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要:目的 探討痔瘡患者術后的綜合護理方法,觀察綜合護理對患者術后康復與并發癥的影響,為臨床醫護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與指導。方法 從2018年全年所收治的痔瘡患者中,篩選13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分別設置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患者69例。根據分組,對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對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最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與并發癥情況。結果 在分組實施不同護理措施的干預下,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排便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比護理對照組患者更快,同時護理研究組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以及術后各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比護理對照組患者更低,各項觀察指標對比均存在顯著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相比于常規護理措施而言,對痔瘡手術患者實施術后綜合護理措施,可以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與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痔瘡;術后;綜合護理;康復;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174-02
痔瘡,是肛腸科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不論男、女均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尤其是孕婦、便秘、老年人以及久坐人群,更容易發生該病。痔瘡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癥狀表現,如肛門不適,肛周疼痛、瘙癢,肛門腫物脫垂、便秘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與學習,加重患者的身心壓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上,通過手術可以快速、直接、確切的治療該病,但患者的術后康復,可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或是發生并發癥,對此我們必須要對患者予以全面的、優質的綜合護理干預,以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預防并發癥,從而更加有力的保障患者手術治療效果與健康。本研究通過對69例痔瘡手術患者實施術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既使其取得了更快的術后康復速度,又有效的降低了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現將研究情況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文臨床研究對象共計138例,其均篩選自醫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間,所收治的痔瘡手術治療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或惡性病變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且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參與。分別設置護理研究組與護理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患者69例,分組后護理研究組患者男38例,女31例,年齡最小者20歲,年齡最大者69歲,平均(41.53±2.68)歲,病程最短者1年,病程最長者3年,平均(1.53±0.38)年。護理對照組患者男37例,女32例,年齡最小者21歲,年齡最大者68歲,平均(41.41±2.52)歲,病程最短者0.5年,病程最長者3年,平均(1.41±0.28)年。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上述各項資料基本一致(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根據分組,對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如每天觀察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遵醫給藥、告知患者各項注意事項,并根據患者個人情況予以對癥護理,對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綜合護理的主要方法與內容如下。
1.2.1 術后康復護理
在手術完成之后,應當盡早對患者實施一定的康復護理,主要是通過腹部按摩的方式,來刺激患者的正常胃腸運動,喚醒可能受影響的胃腸功能,保證成長的胃腸消化與排便,防止便秘而引起切口損傷。再者是需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提肛肌訓練,保證正常盆底肌功能。
1.2.2 術后疼痛護理
術后,為患者提供書刊、音樂、電視節目,或是與患者聊天,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對于疼痛難忍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予以其鎮痛藥物。
1.2.3 飲食護理
手術結束4小時后,予以患者適量的飲水,不能超過300ml,但要保證術后24小時內飲水總量達到2000ml[2]。術后初期,患者飲食應以流質食物為主,適當減少進食量,保持食物清淡、易消化,富含纖維素,忌辛辣刺激。隨著患者病情和胃腸功能的恢復,流質食物再由半流質過渡到正常飲食,并恢復正常飲食量。
1.2.4 中醫護理
對患者予以中藥熏洗坐浴護理,首先清潔肛周,清潔后將熬制的中藥放肛門下方,使蒸汽溫和熏蒸創口,注意調整距離中藥湯的距離,防止溫度過高造成損傷。待中藥溫度降至40℃后,患者可坐至藥湯中,以便與藥物成分充分接觸。藥湯溫度轉涼后熏洗結束[3]。
1.2.5 排尿、排便護理
保證患者在術后能夠盡快恢復正常的排尿、排便,如果患者存在排尿困難,可采用按摩、熱敷尿道括約肌,聽流水聲、聽口哨聲等方式,來刺激患者排尿。指導患者一旦有便意,就及時如廁,保持身心放松,不要過于用力,如果患者存在排便不盡的感覺,可以予以其緩瀉劑。
1.3 觀察指標
(1)分別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如首次排尿時間、排便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24h的疼痛評分;(2)分別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如出血、便秘、尿潴留、肛緣水腫等,統計并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疼痛評分采用視覺疼痛模擬評分法(VAS),在紙上畫一條10cm長的直線,由患者根據其自身的疼痛感,在直線上標注出相應的刻度位置,該刻度即為評分,0cm端為完全無痛,10cm端為劇痛,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癥狀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 21.0,以t進行計量資料檢驗,以X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P>0.05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分組實施不同護理措施的干預下,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排便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比護理對照組患者更快,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明顯比護理對照組患者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參表1)。
同時,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術后各項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比護理對照組患者更低,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參表2)。
3 討論
痔瘡,是一種危害人身心健康的疾病,可能致使多種癥狀的出現,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現目前,臨床上通過手術,可以對痔瘡起到快速、直接、確切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術后的康復情況,卻依然備受關注與重視[4]。因為術后有諸多的因素,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康復,甚至可能引發術后并發癥,影響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與健康,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我們就應當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通過全面的、優質的干預措施,來保障和促進患者的康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從本文的臨床研究結果來看,相比于常規護理措施而言,對痔瘡手術患者實施術后綜合護理措施,可以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與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倩,宴曼,寧余音.護理干預對預防痔瘡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效果觀察的Meta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 (05):1-4.
[2]張冬青.觀察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3):276-277.
[3]陳漢紅,黃衍玲.優質護理服務對痔瘡術后患者療效與并發癥發生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 (43):61+64.
[4]王春梅,曹芳敏,徐敏,程芳.循證疼痛護理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創面愈合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 (08):104-107.
[5]付靈芝.個性化護理干預在痔瘡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15):235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