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瑛
現狀描述:
開學第三周,孩子們最愛的戶外活動又照常開始了,今天玩的項目是交通區和涂鴉區。這一天早上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要去玩。因為第一次玩,老師擔心孩子們整理玩具一團糟,于是老師玩前這樣說:“阿姨搬來了三框,拿的時候看看自己從幾號框拿的,整理時也要放回幾號框”。孩子們聽完立即拿各自所需的游戲材料。不一會,孩子們向往常一樣各就各位,開始了游戲。半個小時左右過去,老師看到孩子們各玩各的似乎很開心,但是細看,他們在游戲中并沒有什么進展。當我發現兩個小朋友很認真地在用手拖車將各種紙盒從這頭運向那頭,再從那頭運向這頭,并將各種紙盒扔向一地。當時我好奇地問了其中一個孩子樂樂:“這么多紙盒在地上,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告訴我嗎?”孩子無言以答,似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再看,有的孩子開始騎車速度飛快,不顧他人超速或撞向他人的車,甚至覺得裝車很好玩,游戲中存在安全隱患。總之,給人感覺,交通區一團糟亂。看了看時間離結束還有15分鐘,我停止了孩子們的游戲,準備將他們組織于現場談話反思。
師:你在游戲中有遇到問題嗎?
寶寶:沒有紅綠燈,開車沒有秩序了。
豆豆:我們從這邊開下來時,兩輛幢車了。警察不讓我們從這邊下。
師:運快遞的人應該把貨運哪里去呢?
現場談話時因為戶外現場不夠安靜,很難讓幼兒安靜傾聽,為了談話的效果,我們帶著這些問題我和孩子們一起回到教室再次商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分析與反思:
1.教師開展游戲前能夠預設到孩子的問題發生并在游戲前和孩子們做了交流是好的一個現象,但是從案例中看出老師的話并沒有起到引導的作用,孩子們依然是我行我素,沒有將游戲材料分類整理好。
2.能夠發現孩子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并召集組織談話,引導幼兒說出游戲中的問題,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更好地推進幼兒游戲的進展。
3.從實際交流中,我的談話主題及問題指向應該更加到位深入,使得幼兒更好地解決問題。
組織討論:
1.沒有紅綠燈怎么辦?紅綠燈的作用是怎么?
豆豆:沒有紅綠燈,我們可以做一個紅綠燈。
2.怎么樣不會讓兩輛車碰撞?
晟:用三角敦在路的中間排成一排當界限。
樂:在兩個路口旁立進口、出口的標志牌。
3.怎么樣讓大家清楚地看到你這里是快遞公司。
樂樂:在這里立一個“快遞公司”的牌子。
4.警察的崗位站點應該站在哪里?警察的作用是什么?
嘟嘟:拿紅綠燈牌指揮騎車的人。
5.寶寶:應該有個加油站。
組織孩子們談話后,鼓勵幼兒自制道具,邀請家長的參與一同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分析與反思:
1.教師在第二次談話提問中涉及到了崗位角色的作用,其實就是在暗示各自的工作內容。
2.教師鼓勵幼兒自制道具,同時也鼓勵家長一同參與幫助孩子,其目的培養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調整后的游戲現狀
基于上次問題的發生,組織討論解決之后,在今天的游戲開場前鼓勵幼兒親自布置游戲場景。
游戲開始,王浩軒穿著工作服,拿著紅綠燈開始站到了自己的崗位(快遞公司出口處)。為了不引起出口的堵車撞車,控制好車輛的前后距離以及車速,王浩軒用紅綠燈指示牌一邊指揮著,一邊說:“停停,紅燈。”立馬又指揮下坡的車主說:“慢點慢點,不要超速。”就這樣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自己本職工作的內容,使得馬路上的車輛有序地前行著。
分析:
豆豆近期喜歡站在老師邊上,喜歡和老師對話交流,在這一天老師其實沒有意識到豆豆站在邊上,只是自己觀望的同時思考并念叨著,而豆豆卻緊接著老師的話語,從這里看出她像一個小老師一樣也在觀望著同伴們的游戲行為,正因為她發現了這個問題,以及人行提示牌的作用還不夠到位,所以她將隔離樁位置轉移。同時也看出豆豆傾聽語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辨析性的傾聽能力發展的較好,也體現了他的邏輯思維反應較快。
可是過了一會車輛越來越多,有的孩子耐不住排隊,還告訴其他車主說,我們可以從這里(木板處)騎過去,耍小聰明的孩子快速地從一旁開過,不料被小禹發現,一同協助交警工作的小禹快速攔截他們的車輛,說“這里是人行道斑馬線”。在小禹的堅決攔截下,他們也聽從了指令,一旁等待有序的排隊。
現場的思考:
經過調整后交通區的游戲是變得更加的有序了,孩子們也參與到了游戲中,因為指揮紅綠燈的交警能夠堅持自己的崗位,并將自己的工作做的有效,體現了游戲的價值可行。可是為什么大多孩子沉迷于汽車的來回騎行中,車上也載著盒子為什么看不到他們和材料產生更好的互動呢。玩到一半時間為什么加油站卻無人管理,紙盒隨處扔在地上,快遞公司有工作人員只見抱著一堆的盒子卻不知道是干嘛用。于是我走近孩子們身邊,跟在車上載著貨物的車輛旁邊,正走近看到晟晟抱了兩個快遞盒子快速地扔在了COCO地籃子里,COCO說:“這不是我的快遞。”晟晟說:“這是小兔子的快遞,這是小兔子的蘿卜。”COCO:“還是堅持自己的說法:“這不是我的快遞。”晟晟看了看我拿回了自己快遞,又放到芃芃的車子里,這才完事了。
分析:
1.仔細看其實大多孩子對快遞的游戲方向還是處于迷茫中,所以導致快遞
亂送,隨便送的現象。
2.材料凌亂、盒子破損,游戲主題不夠明確,導致幼兒游戲水平不突出,
沉迷于來回騎行的樂趣中,同時也導致幼兒的角色分工不明確,不會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
策略:
1.組織幼兒討論材料存在的問題,鼓勵幼兒更換材料。
2.以晟晟“送給小兔子的快遞”為切入口,商量游戲主題,引發幼兒新的
游戲玩法。在商討的過程中,孩子們說到將盒子外面畫上動物喜歡吃的食物,這樣就知道快遞員將快遞送給誰了,并將動物取個名叫寵物店,將所有的快遞送到寵物店里。
3.準備游戲的相關材料。
4.增加洗車的游戲任務,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