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梅
摘 要:素質教育模式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面臨著較大的發展機遇,教師應該在愛國主義教育案例中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愛國主義教育模式下,我們可以不斷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找到符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關鍵詞: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模式
一、選擇先進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愛國氛圍
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融入愛國主義精神,各種歷史的在課堂上真實案例要強調的是,如何利用科技進步讓學生記住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希望建立歷史教學情境,從聽覺、視覺和其他感官讓學生感受歷史、了解歷史、發現歷史,深刻地貫徹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更貼近歷史,從中正確認識、理解歷史。此外,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定期用于播放愛國電影,讓學生可以利用真實事件來感受愛國主義,同時,要記住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拯救中國,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的支柱。這種教學方法的實現,使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歷史教學的各個過程中,真正體現了歷史教科書中的許多歷史事實,對學生深刻記憶歷史事件和科學記憶歷史人物產生重要影響。
二、充分發揮歷史人物和事件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初中生比較喜歡歷史典故、故事等教學引導模式,通過歷史故事了解歷史人物特征及歷史發展,這需要教師學習教材,充分準備相關歷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體現歷史課堂的生命力和力量。比如,初中歷史教科書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解釋端午節的起源中,并沒有關于屈原的其他故事的記載,在解釋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適當搜索歷史人物的其他事件作為本課程的指導,不僅可以將歷史和文化深入到春秋戰國時期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也可以通過屈原人物形象讓學生記住愛國情懷,利用學生對歷史人物的好奇心來指導正確的愛國主義教育。人們說歷史是一直被人們銘記的,前人的歷史就是要實現真正的愛國主義表現。過去,可以讓學生記住鴉片戰爭,鴉片危害等歷史事件,并從中逐步升華和深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探討當時鴉片對人體的危害以及戰爭對中國的危害。這些探索足以加深學生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注,創造愛國情懷。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事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表現出來。個人出于愛國主義,憑借自己的理解,只有個人經歷才能更深刻地欽佩民族英雄,更能滲透愛國主義。
三、定期組織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增強學生對愛國主義事件的記憶
歷史知識能夠從側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還能讓人們了解歷史人物對國家的奉獻,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歷史事件。基于此,我們應該認真落實好歷史教學工作。歷史教學課程不僅僅是課堂表達,而且課外活動應該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將整個學校融入肥沃的土壤,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實現這樣的舉動也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愛國主義的滲透性產生微妙影響。實施課外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學生堅信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為支柱。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實施,讓學生從歷史的角度,滲透到當前國際形勢的復雜性,追蹤的重點,愛國主義教育也能夠滲透到當下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它也是鍛煉學生把握本質,識別社會現實的一種形式。在歷史上,學生可以組織學習歷史,讓學生上課。收集歷史數據和教師提供競賽平臺,并充當評委,可以在學生競爭過程中看到學生走向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并監督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四、教師應該積極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理念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理念,并重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落實。這樣,初中生不僅能夠及時掌握歷史知識,還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探索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祖國統一》一章中,向學生們充分展示我國的土地面積,東跨跨度和南北長度。各種自然資源的儲備,豐富的地貌類型特征等內容,引導學生對祖國產生熱愛之情。在古代歷史文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開展中國悠久文明和美好歷史等相關內容,比如可以展現中國古代圣人的一些先進思想和發明,將中國的漢族王朝與唐代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充分展現出來,等等,讓學生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在《侵略與反抗》一章中,我們可以介紹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故事,使學生更加真實,具體地理解和認識民族精神。它還可以擴大現代中國大國遭受的欺凌和侮辱的內容,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充分提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落后必將被打敗”的真相,從而更加自覺、積極地學習,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建設一個強大的現代社會主義國家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加強精神領導,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除了解釋思想、觀點和方法等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個性和思想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心靈的潔凈和個性化。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從精神層面上下大力引導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想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特別是在明確基礎知識內容的基礎上,注重其背后的精神滲透和融合。將愛國主義的思想,深刻的內涵和閃光的精神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真正了解其背后的意義,提高智慧,豐富和發展他們的愛國情操。我們始終記得,忘記過去不僅是對生活的不尊重,也是對歷史的背叛。通過正確地認識、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能夠讓學生對生活更加熱愛,對祖國更加熱愛。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融入愛國主義精神的過程。它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將深深銘刻愛心教育,表達我的言行。
參考文獻
[1]張觀娟.在歷史教學中應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重慶與世界,2018,(08):80.
[2]葉蘭敏.初探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學周刊,2016,(03):132.
[3]李英莉.歷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探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5,(03):63.
[4]裴有忠.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J].學周刊,2012,(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