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

一、教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人教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詳細介紹了西沙群島豐富的資源、美麗的環境,使西沙群島的形象,立體豐滿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課文條理清晰,邏輯分明,結構嚴謹,使讀者從字里行間中感受到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編者選本篇課文,共同構成了本單元的系列風景課文,使得學生能夠了解描寫風景的語言詞匯、行文脈絡、寫作技巧等。同時也讓學生們了解國家豐富的資源、遼闊的海域、優美的風景,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二、學情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腦發育正處于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時期,也是發展創造力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各方面的能力都開始增強,興趣愛好有所分化。經過兩年級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已經能夠很好的預習課文,完成預習作業,在此基礎之上,更容易進行問題上的探討,為了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應采用學導式教學原則,用不同層次的問題面向學生,努力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九年義務制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教學要求,從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導師教學為主,通過分析教材結構和文章內容,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學生要會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課生字,掌握生字的結構以及由此構成的詞語;能夠流利而正確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背誦全文;體會文章的景物描寫,展開豐富的想象。
(二)能力標目標
1、能夠學習文章的節目描寫手法,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所見到的海景。
2、能夠學習用簡潔的文字,合理的結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出來。
(三)情感目標
1、通過閱讀聯想討論,了解西沙群島的富饒和美麗,激發同學們的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
2、了解國家的海洋資源,培養學生保衛國家的國防意識。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想象力、觀察能力還不完善。學生們對海洋生物及海洋資源缺乏全面直觀的認識。因此,本文中描寫的海洋資源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學導式教學法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輔助,以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重點講解為輔助方式,以多為互評為評價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根據學導式教學思想,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文章內容和結構特征,設計提示、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小結六個環節,制作一套畫面簡潔優美、內容重點突出的課件,使學生能夠在創設的美妙的環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合理而又豐富的想象,積極參與熱烈的討論研究中,形成一種民主合作、生動形象、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
(一)教法
1、根據學導式教學思想提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讓學生能夠自主預習課文,了解文章所介紹的主要內容。
2、結合課文學習中所遇到的疑惑和難題,學生自主討論。如課文中所說的西沙群島的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
3、文章內容主要是描寫海洋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根據文章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如,文章中描寫的魚類的一段,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畫出魚的樣子。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法
根據學導式教學思想學習,主要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文章內容簡潔優美,學生能夠讀懂文章的內容,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達到多讀成誦的效果。同時體會作者對于祖國壯麗山河的喜愛之情。
五、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情況和課文內容,結合教師教學思想,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一)營造愉悅氛圍,引導初步感知
學習范圍,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異常重要。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大腦活躍,積極思考,使學生與教師或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輕松愉悅的對話關系,使課堂更加活潑有趣。因此,可以通過五分鐘的海景視頻,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海景風景的美,之后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整體內容。
(二)精讀文章內容,合作探究疑難
文章通過總分總的結構,詳細描寫海洋的自然風光。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仔細精讀文章內容,尋找讓自己感到疑惑的句子。例如“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魚,一半是水”,然后通過與小組成員合作討論,共同分析海洋產物的特點。如魚類照亮多次的外形,最后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特點。如,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在不斷的反復練習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球之余,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相聚的引導下展開學習和探究。
(三)開展多維評價,培養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目標中包含拓展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等。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反復練習,鍛煉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提高思維的活躍度和敏捷性。另外,可以引導學生用畫畫的形式,表達出那些所想象到的海底世界,然后讓小組同學互相評價,互相學習他人的優點,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六、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