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鐘志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廣泛運用在課堂,但筆者從大量聽課中發現小組合作方式存在著假合作,無目標;重形式,輕內容的情況,課堂教學的效果大多不如人意。本文以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方式進行教學探索,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教學探索;運用
一、學習共同體概念
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研究發現,若個體和個體在一個能夠合作的組織中,則能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和更加強有力的結合,他把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緊密關系稱為“共同體”。“共同體”引入教育領域后產生了“學習共同體”。在教育領域中對“學習共同體”的探究可以追溯到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學校概念,在《民主主義與社會》一書中,他認為學校就像一個社會,學校的教育活動是一種互動交往的社會性活動。
學者時長江對學習共同體的界定,即由學習者及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家長等)共同構成的團體,團體成員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并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學習任務,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
二、學習共同體的建立
(一)共同體建立的過程
首先,確定學習共同體成員。學習共同體建立伊始,要進行分組。佐藤學教授強調堅持隨機分組,根據男女生的個體特點進行男女混合成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是構建學生學習共同體的總原則。佐藤學指出高年級可以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四人成組后,學生的學習不是獨立過程,而是可以和其他成員一起討論交流,達成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中逐漸產生了歸屬感,也形成了互惠互利的關系。
其次,安排學習共同體位置。課堂中,不同座位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刺激存在差異。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全體面朝黑板分組排排坐,教師在臺上講,學生臺下傾聽,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主角的課堂演繹過程。受到空間位置限制,部分學生也因此受到忽略,影響學生的學習。
(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要求
首先,及時進行小組長培訓。在學習共同體內,小組長承擔著重要作用,組長并不是固定不變。由于學生對知識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認知深度,大家有不同的專長,這就導致了共同體內成員中的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可能是固定的組長。提前培養一批小組長顯得尤為必要且重要,讓小組長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組織學習的方式等,保障了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有序開展。
其次,引導學習共同體成員學會傾聽。在課堂里構筑相互傾聽關系,其出發點在于教師自身愿意俯下身來認真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懂得傾聽,是教學可以順利開展的基礎。面對每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懂得傾聽每位學生的發言。
三、學習共同體在課程中運用的模式探索
(一)課前——基于學習導航單的共同體學習
學習共同體在接受學習內容時,教師同步發放學習導航單。學習共同體內通過預習導航,了解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這張導航單后,及時交給教師,教師可以當即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以及就本課題感興趣的內容和在學習共同體內哪些學生的儲備知識較為豐富。教師可以及時調整備課內容,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進行學習內容的合理設置,既迎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中——平等對話的合作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各學習共同體之間進行思維碰撞,彼此互相學習的時刻。課堂上的學科教學活動占據了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時間,從立德樹人角度來看,課堂應該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主渠道,在培養學生社會性、實踐性的基礎上,落實其學科功效。教師應該重點把握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機。教學中,教師應該設定有意義的問題,推進課堂。如教師在教學《多與少的思考》這一課題,可以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課題中,“多”與“少”指什么?你有什么疑問;? 第二個問題:結合教材和搜集的材料,說一說我們國家哪些資源“多”;? 第三個問題:結合教材的人口分布、密度圖,說一說我們國家人口特點;? 第四個問題:如何感受課題中的“少”,試著想一想如何解決這種現狀。
教師通過設置四個有層次的問題,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在共同體內思考;繼而通過教材與課前搜集材料進行協同學習,感受我國大部分資源的儲量豐富,也感受到中國人口的“多”。最后,通過提升問題的難度,引導學生了解兩個“多”一除,人均資源就少的可憐,解決這一現狀就成了本節課難度層次高的問題。
四、課后——總結提升,鞏固學習共同體
首先,及時總結,鞏固學習知識。課堂結束之后,學習共同體的學習過程還未完全結束。課堂上還未來得及交流的內容、協作學習未完成的項目,應該在課后繼續合作完成。
其次,合理解決沖突,鞏固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內,教師與學生之間往往會出現在學習內容、共同體規則、資源利用上的沖突。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將這些沖突在課堂上轉化為新的資源加以化解,對于新手教師,應該將這些沖突以反思形式記錄,并思考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如何應對和避免。
參考文獻:
[1] 滕尼斯. 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M]林榮遠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長江、劉彥朝. 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意蘊及其建構[J]教育發展研究,2008,(24).
[3]佐藤學. 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M]鐘啟泉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