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木蘭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對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進行分析,從加強改革力度,完善會計制度,加強人才培養,實現業財融合這幾方面探究了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對策,旨在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管理會計;創新研究
一、前言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已經成為經濟大國。但是,人口紅利的下降增加了“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結構也在不斷調整,讓我國經濟步入了“新常態”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后,行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了,中央政府提出了相應的供給側改革,通過對供給側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供需發展戰略。管理會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為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新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二、供給側改革概念
供給側改革是為了實現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與“三駕馬車”理論相結合,從而形成的新思路與新概念。其在消費、投資、進出口等短期經濟效益方面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供給側主要由資本、勞動力、土地、創新構成,為了實現社會生產要素平均化,就需要將供給產品質量提高,完善結構體系。其對現有的促進企業經濟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三、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原有的企業創造價值模式會受到供給側改革的影響,導致企業價值增值中管理會計的地位改變,沖擊了信息支持系統、管理控制系統、價值增值形成等。
(一)信息支持系統的影響
在信息支持系統中,管理會計的信息主要來自財會信息,其具有信息靈活性低,控制意識不足等缺點。此種事后反饋的方式并不能為企業決策帶來較大的支持,反而會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經濟損失。所以,將其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調整管理會計的信息結構,讓管理會計的控制管理與信息支持系統進一步融合,運用“互聯網+”模式增強信息系統管理作用,不僅能夠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可以為企業提供發現、創造價值、解決企業問題的新途徑。
(二)管理控制系統的影響
管理控制系統對企業產品結構升級轉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從價值管理的角度人手,重新配置企業價值鏈,讓以往的管理模式“鏈式管理”轉變為“網式管理”,即“互聯網+”模式,加強了技術開發商、材料供應商、產品代理商等方面的聯系,根據客戶的需求實現分合作,整合優化企業資源。例如,上汽集團通過“車享網”“A車站”,依托產業互聯網和汽車配件專業數據庫,實現汽車后服務市場全產業鏈融合模式,圍繞全生命周期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工業化向數字化轉型。對上汽集團這樣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而言,必須更多進入創新型高估值的業務,才有機會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潛力。
(三)價值增值的影響
盡管在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但是我國產業鏈大多數仍然活躍在低端區域。黨在“十三五”計劃中提出了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對于我國企業產業鏈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升其在世界整體產業鏈的地位,在內實現優化升級產業,在外實現優化貿易與產品結構,從微觀的經濟方面推動管理會計的價值內涵,讓會計價值增值內涵本質有所改變。在實際企業管理中,有效的管理會計能夠提升企業資源利用率,不僅讓自身企業競爭力加強,還促進了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實施。并且,借助電子商務的推廣,利用“互聯網+”模式也能加快經濟增長效果。綜上,通過對企業模式的創新讓企業拓寬了盈利空間,需要加快對管理會計目標體系革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四、供給側改革與會計創新策略
(一)加強改革力度
對于供給側改革及管理會計的創新,若是想要讓工作有序進行,就需要改變現有的眾多內容,原有的老舊標準、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其中存在的漏洞很難彌補,加強改革力度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手段。
首先,需要加強地方調查與研究,如使用大數據方式,對于管理會計及供給側改革相關信息數據開展持續、密集的收集分析,為改革提供相關依據,讓企業對供給側改革具有正確的認識,各個大中小型企業也需要全力支持改革,避免出現漏洞及同有工作的挑戰。其次,需要強化方案部署,在管理會計與供給側改革實踐中還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動態管理的控制,需要增強自身工作的轉變,完善相關管理,保證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二)完善會計制度
與以往工作不同,管理會計的創新需要在會計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其屬于細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根據不同工作有效彌補,減少同有的疏漏缺失。主要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首先,會計制度設計應用。此方面的革新需要考慮企業現有的成果與未來的發展戰略。如管理會計具有綜合性特征,需要在不同工作層面上使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改進,從多個角度的革新才能讓整體管理會計具有較強的可行性與穩定性,特別是指導層面,需要有正確的規劃與限制,加強操作的靈活性。其次,成本導向與收益導向兩方面,打破傳統的成本控制思維,對于企業高科技研發加大成本,根據新常態經濟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三)優化價值增值
企業應當將管理會計活動加入戰略之中,對于企業管理會計內外環境制定戰略、預測、決策等環節,形成循環式封閉鏈管理,并且對于不同的管理會計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預算管理中可以使用滾動預算與全面預算,戰略管理中可以應用價值鏈管理與戰略地圖,成本管理中使用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等,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創新。而在企業價值增值中轉變成價值增量,管理會計職能定位也隨之改變,需要管理會計提升權變性,根據現有的國際貿易格局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尋找科學的價值增值方法,將新時代技術理念等引入到管理會計體系創新中,減少低端產業鏈,從而為企業內部決策提供保證。
(四)深化業財融合
于2016年實施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南》中提出了企業業財一體化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會計嵌入到相關領域中,以業務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方法工具等實現業財融合。在供給側改革這一關鍵階段,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創新管理會計丁具,實現數據信息加工,優化信息支持系統。在“互聯網+”模式及多種信息技術支撐下,將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相結合,實現會計與業務、會計與管理的融合,實時監測企業運營中出現的問題,發揮會計管理前瞻性效能。在實際企業管理會計信息決策中,應當搭建財會信息互聯網平臺,以大數據與云技術為支撐,利用XBRL、ERP為載體,數據化資源,方便內部人員的查詢分析,做到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五)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從管理會計角度而言,經過多年的發展,眾多企業已經認識到其重要性,在創新管理會計中,也能以正確的方式完成。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的核心就是人才團隊的建設,若是沒有人才的支撐,工作效率、創新等則不能有效落實完成,對于潛在的隱患也無法有效解決。在人才培養方面,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完成。其一,強化管理會計內部的穩定,人才的引進不能只集中于高校畢業生,還需要加強社會競爭選聘、內部人才選拔方面,引進人才多元化才能實現管理會計創新任務的布置完成。其二,與企業其他部門相結合,優化人員培養機制,根據團隊模式培養人才,由于供給側改革任務的實施,其具有短期、長期目標的特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證管理的創新落實。并且,需要定期組織人員學習管理會計工具手段、供給側改革政策等。其三,增強人員考核機制,完善管理會計考核體系,可以以管理會計落實工作效率、任務完成質量等方面進行考核,提升工作人員的熱情。
五、總結
供給側改革讓企業管理會計迎來了進一步發展的契機,需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完善現有制度,引進新型人才,適應市場的新變化,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l]宋少華.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全固流通經濟,2017(27):92-93.
[2]朱玨霖.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的優化創新途徑分析[J].中國商論,2017(11):71-72.
[3]何華生.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際華集團管理會計創新一管理會計工具在際華集團的實踐與創新[J].財務與會計,2016(13):13-16.
[4]袁濤.經濟新常態下管理會計創新路徑及應用[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233(1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