路基施工方法;2、將整體的路基分成數段,分段由專人負責施工;3、分析土壤成分及濃度,根據以往公路工程的施工經驗,確定合適的路基施工方法和程序;4、根據計劃的進度,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提前安排機械設備進入工地的時間,并做好安裝調試工作;5、對參與公路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員,要明確告之合同要求、設計要求、整體的施工計劃等,讓工作人員全面了解施工的具體要求和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這樣有利于施工方案的順利執行;6、在公路路基施工中,要建立實驗室,實驗室要配備各種檢測儀器,檢測施工材料是否達到使用標準;⑦建立和完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嚴格把控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關,把責任落實到位。
(二)抗滑樁施工
結合施工圖紙,對樁位以及尺寸進行準確放樣,同時對技術進行認真復核,進行具體挖樁之前,需要將樁中心位置向四周引出相應的控制點。在開挖時,需要將兩端向中間位置開挖,等到樁身混凝土灌注完成7d之后,再對鄰樁進行開挖處理。具體開挖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在樁孔的周圍吊垂線,檢查樁身垂直度,確保樁身截面尺寸以及開挖深度在設計值之上,不能出現尖角。對于地下水集中滲透的位置,需要在護壁上方預留泄水孔。開挖期間,排出樁孔中的地下水,保證在干燥環境下作業。如果有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相符,需要和有關方合作處理。對混凝土進行澆筑過程中,可以使用竹木棒插實技術,同時也可以應用混凝劑,使其盡快達到設計強度。如果檢查期間發現其中誘發蜂窩或者漏水現象,則對其進行及時堵塞,并對水進行疏導,確保混凝土強度以及安全性。拆除護壁混凝土內模應結合氣溫情況,一般情況下在24h之后進行。抗滑樁施工完成后,一定要對樁身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檢測,抗滑樁鋼筋籠綁扎時,一定要對聲測管和鋼筋籠主筋靠樁內側進行共同綁扎,同時還需要和鋼筋籠共同下入到樁井當中。布置聲測管需要將其設置在抗滑樁的四角。聲測管選擇50mm內鏡的無縫鋼管,通過焊接方式對聲測管進行連接,要求焊縫一定要封閉,與此同時要確保管內側沒有突出的焊疤。管的底部位置一定要對鋼板焊接牢固,管頂孔需要使用塑料蓋蓋嚴,避免水泥進入管內。
(三)壓實度控制
首先,在接收填料的時候,要先進行仔細的檢測,詳細記錄含水量和干密度的數據,并在施工前進行調整,使其更適合現場的施工環境,這樣壓實施工的效果更好。其次,進行碾壓的時候分為三步,初壓、復壓和終壓,速度最好控制在1500~3500m/h之間。碾壓的時候要注意先從兩邊開始,然后慢慢向中間進行。要嚴格控制填料中的含水量,一定要保證在含水量合適的情況下再進行碾壓施工。如果含水量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晾曬,或摻入適當比例的水,使填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數值。最后,為了達到壓實度的要求,一般運用分層填筑的壓實方法,每一層的厚度大約控制在20~30cm之間,當一層的填筑和壓實做好以后,要經過仔細的檢測,確定質量達到標準要求以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施工,保證每一層都符合標準,才能保證整個公路的路基壓實度符合要求,滿足質量標準要求。
(四)公路的路基填料
路基施工的過程中, 路基的填料技術也同樣重要, 施工時,路基填料的選擇要要根據建設的標準進行充分的考慮,同時結合施工的要求, 確保能夠滿足對公路負載以及運輸能力的要求。 由于路基填料的顆粒大小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施工前期的時候要對基土的強度進行檢測,在選擇基土時要根據基土情的和 CBR 檢測值進行綜合的考慮。通常的施工中,一般要求對路床在公路路面以下 5m 應保證基土強度的 CBR 檢測值不超過 8 ,要嚴格根據相關的規范對路基填料進行施工,在選擇路基填充料的時候, 也要保證路基強度超出規定的路基強度最小值,填料強度和相關規定不符的時候,應該根據相關的規定對填料進行更換。 根據以往的路基施工經驗, 粗顆粒、粉煤灰和石灰等穩定性比較好的材料是經常使用的,在施工時也要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科學的選用合適的路基填料。
(五)平整度控制技術
平整度是公路路基施工應重點注意的地方,施工單位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保證工程施工達到規定的標準。此外,還要做好路基的養護工作,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護計劃。如果路基發生了損壞,要及時用相同的材料進行修補,使路基的平整度維持在標準范圍之內。在修補的時候,盡可能使用相同的材料,使修補后的路基與之前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別,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保證修補的完整性和美觀性。修補的時候不能用太細微的顆粒,如果修補以前現場有垃圾等雜物,一定要先清理干凈,再進行放線工作,接下來再填補和找平,一定要控制好基層標高和基準線的精度,如果超過了標準的高度,要把多余的部分鏟除,使其平整。在公路路基施工過程中,要隨工程進度檢測路基的平整度,如果有誤差,要及時進行處理,符合標準要求以后才可以進入到下一步施工。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基層路面的寬度要保持一致,接縫處要整齊,總之,一定要嚴格控制公路路基工程的質量,為后續公路工程的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路基檢測
路基檢測內容主要包括:機械設備選型、設備組合方式、壓路機碾壓遍數和速度、具體工序、各層填料松鋪系數、填料最佳含水量與壓實密度。在施工過程中,應按照每層每200m選取4處樣品實施壓實度檢驗(頂面要選取6處試驗)。檢測方法為灌砂法。整個檢測過程應分兩級執行,先由施工隊伍進行自檢,再由項目部進行終檢。其內容為:施工準備工作、基底處理情況、施工機械設備、填筑材料情況。每個施工隊伍都應配置專門的質檢員,完成每層的填筑施工后,要做好檢測與記錄,經自檢確認合格后,將相關資料上報至監理單位進行審批,通過后方可對上層進行施工。
三、結語:
近些年來,因為公路質量問題出現了一些安全事故,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為了更好地保證公路工程的質量,從公路路基施工開始,質量控制措施就要落實到位,不僅需要引進更多更先進的技術設備,更要將質量控制落實到施工的每一步,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公路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董炳亮. 道路施工過程中的路基路面質量控制[J]. 中外企業家,2018(4):66.
[2] 朱昊. 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質量控制研究[J]. 黑河學院學報,2018(6):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