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綿綿
摘要:教育中的效率與公平關系到教育的發展狀態,兩者的動態均衡是教育實施過程中不斷追求的理想狀態。教育效率與教育公平并非二元對立關系,而是一種相關的關系,效率出現的問題不能用促進公平解決,不公平的原因也不可能歸因到效率低上去,應該從整體把握,在教育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可效率優先,也可實行公平優先,還可兩者兼顧。處理兩者關系的原則是取決于其所面臨的問題,做到實事求是。
關鍵詞:教育;公平;效率;資源配置
一、教育效率與教育公平是相關而非相對
學術界經常把教育效率與教育公平作為一種矛盾關系來看待,所以就會形成兩者相互排斥的現象產生,似乎兩者成了二元對立的關系。但是教育追求效率的同時也可以追求教育公平,此外,我們需要教育公平,但不代表放棄追求教育效率。總體來看,教育公平與效率二者不但沒有互斥性,而且還有相互包含的關系。二者都是對方衡量自身高低的一個基本標準,兩者互為標準,一方面,沒有毫無公平的效率,效率在一定條件下是依賴于公平而體現其價值的,效率不能脫離公平來衡量;也沒有毫無效率的公平,公平也需要效率作為其力量的支撐。我們在考慮教育中的制度政策規定有無效率時,必須考慮到教育因素是否影響到公平,否則效率會大打折扣,效率的追求不能以損失公平為代價。另一方面,公平也不能脫離效率來衡量,在衡量某種教育制度政策規定究竟是否公平時,也必須考慮到教育政策對教育的社會效率狀況的影響,否則公平就會流于形式。
從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的內涵來看,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并不能相互解釋,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是教育事業所追求的兩個不同的目標。效率在本質上可視為一種效用價值,在可供作為投入和耗費的教育資源給定的情況下,效率的高低決定著教育效用價值的大小以及影響范圍,也就是說教育效率越高,所產出或創造的教育回報價值就越大、越豐富。如果說教育效率這個概念所涉及的主要是教育效用價值的生產或再生產問題的話,那么,教育公平概念所涉及的主要是教育效用價值的分配或再分配問題。教育公平與效率這兩種價值原則在涉及范圍上具有不對稱性。教育公平主要與包括教育權利和教育機會在內的教育效用價值的分配有關。衡量教育是否公平或能否增進公平,主要看教育制度和教育的發展情況能否導致教育效用價值的合理分配。顯然,這個分配不僅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所構成的特定社會背景制約,而且與特定階級或社會群體的生活觀念、價值追求、社會理想密切相關。如是看來,教育公平與效率在現實中更多地存在一種非直接相涉性或一致性、并存性、疏離性。教育公平與效率當中某一方狀態的改變對于另一方狀態并無顯著影響。
二、教育效率優先的意義
強調效率優先,體現的是一種階段性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或是時效性。追求效率是一種追求具體目標,而且是有期限限制的目標,在這樣的一種封閉的條件下,強調效率是最有力的保證。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就是強調一種效率優先,因為我們迫切需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趕超世界一流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能夠較短的時間下,教育資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資金集中投向經濟條件較好的高校和地區,建設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學。對與高等教育而言,一部分有條件的高校先發展起來不是目的,是手段,是在于更好地帶動其他高校的共同發展。我國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計劃,如“985 工程”大學與“211 工程”大學的建設,及2006 年推出的“111 計劃”等相關政策重點建設我國的一流大學、發展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以及培養高水平大學師資隊伍等各種舉措以及我國建設一批有世界知名度、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戰略。只有通過一批高校的快速發展,才能在國際上有一定的話語權。其實效率優先的實質就是發展優先,通過國家層面將發展優先合法化。優先發展政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必須堅持下去,能讓優先發展的高校享受充裕的教育資源的同時,也能將教學質量提升上來。為了持續快速穩定地構建和諧社會,高教育質量,教育效率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只有注重教育質量,中國的教育才能在國際上有聲譽、有地位。效率優先是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選擇,建設教育強國和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這就是堅持效率優先的實例,不可否認效率優先這一道路的正確性,因此,效率優先也不是不可。
三、教育公平優先的意義
強調公平優先,體現的是一種終結性目標,它所面對的對象是所有的人,公平優先更多地是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維護人的尊嚴,尊重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強調的是一種開放自由的環境。公平優先是我國實現和諧社會中平等目標的選擇,如果說構建和諧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旋律,那么,教育必然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之前的教育領域卻并不和諧,失衡狀態非常嚴重。一是區域間的教育失衡: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經濟非均衡發展策略,教育的區域均衡發展局面逐漸被打破,非均衡發展成為教育、經濟等領域發展的主要態勢。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教育、經濟領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凸顯,區間的絕對差距在不斷擴大。區域間的教育失衡包括空間分布不均衡、教育入學機會不公平、教育質量不均衡以及教育規模不均衡等方面。二是階層間的教育失衡:1994 年國家實行高等教育收費政策后,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僅要憑高考中所展示的知識水平,且還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因所處的社會階層不同,教育的機會與程度都有差異。三是校際間的教育失衡:從20 世紀 90 年代起,我國開始實行建設重點院校、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以及重點區域等相關措施,使不同辦學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學校在獲取教育資源的程度上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一些院校維持學校的基本運轉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壓力。在教師待遇層面,所在學校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區域而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高等教育系統內,公辦學校與私立學校在教育資源的分配、師資待遇、學生招生等多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均等。解決、縮小教育領域內的現實差距應當優先考慮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實現和諧社會中平等目標的現實選擇。
四、教育資源配置中的公平與效率
在教育中,效率優先和公平優先只能處理一些問題,并不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其中學界在探討教育公平與效率問題,大多集中于教育資源的配置上。教育公平與效率的矛盾集中在教育資源配置上,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即短缺與發展的矛盾。有人認為,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教育的主要問題不是不公平,而是“不發展”,只有做大“蛋糕”才有利于增進公平。“發展”優先,是否公平以后再說,是“效率優先”的表達。如前所述,發展并不能代替公平,除非明確地將公平視為發展的基本價值和目標。因此,發展與公平的矛盾,并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如何發展,如何在發展中保持公平。采取多種手段發展教育,努力擴大教育資源,無疑是必需的。在多數情況下,利用包括市場手段在內的多種途徑擴大教育資源,增加教育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以及為富裕階層提供差別性的教育等等,并沒有損害教育公平,群眾也都能接受。
參考文獻:
1.崔英然.對教育公平與效率關系的思考[J].黨史博采:理論版,2007(8X):47-47.
2.彭澤平.對教育公平與效率關系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3(5):1-5.
3.褚宏啟.關于教育公平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6(12):1-4.
4.楊玉蘭.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教育公平與效率問題[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2(6):64-67.
5.楊東平.教育公平是一個獨立的發展目標——辨析教育的公平與效率[J].教育研究,2004(7):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