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蘭蘭
摘? ?要: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地,也是應用型科研成果研究的重要場所,國家科技創新發展離不開高職院校學術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加強學術道德教育,正確引導學術考評方向,加強學術制度建設,構建監管長效機制等措施加強高職院校學術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術道德;建設
方舟子主辦新語絲網站,標志著第一個學術打假網站產生,這使越來越多的人聚焦于我國的學術造假問題。其后,一大批科研學術不端行為接連被媒體曝光,一連串的學術道德失范、學術不端現象出現引發了廣泛關注,帶來了諸多不良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在經濟強國道路上的進一步發展。
1? ? 高職院校學術道德建設的意義
首先,學術道德是衡量教師品行和職業操守的重要因素,是學術研究過程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1]。當下,高職院校學術研究違規行為層出不窮,引發國家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對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2]。
其次,學術道德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倫理要求,是可以確保以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的學術研究能夠穩定、健康、高效進行的道德約束,進一步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最后,學術道德建設是促進社會道德發展的重要組成之一,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與高職院校的學風、教風、校風建設相輔相成,對于形成純凈、自由、獨立的大學之風具有重要作用。
2? ? 高職院校影響學術道德建設因素
2.1? 我國當下社會文化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化程度與日俱增,與世界經濟迅速接軌。但是經濟社會的迅速轉型也引發了諸多矛盾,浮躁的社會氛圍使人們不斷地追求物質享受,這種風氣也在侵蝕著學術領域。質樸的科研工作者漸漸將科研工作作為追求權力與利益的手段。在我國,存在著人情文化。很多學術研究者面對強大的“關系圈”“親友團”,無法保持自我立場,容易做出利用職權違規操作等學術道德失范行為。
2.2? 個人科研修養水平不高
內因占據重要地位,改變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第一步就是要在學術研究主體身上找原因。物質水平使有些人利欲熏心,視學術道德規范為無物,觸犯職業道德底線。由于當下教師等從事科研活動的人員學術研究基礎不扎實,研究能力水平有限,自我修養不足,面對教學、科研等眾多任務,高職院校教師迫于壓力、跟風、攀比,形成大批無學術價值的成果。
2.3? 制度體系監察力度不夠
雖然國家發布了《關于國家科技計劃中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等文件,但仍然缺乏完整的學術誠信制度體系和強有力的監察力度。即使建立一定數量規定,也在形式上建立了各種學術委員會,但沒有真正建立起與學術道德建設相關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更多的是靠個人的自覺與認同,不能很好地約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
3? ? 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策略
高職院校學術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制約了科研發展,從而阻滯我國經濟化強國道路發展。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增強學術道德建設,改善學術風氣。
3.1? 強化高職院校學術道德教育
加強學術道德教育與引導,促進學術研究主題對學術研究意義、目的的認識,清晰學術規范,提升學術道德修養,是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首要環節。學術研究是科研創新的基礎,對促進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使廣大的學術工作者廉潔從業,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觀念,引導學術研究者從內心真正體會到學術研究的價值、意義所在,形成自覺意識。主動積極地參與學術道德建設,自覺守衛學術研究陣地,珍惜學術聲譽,提高學術研究能力。加強學術道德教育要從基礎做起,從學生開始滲透,開設專門學術課程,進行學術道德教育,明確學術道德的內涵、意義以及正確的學術道德行為,開展相關學術道德建設活動,明晰學術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則,形成嚴謹學術研究態度和正確學術研究習慣。
3.2? 形成正確學術考評導向
學術道德的建設重在引導,貴在自律,人的行為是有原因支配的。主動將學術道德規范內化為學術研究的自覺行為,營造學術領域風清氣正、善學尊術的濃厚研究氛圍。現今很多高職院校對學術考核的依據主要是量化管理,質量要求差強人意,玩弄文字游戲,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科研學術。改變以“利益”為誘導,積極尋找學術評價的制度創新,建立合理的導向評價體系,保證學術研究有更大的創新空間,使學術研究成為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追求學術自由、學術理想,自覺維護學術尊嚴、學術道德,從根本上遏制學術研究功利化。同時,對已經出現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要納入評價考核體系[3],要注重平時的學術監督,對于缺乏自律的行為要給予嚴肅懲罰,讓學術投機者打消僥幸心理。
3.3? 完善學術制度建設,構建監管長效機制
單純的學術修養、自律性是無法保障學術道德建設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建立有效監管,形成長效機制的必須手段。(1)以現有法律為依據,進行法律教育,利用課程、講座等各種形式活動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形成自覺法律意識習慣。(2)結合已有學術道德制度規范,進一步細化符合自己學校的學術道德制度。結合學校建設類型,探索符合自身校情和師生特點,有益學校學術道德建設的制度和流程。(3)加強師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使學術誠信處理過程流程化、規范化、制度化,成立專門的監督保障機構,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學術誠信氛圍[4]。(4)上級部門監督和規范。當前,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工作,框架已有,但執行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單方向的監督檢查容易產生負面效應,要形成相互制約的促進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學術制度的科學性,促使高校學術規范更加合理。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加強學校自身科研檢查監管力度,與政府監管環環相扣,使學術道德失范者無處遁形,學術道德建設進一步得以增強。
學術道德建設關系到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等不良行為的滋生,可能引發很多難以估量的嚴重后果,影響到個人的成長、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強大,甚至是整個人類世界的再創新、再進步。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致力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從學術研究理論、法律、實踐等課程的設置、學術道德制度建設機制體系的完善、學術監管懲處力度的加強等方方面面,切實強化學校學術管理水平,摒棄浮躁的學術風氣,提高科研自律性,有力保證高職院校學術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1]伍新德,張人崧.論高校教師學術道德保障機制的構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8):9-10.
[2]張昊.新常態下高等學校學術道德建設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15(24):170-171.
[3]黃璐,何云金,夏松,等.論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的治理[J].廉政文化研究,2014(3):54-58.
[4]周家華.學術道德與高校誠信機制構建研究[J].龍巖學院學報,2013(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