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雷
摘要: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供熱資源的利用。本文介紹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對一個能耗大國的作用尤為重要,如何有效應用這項技術提升我國的產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淺要分析了當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的可取之處,并且提出一些熱電聯產方面的相關節能措施,希望能夠給熱電聯產工作者一些啟示。
關鍵詞: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節能技術分析
隨著國家對熱電聯產行業相關政策的提出,集中供熱工作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相關的生產設備與關鍵技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種新型的供熱方式提高了熱力生產中資源的可再生利用率,降低了企業的生產運行成本,使得企業的實際生產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能源方面更是發揮了明顯的作用,在我國的能源戰略目標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當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的可取之處
我國當下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的建立逐漸趨近于完善,在許多方面減少了城市的環境污染,提高了人們周圍環境的居住質量,城市的一些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個集中供熱系統促進了我國城市的發展,在社會經濟進步的同時,節約了很大部分的能源。可以說,這個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一)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的工作方式
這個系統是指相關企業以熱源的區域性供電設施,就是將電廠中的其它能源通過熱交換器將其中的能量釋放,隨后傳遞給熱水,這些熱水通過電廠的專業輸送管道輸送給各個用戶。在當下的供熱形式當中,這種方式的能耗是所有供熱方式中消耗能源最低的,并且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也是最小的[1]。可以說,這種供熱形式具有其它供熱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這也是電廠為何采用這種方式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我國近些年發布的相關供熱戰略政策當中,熱電聯產供熱正符合國家的戰略目標。為了供熱產業的發展,國家也是頒布了多個有利于熱電聯產供熱企業的相關政策,熱電聯產正符合國家這方面的發展趨勢。
(二)詳細分析熱電聯產供熱的節能效率
在我國傳統的供熱方式當中,采用燃燒煤炭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的產熱效率低,往往只有預期的40%-60%左右的供熱效率,就算是采用設備良好的產熱設備,最終的供熱效率也就只能達到60%-80%左右,這種落后的產熱方式不僅浪費資源,還因為燃燒煤炭的原因,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本篇文章介紹的熱電聯產形式,利用更加先進的電站鍋爐設備,供熱效率能夠達到80%-95%左右,熱效率顯著提高。同時,電廠工作人員還可以有效利用冷卻塔中的產熱余熱,確定合理的熱電比,增加實際的供熱效率,節約能源,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不管是從行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還是從民生建設的角度來看,這種供熱形式都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三)熱電聯產供熱環保生產優勢
現在的環境污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燃燒一次性能源導致的,供熱企業采用傳統的燃燒一次性能源產熱,生成對環境有極大危害的污染產物。除此之外,由于資源的浪費率高,實際的供熱效率低下。相關的企業為了減少運行成本,大多數企業都沒有配備相關的除污染設備,這樣就給環境帶來的危害更加嚴重。相比于傳統的供熱形式,熱電聯產采用更加環保的生產設備,統一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有效改善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四)熱電聯產的資源可再生利用
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有效實現資源的可再生利用,提高循環經濟的應用是目前的一個大問題[2]。對于傳統的供熱形式來說,供熱生產方式落后,無法實現資源的可再生利用。但是,新型的熱電聯產解決了這個問題,相關企業通過對供熱資源的嚴格管理,采取統一運輸與調配,在供熱生產過程中,應用先進的生產物處理技術,提取廢料中的可再生資源,實現污染物的可再生利用,達到經濟的循環可再生。
二、熱電聯產相關節能措施
(一)提高供熱生產中水泵的實際運行效率
在熱電聯產的工作當中,采用的是符合生產形式的變頻水泵。變頻水泵的實際容量是根據供熱設備的運行負荷計算的,選擇精確容量的水泵能夠承擔起所用用戶的供熱負擔。如果多臺變頻水泵同時工作時,需要考慮用戶的供熱需求,選擇合適的供熱工作點,盡量減少企業的運行成本[3]。熱網循環水泵的工作性能曲線能否與熱網特性曲線相交在設計點(即水泵工作點)上是很重要的,否則會造成熱網不能正常運行和不必要的浪費[4]。
(二)集中供熱管網系統的節能優勢
采用二環制管網連接方式,注重管網平衡消除系統水力失調,把各熱用戶的循環水量控制在每建筑平方米3-4升/時范圍之內。失調度(X=實際流量/設計流量)降到X=0.9-1.1范圍內,在供熱系統二次管網中,改變供熱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大流量小溫差”的不經濟運行的辦法,使得水泵循環水量自然下降,實現大幅度節電。熱網、熱力(換熱)站采用微機監控系統,遠程電動調節,可以較精確實現熱量平衡,避免熱網水力失調,可實現節能10%左右。
(三)推廣多熱源的供熱系統
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還是采用單個熱源的供熱模式,這種方式的安全性與經濟性都比多熱源供熱形式低。國家應該推廣多熱源系統供熱的工作模式,把同一個供熱地區中的熱源聯合在一起。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實現對用戶的靈活供熱[5]。當一個地區內的熱源發生故障時,同個地區內其它的聯合熱源能夠及時對用戶供熱,維持人們的正常生活。制定良好的供熱制度,提高多熱源供熱系統的安全性與經濟性,達到良好的供熱效果與供熱質量。
三、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熱電聯產供熱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因此,對于那些還在使用傳統供熱形式的供熱企業應該盡早規劃好熱電聯產的發展規劃。改變傳統的建設方案,采用更加節能、環保的供熱技術,擴大用戶的服務范圍,為保護環境,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的節能技術分析[J].郭靖-建材發展導向(下)--2017(21):19-30.
[2]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節能技術分析與環保效益評價[J].李紀峰-《大連理工大學》--2017(10):20-30.
[3]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系統的節能技術分析與環保效益評價[J].李亞光-《中國化工貿易》--2018(21):20-30.
[4] 陸耀慶 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中國工業出版社2008年5月
[5]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關鍵環節能耗及節能措施分析[J].王洋-《山東建筑大學》--2018(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