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將教育事業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實現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也是牢記為民使命的關鍵舉措。2019年4月美國發布《地平線報告(2019高等教育版)》,預測了未來影響全球高等教育技術應用的主要趨勢,對我國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乃至高等教育創新提供了新參考和啟發,以切實行動推動實現教育公平事業,為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開創了全新局面。
發展新興教育技術,推進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不僅是適應教育環境新常態的基礎要求,更是當前提高教育質量,更好更快滿足人民群眾關于教育發展愿望的必然要求。通過充分發揮新興教育技術的應有優勢,積極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向中西部流動,向鄉村流動,進而為每一個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真正辦人民滿意教育。大力發展新興教育技術,推進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將實現:
一是為社會大眾提供資源共享、平臺開放的學習體系,從根本上助力各地區、全社會具有公平培養的機會,為各地區提供公平教育。目前各大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構建了在線教育產品矩陣,形成了精品教育生態環境。通過利用新興教育技術,為社會大眾提供了教育資源共享、平臺高度開放的學習體系,打破了傳統的優質教育資源壟斷格局,為優質教學資源普惠化、社會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是為社會大眾提供個性化、智能化教育供給機制,從本質上滿足新時代人才個性化、多樣化的培養需要,為學習者提供公平教育。當前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技術廣泛應用,為教育生態改變與結構重塑提供了全新可能。通過發揮技術收集、分析優勢為學習者提供精準、個性化的教學建議。通過優化教育治理結構,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全新發展動力,使教學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型發展,充分滿足了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需要。
新興教育技術與教育體系之間的深度融合是一場前所未有深刻教學變革。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應用新興教育技術對教育發展的根本影響,綜合探究新技術推動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探索新興教育技術推動下的教育生態格局,真正助力全社會實現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為此,要注重做到:
一是要將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放在首要位置,注重打破傳統教育資源壁壘,實現教育資源的全社會公平流動。傳統環境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勻,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廣大山區,嚴重缺乏優質教育資源。為此,要整合高校、科研機構力量,通過發揮在線教育技術的應用優勢,結合移動智能APP應用趨勢,積極開發智能教育平臺,完善教育融媒體產品矩陣,從根本上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自由流動和高效共享。
二要更進一步探索在線教育技術與教育領域深度融合的現實可能性,通過繼續補充和完善技術應用體系,不斷完善教育生態環境,實現教育資源的個人公平享有。在智能化、互聯網時代,技術更新速度快,教育技術應用優勢明顯,尤其是數據挖掘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的成熟應用,為開展教育活動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活動。要結合人才培養需要,積極探索技術與教育活動融合發展的全新可能。
三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注重挖掘多元教育要素,提升在線教育的品質與實際應用效率。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和全面化素養。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要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要發揮新技術的平臺優勢和內容共享優勢,積極挖掘多元化教學素材,開發符合時代趨勢的教育產品,構建精品教學體系。通過全方位普及創新教育與科學精神,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使所有學生公平享有接軌世界、擁抱未來的發展機會。
(責任編輯? 林 娟)