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璐
摘 要:基于金融市場改革背景,雖是使得銀行信貸資產無論是在規模或資金方面均呈現出了較快的增長趨勢,但也因此而出現了大量的不良信貸。因此,為避免不良信貸對銀行造成過大影響,積極打造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來管控信貸風險已然成為當前銀行業最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金融發展背景下銀行信貸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銀行信貸風險管控的策略,旨在提升銀行信貸風險管控的水平。
關鍵詞:金融市場;銀行信貸;風險管控
外部性與債務性是銀行信貸最鮮明的特征,且銀行信貸本身的安全性與流動性亦是影響銀行經濟收益的關鍵。而基于金融市場改革背景,雖是極大促進了銀行等一眾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但信貸風險的累積速度也有了明顯增快的趨勢。長此以往,必將對銀行帶來嚴重損失。因此,為避免以上狀況的發生,銀行必須借助信貸風險管理來將信貸風險的發生概率降至最低,以此方能將銀行損失始終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切實維護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繁榮與穩定。
一、金融發展背景下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問題
(一)經營與考核機制不完善
基于金融發展的時代背景,雖是加快了銀行的商業化發展進程,但也因此而增添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而在業務、效益等眾多指標考核的壓力之下,使得銀行也因對業績給予了過高的關注度而忽略了風險。就銀行的基層經營部門而言,因基層工作人員需同時管理客戶營銷與貸后等多方面工作。而為爭奪客戶市場,義使得這部分人員需要在“營銷員”與“管理員”的角色上進行不斷的轉換,這將消耗基層工作人員絕大多數的工作精力而無暇顧及風險與效益。在風險管控方面,因銀行一直以來均是奉行著“誰調查、誰負責、誰管理”的政策,致使貸款風險很難在第一時間被發現。而從現行的信貸管理機制方面來看,貸后管理環節亦呈現出嚴重缺失的狀況,諸如隨意降低貸款條件,降低貸款準入門檻等現象更是司空見慣,如此行為必將對銀行的信貸資產安全埋下隱患。
(二)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
銀行的信貸經營本身便伴隨著眾多難以預測的風險因素,也正因如此,方使得不良信貸問題始終較為突出。當然,不良貸款的最主要原因銀行本身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之問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關系。諸如因風險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的不嚴密與不科學,致使銀行的職能科室與人員編制呈現出“上大下小”的狀態,而力量設置的嚴重不均衡,不僅會導致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時出現業務一邊倒的現象,且難以實觀對風險的集中防控;信貸相關制度的不嚴謹與不全面。大多數銀行均建立了風控與內審等幫助防控銀行信貸風險的機構,但因這些機構缺少獨立性而使得檢查工作的開展過程亦浮于表面。最后則是對內部風險預判與防范的不重視。大多數的基層信貸人員因將主要目光集中在防控信貸的外部風險之上而忽略了信貸的內部政策,加之職業道德的缺失,使得銀行的內部風險激增。因此,若銀行未能對此給予足夠重視,便極易讓自身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三)抗風險能力偏低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使得銀行信貸經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之當下的銀行信貸業務開展缺乏政策方面的支持以及能可有效補充資本的渠道,使得銀行本身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雖然,銀行為改善的當下的困難局面也加大了對貸款的清收力度,但也同步加劇了銀行信貸緊縮與信貸市場需求增加的矛盾,這對銀行信貸經營的流動性無疑將帶來極大的困難,繼而會嚴重影響到銀行信貸經營的安全性與效益性。
(四)信貸風險控制中的互聯網技術運用不充分
基于金融市場改革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使得各行各業均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幫扶下有了極為顯著的發生。在銀行信貸的實際管理過程中,大多數信貸人員均認為信貸業務信息系統的建立也便實現了對信貸業務風險的良好控制。然而,由于具體工作的開展確僅是基于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的建立而未能真正將銀行信貸與最新的網絡技術聯系到一起,這便導致了銀行無法真正應對好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新型信貸風險。
二、新形勢下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信貸風險意識,掌握信貸工作規律
為切實應對好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并不斷提升銀行信貸業務的安全性,便必然要致力于銀行信貸風險意識的強化。而基于金融市場改革背景下的銀行信貸風險意識提升,首要之務便是要基于完善的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每一名信貸業務人員均是防范信貸風險的關鍵主體,以此,唯有在信貸業務人員本身具有較強的信貸風險管控意識的前提下,方能對自身的信貸行為予以有效約束,繼而在深化他們對信貸規律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防止信貸風險的發生與擴散。只有真正做到對銀行信貸風險點有效控制,并切實維護銀行信貸資金的健康與安全。
(二)建立健全信貸風險內控制度體系,強化信貸業務部門職責
銀行防范信貸風險的最主要手段當屬信貸風險控制制度的完善建立,以此方能為銀行實施信貸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對此,作為負責管理并控制銀行內部機構的高層管理決策人員,其在建立銀行信貸風險控制制度時,需務必基于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整體目標來對信貸-作的執行過程予以規范,以切實營造出良好的信貸風險控制環境。與此同時,決策層還應讓每一名信貸人員均意識到,銀行的信貸風險管控絕非僅是某一部門的事,而是與每一名工作人員密切相關,以此方能切實調動起銀行全體職工參與信貸風險控制的積極性,從而改善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成效。在銀行建立起與自身發展實際相符的信貸管理體系后,便應將主要目光移轉到業務部門職責的強化之上,以促使各業務部門職能的充分發揮。唯有如此,方能從根本上解決銀行信貸業務開展中的問題,繼而切實促進銀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落實內部審計,強化業務審查
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而言,內部審計亦是管理工作執行過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通過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一方面可基于信貸風險防范系統的建設來促進銀行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前臺經營、后臺復核與審計工作之問的配合協調,從而全面提升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實際效果。另一方面則是可基于銀行信貸業務的開展實際來合理構建風險等級預警機制,以此便可借由明確授信額度的放手來分散銀行的信貸風險。
(四)注重互聯網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當中運用
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的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過程中,自然需對互利網于的合理運用給予高度重視,繼而可借助網絡金融風險控制方法來改變銀行傳統的信貸風險控制手段。如此一來,不僅有助于信貸風險控制信息系統的進一步完善,且能提高銀行對信貸風險的實際控制水平,繼而可切實維護銀行的信貸資金安全。
總之,銀行對信貸風險的管控水平及能力,亦側面反映出了銀行的實際管理能力。且因銀行的信貸資金亦是銀行總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唯有做到對信貸風險的有效防范與控制,方能為銀行的安全運營提供保障。對此,銀行方面需務必加強對信貸風險的動態管理,并將保障信貸資金安全作為信貸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以此方能在強化銀行的風險抵抗能力同時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l]樂林平.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06.
[2]付繼鵬.淺析商業銀行金融市場業務風險的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4(29):174-175.
[3]張曼.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市場研究,2018(04):23-24.
[4]劉淼.淺談商業銀行金融市場業務風險的管理[J].經貿實踐,2015(6):64-65.
[5]皇月洲.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對策思考[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