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差異化教學,首先教師應充分了解班級學生,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從而使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學活動中,使各層次學生均有所提高,最終達到實現教育面向全體的目標,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和發展的目標。
1.開展差異教學的背景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的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著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揮他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而傳統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因此差異化教學應運而生。
2.對差異化教學的認識
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發展的課堂。”
差異教學是在團體教育方式下的單個化教育戰略,它容對癥下藥的思想于班級的教育之中,能滿足不一樣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調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推進學生在各自“最近發展區”內學有所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達到培優與補差互補并重的效果。還能推進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提升教研水平,推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3.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基本策略
3.1創建差異化的學習小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A.基礎、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B.基礎和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C.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對學生的分層是動態的,要隨時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對學生的分層由教師具體掌握,但不能按分組排座位,以免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抵觸心理和厭學心理,使學習積極性受挫。
3.2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我們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方向標。因此,教師應當在充分吃透課程標準,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A層生,教師應當確立基本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理解、識記數學基礎知識。對于B層生,教師應當確立一般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能夠理解、識記基礎知識,還能夠靈活地應用這些知識。對于C層生,教師應當確立較高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將基礎知識運用自如,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3.3整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
整合教學內容的是系統性、可接受性、實用性、邏輯性的,要有利于構建知識的體系,重點是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教師要在吃透教材、課程標準的情況下,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設計好分層次教學的內容。如對A層的學生應多給予指導,設計的問題可簡單些,梯度緩一點,能掌握主要的知識,學習基本的方法,培養基本的能力;對B層的學生設計的問題應有點難度,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發展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對C層的學生要設計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求學生能深刻理解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3.4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要實現差異化教學,教師可在教學式上進行一定的創新,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方式,增加分類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分類指導是根據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不同問題進行指導,教師可給予相應意見,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其引導應重在方法的差異。比如,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相應的將復雜問題進行分解,逐層解決,引導學生走出學習困境;對于基礎較好,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教師僅僅需要在旁進行啟發或點撥就能夠較快的對復雜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一來,能夠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小組合作學學習是通過小組帶頭人帶頭領導基礎薄弱的同學進行合作學習,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是每位同學在課堂上都得到發展。
3.5選取差異化的作業練習
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不同要求 的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差異化的作業練習,既有數量上的差別,更有難易上的差別。
作業練習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達到初步鞏固知識的目的。因此,作業應精心編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在課堂練習的設置上,可以采取不同難度的練習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在課后作業所的設置上,A層的學生以重在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為主,模仿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B層的學生,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題方法為主,難度為例題的簡單變式,使他們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C層的學生則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靈活熟練的運用為主,從數學思想方法和能力培養方面考慮。
3.6建立差異化的評價體系
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依據試卷分數來評價,還可以結合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進步大小等進行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還可以采取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和要求。教師可以對C層次學生要求較嚴一些,對A層次學生要求較寬松些,從而使C層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的學習成績更進一步,同時使A層生產生學習熱情和學習期待,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其得到發展和提高。這樣一來,初中數學評價可以綜合反映學生能力與水平,也就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4.結束語
初中數學采用差異化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這不僅是對教學客觀規律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差異化策略下的數學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也由傳統模式下的灌輸者變成了引導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深入了解學生、精心準備和策劃教學的各個環節,還必須不斷學習、接受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以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整體素質,才敢大膽創新,實施教改,克服傳統的教育模式,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陸秀梅.小學數學低年級差異化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3(17).
[2]鄭倉.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