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
摘要:環境保護中的室內空氣檢測結果準確性對于改善室內空氣質量非常關鍵。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將室內污染列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五大環境因素之一,室內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癌癥、精神系統紊亂等病癥,更有甚者出現機體受損等癥狀。因此為了加強室內環境保護,本文簡述了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對環境保護中常用的室內空氣檢測技術及其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室內空氣污染;來源;環境保護;空氣檢測技術;策略
一、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主要有:第一、室內化學性污染的來源。比如建筑材料中的水泥主要釋放有害物質-氨。第二、室內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比如裝飾用的地板磚、大理石等石材會釋放出氡,氡衰變釋放出α粒子對人體造成輻射污染。第三、室內生物污染的來源。比如患有呼吸道疾病、傳染病的人和家養動物。
二、環境保護中常用的室內空氣檢測技術分析
1、甲醛檢測技術分析
甲醛的化學性質十分活潑,因此可采用多種定量分析方法測定甲醛。在《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作為甲醛的測定方法以AHMT比色法、乙酰丙酮比色法、酚試劑比色法和氣相色譜法,由于色普法因費用昂貴,樣品處理時間長,受儀器數量限制延誤分析時間等原因而不作為首選方法。
2、 苯檢測技術的分析
室內空氣苯的測定在《規范》中規定應符合附錄F的規定,主要是運用活性炭吸附-熱解析氣相色譜法,結果以保留時間定性,峰面積定量。在采樣過程中應注意:應在采樣地點打開吸附管,與大氣采樣器入氣口垂直連接定時定量采樣,記錄采樣時的采樣流量、溫度、大氣壓。樣品采集完成應及時取下吸附管并密封好兩端開口,做好標識,放入可密封金屬或玻璃容器中,保存期限為5d。同時應布設室外上風向處空白樣品采集。
3、 TVOC的采樣及檢測
使用規格要求為能裝入0.2mgTenax-TA吸附劑的吸附管,確保其流速為0.5L/min,采氣10L,將大氣壓以及溫度在采樣時進行記錄。將樣品保存14d。在熱解吸直接進樣裝置中將吸附管進行防治,解吸溫度為280℃~300℃;并且還需要使用高純氮將分離出的樣品向100mL針筒中直接吹入,然后利用小型的針筒在其吸取1mL的氣樣,并且將其注入氣相色譜儀的氣化室,同時,樣品按照10∶1的比例在分流之后,從小口徑毛細柱進入,經過溫度為50℃~250℃的柱箱程序升溫對不同的組分進行了分離。
4、 氡檢測技術的分析
室內空氣中氡的檢測在《規范》中無規定檢測技術,但要求所選擇方法的測量結果不確定度不應大于25%,方法的探測下限不應大于10Bq/m3。較常用的有《空氣中氡濃度的閃爍瓶測量方法》,該方法所選用儀器輕便且直接報告結果。氡的檢測,對采用集中空調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空調正常運轉的條件下進行;對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應在房間的對外門窗關閉24h以后進行。
5、 氨檢測技術分析
氨的檢測主要是運用分光光度法,常用方法如靛酚藍分光光度法、次氯酸鈉-水楊酸分光光度法、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等。《規范》規定應符合國家標準《公共場所空氣中氨測定方法》靛酚藍分光光度法,該方法的測氨原理是運用稀硫酸吸收空氣中的氨后,存在亞硝基鐵氰化鈉和次氯酸鈉,與水楊酸反應顯色進行比色定量。檢測過程中應注意吸收液稀硫酸應現用現配,水楊酸、亞硝基鐵氰化鈉等各項分析相關試劑應注意保存期限,以免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
三、環境保護中的室內空氣檢測策略
1、確定室內空氣檢測標準
環境保護中的室內空氣檢測必須嚴格按照標準進行,但是有些城市除了從事室內環境檢測除環境檢測部門外,開展這一項工作的還有衛生防疫和質量監督等其它部門。有些部門只開展一些投資少的項目,只配備簡易現場檢測設備,如甲醛、放射性、一氧化碳的檢測,均采用便攜式儀器,從而就無法檢測很重要的苯系物。由于各部門之間存在不相同的執行標準,有的部門執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有的部門執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空氣污染控制規范。另外由于不同的用途要運行不同的標準,其采樣要求、分析方法和標準的判斷,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為了提高環境保護中的室內空氣檢測質量,必須明確具體的檢測標準。
2、 嚴格規范空氣檢測
2.1規范儀器。目前從事室內環境質量檢測的實驗室和機構,所使用的分析儀器和采樣設備多種多樣,有進口的,有國產的,五花八門,各種各樣。這就使得室內環境質量檢測儀器設備的認證需要一個統一的權威組織負責,杜絕不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出現在室內環境質量檢測中,建立儀器準入機制,對于使用未經認證的儀器設備產生的檢測結果,應視為無效數據。
2.2資質規范。工作人員的主要目的是檢測室內空氣質量,并作出一個較為客觀且正確的室內空氣質量評價。因此要求從事該項工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具備專業的知識水平以及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在檢測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各種新技術、使用各種新設備,通過嚴格的檢測,從而能夠確保結果的準確性,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
3、 合理應用空氣檢測技術。結合室內空氣中的甲醛檢測為例進行分析:
3.1對甲醛檢測結果中門、窗關閉時間影響的研究表明:關閉門、窗時間越長,甲醛濃度越高,檢測結果根據不同關閉時間(0~12h)的實驗,通過統計計算的方法,得出甲醛濃度與關閉時間的比例關系:甲醛濃度=1.6712h關閉時間檢測甲醛濃度。按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中要求客戶應該將門、窗關閉時間為12h,一旦小于12h時可進行修正分析結果。
3.2實驗證明,甲醛濃度當氣溫增加5~6攝氏度時,可增加一倍。給客戶冬季檢測的結果可能出現一定的誤導作用,因而當室內溫度達不到20時,在檢測和門窗關閉期間,盡量保持室內溫度20℃以上,開空調制熱,使用戶掌握室內污染最嚴重的狀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在室內生活時間越來越長,室內空氣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而環境保護中的室內空氣檢測是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對環境保護中的室內空氣檢測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玉琴.關于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及檢測方法的現代研究[J].科學與信息化,2017(08).
[2]苗瑞榮.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空氣檢測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7(03).
[3]崔京京.簡議室內空氣中的甲醛檢測方法及其治理策略[J].建筑發展,2017(01).
(作者單位:鐵嶺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