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湖
摘 要:如今科技日新月異,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目的,是為社會提供高素質專業人才。為達到這一目的,適應時代需要,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也應該作出相應的改變。由于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得以廣泛運用,所以如今的中職教學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而數學知識由于比較籠統,為使學生更便利的接受知識,所以更應采用信息化教學,但是在信息化教學中,也應遵循一定原則,在相關原則的基礎上實行教學策略。本文便對信息化教學原則和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
如今科技的進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科教興國,科技推動發展,教育是興國之本。為適應時代需求,如今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也應做出改變,適當實行信息化教學。但是在實行信息化教學的同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在此原則下,進行信息化教學,但是很多老師對書序信息化教學原則不甚了解,從而導致無法實行相關的教學策略。對此,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對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進行了闡述,提出了相應教學策略,為大家提供參考。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實行多樣教學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數學知識,所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老師還要積極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實行信息化教學。同樣老師也應該意識到,以往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適用于信息化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模式,實行多樣化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老師在講解《三角函數》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先將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相關概念進行講解,同時依靠信息技術畫出相應圖像,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同時老師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初步掌握,比如在講述三角函數圖像和性質針對正弦函數圖像和余弦函數圖像的各個系數含義進行提問,如老師問:A代表什么?圖像如想表現?學生答:幅度,函數最大值。老師問:w指代什么?學生回答:頻率。老師問:指什么?學生回答:圖像的位移。通過這種課堂互動既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也使學生理解了相關知識。同時老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三角函數的發展歷史進行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也可以對相關三角函數進行變換,依靠信息技術,展現變化后的圖像,使學生加深對三角函數的理解。
二、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若想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較為抽象的知識,老師可以適時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教學,以便學生能夠更加便利的理解數學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圖像繪畫較為困難,為節約時間,為提高學習效率,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在短時間內,將圖形繪制好,并加以相應的圖例解說,以便學生更加便利的了解相關知識。
而最適合使用數形結合思想的莫過于《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這一章節,老師可以對lgx的圖像進行講述,再通過信息技術,直觀的向同學轉換,同時改變對數函數的底數,依靠相應的信息技術繪制出相關圖像,使學生更快的理解相關知識,并增強自己的數學運用能力。同時在講述相關函數內容時,經過數形結合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對稱軸變化的影響,以及相應系數的含義,通過信息技術,節約教學時間。
三、構建合理評價體系,鞏固教學成果
目前,中職院校信息化成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職院校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虛席情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致使學生及老師的信息化教學成果得不到鞏固。有許多院校的評價體系甚至還是采用傳統的評價模式,所以若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及時的建立合理的信息化評價體系明確相應的評價標準,并且不斷在實踐中將評級體系逐步完善,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
例如老師可以采用微課等方式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監督學生,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準確的記錄,及時統計學生的出勤情況,以及課上互動,討論等學習情況。同時老師也可以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小組,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并設立明確的考核目標,同時建立微信群組,將相關信息及時發布,以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查看,同時老師還要適當進行量化排名,使學生準確掌握自身的學習情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老師還應該及時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解決,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發展。同時老師還可以借助相關的課件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測驗,同時公布學生的考核結果,老師根據學生的考核結果進行分析講解為培養專業性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實行中職數學并不困難。這需向需要老師知曉,實行信息化教學的原則,即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盡量滿足所有學生需求,還要注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原則下,若要實行信息化教學,首先需要老師加強信息技術運用,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其次老還可以師利用信息技術,實行多樣教學,豐富課堂活動;同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更快捷的理解記憶相關知識;最后還需要構建合理評價體系,鞏固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陳臘梅.簡析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職課堂教學效果[J].價值工程,2016(30).
[2]謝芳,藤書磊.新型教學模式在中職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