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斌
摘 要:這些年,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隨著互聯網發展時代的到來,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受到人們廣泛重視。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會課堂知識便成為了一個問題,教師要努力應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更為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
引言
面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臨著更高要求的教學任務,即要轉變過去單向傳輸的教學傾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情感體驗,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與樂于探究,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全面化發展。所以,在新形勢、新時期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傳統之中了,而是要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與藝術,變革課堂教學方法,以真正促進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轉型和升級。
1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①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研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自主研學,依舊照本宣科,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②未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課前沒有用心備課,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沒有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特點。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雖說有安排學生上機操作練習,但是上課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師演示為主。學生模仿操作,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遠遠不夠。③課堂時間過短。在初中的課程中,信息技術是作為一門副課而存在的,每周的課時只有一節課的40分鐘而已,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本門課程需要間隔一周的時間,在下一節課的時候早就對上一節課的內容記不清楚了,整個知識就出現了斷層,學生的知識不能夠做到有機結合,何談知識的加深理解,更不要說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了。
2提升課堂有效性的措施
2.1利用微課合理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教學素材就是教師針對某一知識點所做演示的過程。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和需要實際掌握操作的重點難點制作為微課,微課的錄制不用單獨來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設置好錄像機或者以錄屏的方式來錄取相關微課教學素材。這樣教師就能夠利用微課傳遞知識點,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并且在課下也能夠進行信息技術的相關練習。同時利用微課教師也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當前教材所講授的內容較為基礎,但實際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遠遠不滿足于課本上所講授的內容,教師除了講解課本中的內容以外,也應當錄制一些課本之外的操作方法。例如Excel應用操作講解時,教材只講解了該軟件的基礎操作方式,并且基礎操作也生澀難懂,但實際上該軟件的操作方法變化多樣,對于學生來說實際操作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所有的軟件操作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所有操作方法轉變為微課,讓學生能夠在課后復習,并且根據微課所講解的內容進行實際操作,通過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點。
2.2巧妙布置相關作業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對于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做到學以致用,因此,作業的布置是較為必要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作業來貫穿教學過程。首先,在上課前通過家校聯系,讓學生在課前先對課堂知識進行一定的復習以及預習,做到能過快速理解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在學生自行對理論知識進行了預習的基礎上,教師便可以對理論知識稍稍帶過,直接進行教學演示,再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練習時間。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后留下課堂作業,讓學生能夠在課后鞏固教學知識,然而,教師要注意的一點是學生的自身能力有所差異,他們所能夠做到的程度也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采取分層作業法,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拓展作業,既能夠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讓學生的能力獲得鍛煉。
2.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設問教學
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但傳統教學模式中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往往都忽略了這一點,導致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機會,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便可以巧妙運用設問教學,即根據信息技術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精心設置問題,并在恰當的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活學生的計算思維,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對問題展開分析、思考與探究,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2.4加強師生交流,促進教學內容分層
我們都知道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一個好的師生關系對于他們來說是有著很積極的作用的。但是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中,老師一般占據著課堂的權威地位,學生只是課堂的聽眾。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更不能注重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為了讓學生很好地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老師就可以在平常的課堂中加強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為他們解決。老師尤其是要加強與學習層次較差的學生的交流,讓他們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去獲得一定的知識。
2.5評價體系變更
學生對于自己的成果是否優秀是依靠教師的評價來獲得的,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需要注意運用鼓勵性的詞語來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當學生出錯時,教師所要做的也并不是嚴厲的批評,而是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來讓其獲得最終的正確答案,這樣,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這樣的教學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自信的樹立有著極為積極的影響與作用,當學生有了自信,他們對于課堂的參與欲便會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所提升。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信息化和多媒體技術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教學工作,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向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轉換。本文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研究就是要將其充分運用到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去。當然,教學模式的劃分不能一概而論。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教師既要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也應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有目的有選擇地引用其他有利于自己教學的教學模式,懂得合理運用資源和各種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高鐵栓.試論信息化教學模式[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5):50-52.
[2]劉妍.談教育的信息化管理[J].新校園·中旬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