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段
摘 要:教學即交往,教師通過解題、分解考題細目、依托閱卷平臺大數據等途徑與試卷文本對話,叩問試題立意,提高試卷講評的科學性、精準性;學生二次解題反思、改編試題等方式與考題對話,能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師生基于試題,通過質疑,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講評課;活動
試卷講評課是高中思想政治課中一種常態課型,起著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診斷與反饋、知識體系的整合與完善、解題思維能力的提升與優化、價值觀導向與情感激勵、學科核心素養評估等功能。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將它上成答案校對課,有的將以至于削弱了試卷講評課的應有功能。教學即交往,試卷講評課既有師生、生生基于試卷文本的外在交往,也有師生與試卷文本的內在交往。因交往,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關鍵能力得以提升;因交往,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學科核心素養得以落地生根。
一、師卷交往,叩問試卷立意
(一)教師以學生視角解題
通過解題,教師與命題者展開了一次全方位的對話,真切領悟命題者對試卷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和價值立意,領會到命題者對課程理念、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度解讀,捕捉到命題者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敏銳感悟。在解題過程中,既有利于教師明確考核的內容和難易程度,又有利于完善試題答案,做到講評的科學性。
(二)教師以命題者視角分解考題
從教材內容和學習結果兩個維度,再現命題者設計試卷的藍圖,洞察到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以及分析、比較、歸納等基本能力目標考核要求,發現題型與難度、考點之間關系,測驗內容與測驗目標關系等,提高了試卷講評的有效性。
(三)教師以研究者視角借助閱卷數據解剖試卷
教師借助強大的閱卷大數據信息分析工具與試卷開展深度對話交流,分析試題難易程度及走向,診斷學生成績,跟蹤個體學生成績變化,關注學生成長,診斷知識盲點,指導學生學習。通過大數據來分析試卷與學生答題情況,提升了試卷講評課的精準性。
二、生卷交往,經歷自我生長
(一)學生二次做題,給學生自我領悟的時空
教師課前讓學生二次做題,給了學生一次自我診斷的機會。學生初次、二次與試卷交往的經歷對師生而言,是一筆無比豐厚的教學資源,更是一個生長歷程。學生與試卷的初次交往,往往是不完美的,會留有遺憾的。學生在二次做題中,會還原初次對話時的部分情節、思維運作的過程等,在此基礎上會對部分錯題作出自我訂正、補充、完善。
(二)學生自我評分,給學生一次自我鑒定的時空
教師在上試卷講評課前,將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一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學會給自己評分,尋找得分點和失分點,驗證答案的正誤,將錯題進行歸因分類,明晰成功之處和失分原因,做到知其然且知所以然。通過這次的交往活動,學生自我解決了一些錯題,尚未解決的錯題會驅動學生找同伴互助的方式解決,促使學生認真聆聽教師答疑解惑。
(三)學生自主編題,給學生一次自我挑戰的時空
在試卷講評課前,教師布置學生依據試卷自主編題,將自己的成功、失誤融入所編試題之中。在試卷講評課中,學生展示和分享自主編題的作品,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提升了學生政治學科學習能力水平。學生自主編題,能讓試卷講評課充滿生長的靈性,
三、師生交往,充實學生思維
人們的思維只有在不斷的相互碰撞中才會釋放,才能發展,才能出現靈感。
在試卷講評課中,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從多角度、多方向、多層面來思考和認識問題,在思維互動中產生觀點的碰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講評“運用美國兩黨制的相關知識,進一步說明國際社會和許多美國老百姓對美式民主深感失望的道理。”這一主觀題時,通過凝練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我創設出兩組思辨性問題。觀點一:國際社會和許多美國老百姓對美式民主深感失望,美國應拋棄美式民主;觀點二:國際社會和許多美國老百姓對美式民主深感失望,美國仍應堅守美式民主。學生基于問題進行深入思辨,引發思維沖突,在質疑和探究中不斷面對新矛盾、解決新問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進行適時點撥,促進學生思維互動,做到在思辨中提升、在思辨中創造,從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師生、生生思辨性對話中,促使學生對美式民主能有全面性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高中思想政治試卷講評課教學應依據學生和學科特點,遵循交往教學之道,靈動運用活動方式,讓高中政治活動型試卷講評課綻放美麗的思維之花,結出豐碩的學科核心素養之果。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佐藤學.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崔允漷.有效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